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这是否意味着对中医的一次重大打击?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欧洲,柳枝烧水喝能退烧。
古代中医,柳枝烧水喝能退烧。
近代欧洲,柳枝退烧的有效成分是水杨苷。
近代中医,柳枝烧水喝能退烧。
屠呦呦获奖是因为发现了青蒿素。
不是发现了青蒿。
可以说青蒿素一出,中医跟虐相关的理论都可以废弃了。算是验证废医验药可行性的一次实践。
使用青蒿素需要懂中医诊疗技术吗?
需要辨个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吗?
需要看看卫气营血六经传变吗?
需要看看舌苔脉象吗?
青蒿素性味归经是啥?
需不需要君臣佐使配个伍?
都不需要是吧?
西医搞研究,中医摘桃子?
屠呦呦成功证明了几百个处方屁用没有。
两千多个中医药方被证明完全扯淡。
唯一一个看似靠谱的药方,记载的草药与草药用法还不正确,得用另一种植物和现代的萃取方法,才能用。
国内中医届一概不承认青蒿素是中药。
青蒿素的药品批号,是西药。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证明了中医就是糟粕,现代医学才是正道。
中医只要还在坚持什么五行相克那一套玄学理论,就别来碰瓷现代医学了。
屠呦呦的青蒿素与中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她研究的是药物的单一的有效成分,并把这种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理论和方法都与中医不沾边。
研究中药成分似乎成了中医领域的一个敏感话题,许多中医师更倾向于坚持使用传统的汤剂,而不愿意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化学成分。
这种态度源于对传统理论的坚守,担心一旦探究成分,可能会与传统理论产生矛盾。
青蒿素治疗疟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展示了中药成分在现代科学中的明确作用机制:化学式为C15H22O5,通过破坏疟原虫细胞膜来发挥作用。
如果将黄花蒿捣碎并逐一分离出其成分,每个单独的化学物质本身并不具有阴阳属性。
将这些成分重新组合时,这个混合物是否还能保持中医所说的药性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哪一个步骤赋予了它阴阳属性?
如果不是,那么是哪个提取步骤消除了这种属性?
进一步说,如果从混合物中去除了除青蒿素外的其他有机杂质,剩下的含青蒿素的成分仍然可以治愈疟疾,这究竟是因为阴阳理论还是因为青蒿素本身的疗效?
当单独提取出青蒿素后,剩余的物质就无法再治疗疟疾,这是否意味着青蒿素才是带来中医疗效的关键成分,而没有青蒿素,其他物质则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
青蒿素已被定义为西药,并且其作用机制并非基于阴阳体系,这又如何解释其与中医理论的一致性呢?
当年,北越深受疟疾困扰,而疟原虫对奎宁已产生抗药性。
北越向中国求助,中国的各个研究所随即投入紧张的研究中。
经过不懈的努力,屠呦呦成功发现了青蒿素。
从药物的发现到上市,需要经历大量的临床试验。
在1979年中越关系恶化,直到1986年青蒿素才作为药物被批准上市。
越南未能及时使用上青蒿素这一救命良药。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方法的应用,从筛选抗疟样本开始,逐步分离出关键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解析其分子结构,最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
在这一过程中,中医药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即黄花蒿中可能含有抗疟成分。
如果没有西方的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知识,无法准确识别出黄花蒿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这正是中医与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中医往往依赖于经验而缺乏深入探究,而西医则追求精确的证据来支持每一个科学假设。
这种对比揭示了两种医疗体系在方法论上的显著差异,一方满足于传统智慧,另一方则不断追问直至找到确凿证据。
深入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后,可能会对中医产生一些质疑。
屠呦呦所在的研究团队测试了数千种传统方剂,其中包含青蒿的仅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
屠呦呦认为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运气好,也不无道理。
毕竟其他被分配的方剂似乎都没有显著的效果,希望渺茫。
即使屠呦呦分到的药方中含有青蒿,但根据方剂记载的方法制备,其疗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方面,按照方剂的描述,有效成分的含量远不足以产生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青蒿素不溶于水,所以使用方剂中的传统方法也无法使人体吸收青蒿素。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完全依赖于现代医学和化学技术,与传统中医没有直接联系。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命名为“青蒿素”可能只是为了向古人致敬。
中医方剂中提到的青蒿,更像是偶然的结果。
在数千个方剂中,只有这一个勉强接近有效。
如果按照中医方剂记录的方法来治疗疟疾,几乎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屠呦呦先生是从《神农本草经》中发现的青蒿素治疗好了全世界的疟疾患者,挽救数百万数千万生命,那不是中医中药功劳是什么?什么化学成份,古人不知道,现代人也没有必要知道,将黄花蒿冷浸成汁就能治好病!这就是中国中医中药的伟大和奥妙!扯什么西医西药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