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文规范研学游服务让跟团学生“有游有学”

中国城市报 2025-01-17 21:57:44

近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以下简称《规范》),从活动设计、宣传推广、合同签订、投诉处理等10余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确保研学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

北京市研学旅游市场有望迎来规范化发展,研学产品或将回归其本质,为其他省市研学旅游健康发展“打个样”。

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

推动研学游回归本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近年来,人们对集游与学于一体的研学游热情越来越高。在不少家长看来,带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日趋重要,相比于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游是给孩子增长阅历的机会。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的发展,研学游已经初步形成课堂与实践结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教育新方式。

“研学旅游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对学校教育分科教学的有益补充。”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白欣看来,与学校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在研学旅游中,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与体验实践中,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在真实的生活情景和场景中去探索学习,也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研学旅游进一步在市场上走俏,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旅游产品。不过,不少研学团只顾着在名校名地拍照打卡,“赶场子”般机械地完成产品包含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同时,“游”的成分明显、“学”的含量太低,这类“游而不学”的老生常谈问题依旧存在。

此次《规范》强调,旅行社应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有针对性设计开发研学旅游课程,以各学段各年级教学内容为参照,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精选主题,编制研学旅游教案学案,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避免“只旅不学”,并积极加强文明旅游教育引导。

不难看出,北京市对治理“只旅不学”放了大招,那么,能否推动研学游回归其本质?

“此次北京市对‘只旅不学’的现象采取严格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研学游回归其本质,即结合旅游和实践来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学案,以及加强文明旅游教育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研学游成为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严禁打着清华北大旗号收客

避免“货不对板”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历史中心,北京在研学旅游市场中长期占据领军地位,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之一。同时,北京作为我国的教育中心,拥有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这些名校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力量为北京的研学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不过,市场上也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此前,北京研学游热度暴涨,不少产品打着“名校参访”“清北名校学霸营”旗号吸引家长报名。由于人数众多,像研学游集中的国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清华北大等地点一票难求,有些研学游项目便出现“货不对板”的问题。

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此次发布的《规范》明确要求,旅行社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时,必须真实、清晰、准确明示研学旅游课程内容、实践点位、师资情况。严禁用夸大、模糊、偷换概念、语焉不详等方式虚假宣传揽客组团,不得欺骗、变相欺骗和误导诱导学生家长,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要清除北京旅游市场上打着名校旗号进行不实宣传的研学项目,同时也意味着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需要从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这将有助于规范市场,提高研学游的质量。

面对市场上“货不对板”的问题,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秘书长、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于这类问题,旅行社和研学机构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合理安排行程和时间,避免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博物馆等合作,增加票源,提高可预约数量和可进入程度。此外,也可以通过提前预订、预约等方式来避免票源紧张的情况。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适应当下研学市场的优质研学产品?中国旅行社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重在地化、内容为王、多业竞合、新派研学是研学旅游市场未来发展方向。而区域研学依然是市场最稳定的盈利版块,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科技产业等特点,开发独具区域特色、区域优势的课程,吸引学生、家长及其他群体参与。

此外,上述报告还强调,单一研学产品面临严重挑战,开发跨界融合的研学产品势在必行。要推动研学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拓展研学产品主题、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研学需求。同时,要跳出研学旅行客户的藩篱开拓新的市场,将服务对象从中小学生延伸到社会公众,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优化研学行程、增强研学体验。

北京新规有向

其他省市推广的价值

研学旅游市场空间广阔。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909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市场空间广阔也意味着行业更需要规范化发展。2024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旅行社等行业相关方注重研学旅游正向引导、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发挥研学旅游标准引领作用、制定推广研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强化研学旅游安全管理、防范出境研学旅游风险等。其中提到,加大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查处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在经营研学旅游产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指引,加强规范引导。

此次北京市出台新规,规范研学市场,恰恰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上述通知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的新规是否值得在其他城市推广?

“我认为北京新规是有推广价值的,值得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和借鉴。”谢祥项称,在高校研学方面的,华东地区的很多省市在预约渠道和特许经营模式探索方面已有成功经验,同样值得其他省市学习。

在袁帅看来,由于《规范》针对研学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要求,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未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随着研学游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地可以借鉴北京市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措施,共同推动研学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袁帅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