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找我诉苦:
她和母亲的关系特别压抑。
每次看到母亲塞在冰箱里的东西都已经过期,却舍不得扔,怎么说她都不听;
或是母亲每次和父亲吵完架,都找她哭诉,让她的心也揪作一团;
更甚者,妈妈被网络诈骗,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气得她几天几夜睡不着;
她很心疼妈妈,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开心,希望妈妈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可是妈妈的生活丝毫没有被改变,有的时候还会觉得女儿太控制,令她非常痛心。
作为孩子,我们常常见不得妈妈伤心难过,过得那么苦。
但其实,很多时候,对母亲最好的爱,不是让她们好起来,而是从允许她们受苦开始的。
女儿的焦虑:我见不得母亲受苦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丹丹是我的一个来访者。
她的母亲生了两个孩子,丹丹还有一个弟弟。
其实在母亲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母亲又是家里的长姐,从小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丹丹深知母亲把他俩拉扯大并不容易,现在自己也成家了,生活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也想让妈妈多享清福。
每次回家看妈妈,丹丹都会给她带东西,可妈妈都舍不得用和吃。
难得带妈妈逛商场,妈妈嘴里也总会念叨,咱别浪费这个钱,回头自己仍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
逢年过节的,体谅妈妈做一桌子的菜辛苦,说一家人出去吃个饭,可妈妈说外面不干净又贵。
有的时候实在忍不住,也会吼老妈,我们家现在也不缺钱,不需要你为我们这么节省。
家里有什么急事,或生病住院的时候母亲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她。
而她不管多忙,也都会抛下手里所有的事赶去照顾母亲。
病还没好全,就嚷嚷着要回家,还有好多事等着她去做。
自己把母亲照顾得再好,在丹丹面前说起的时候还是心疼儿子多。
叮嘱母亲出院好好休息,自己明明身体不好,还“偷偷”出去干活,还要去帮你儿子带孩子,做饭......
老妈呢?也跟丹丹生气,说她“翅膀硬了”。
回头打电话给丹丹倾诉,说自己最近特别累。
说真的,和母亲每次理论都胸口发闷,血压都要飙升。
一方面见不得母亲受苦,一方面感觉自己也快崩溃了,心中有强烈的窒息感。
她从未想过让妈妈过得好,是件如此艰难的事。
其实,很多人都在“舍不得我爱的人受苦”这件事上,吃过很多苦。
也许,你也有过同款母亲,你的母亲也曾受过诸多苦难。
于是你拼尽全力想把她拽出来,可最后的结果仍旧是:
一个活在苦难里的母亲,还多了一个垮掉的自己。
当你深度参与进去,想去拯救和疗愈母亲,其实就是和她建立了一种“病态的共生关系”。
你是在破坏自己内心的秩序,放任自己的能量被消耗殆尽。
希望母亲过得好,
为什么会失败和痛苦?
可希望母亲不再受苦,究竟为什么那么痛苦?
这是每一个想要改变母亲的女儿前来咨询最大的困惑。
在一个人的天性中,都会有”忠于母亲“的部分,见不得母亲受苦和悲惨,潜意识就会去做一些事情。
有个来访者雅萍,爸爸出轨,妈妈会常常找她打电话倾诉:
自己这些年为家庭付出这么多,老公还伤害自己。
因为心疼妈妈,雅萍也总是耐心倾听开导,希望妈妈能好起来。
这份连接,也让雅萍对父亲有了很深的敌意与成见,与母亲一起对抗父亲。
但因为听得抱怨多了,她想劝妈妈离婚,可妈妈听不进去,继续和她抱怨痛苦,在她眼里妈妈并不懂得爱自己。
因为这个时候,你和母亲的痛苦就是捆绑在一起的。
这时候你可能很难意识到:
一个叫做“家庭序位”的东西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在序位上她是比我们大的。
而你想过吗?
见不得母亲受苦,总想拯救她,其实是无意识中,你越位去做了母亲的”母亲“,而母亲做了“孩子”的位置,还是个不省心的孩子。
海灵格博士说: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当在系统里面,有人违反了这个序位以后,系统里的人都会因此而受苦。
就像雅萍,背负了母亲的因果和命运,潜台词就是:Iforyou(我替你承担),那本是母亲那个位置所要承担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误区,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妈妈的命运。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孩子这样做,以为可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
然而,拯救伴侣、拯救孩子乃至朋友等等,你会不停地往自己身上背负各种“因果”,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你越发内耗,完全想不通对方都这么痛苦了,怎么就不想改变,为什么那么懦弱。
这股内耗的力量不会消失,而是反过来压制你。
后来,因为受不了妈妈频繁的倾诉,雅萍自己也抑郁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内心有很深的期待和幻想。
就像前面提到的来访者丹丹,她的内在有一部分,是多么渴望通过拯救妈妈证明自己,获得妈妈的看见和爱。
而心疼母亲,拯救母亲的这个心理模式一旦固定,你作为孩子就没有机会去做孩子了。
有些人就会活得特别紧绷,希望母亲过得好变得很努力,牺牲了自己本该有的生活,整个生命能量是被卡住的。
比如,好不容易回趟家看母亲,回来后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做什么事整个人都不得劲。
你的内心是撕裂的,身为妈妈,倍感压力;身为孩子,倍感痛苦。
难以走出苦难的母亲们
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小到大,我自己也深有感触,和妈妈的关系也是不远不近。
有时候也经历过特别的苦闷,我好心帮你改变,你非但不领情,还指责我。
但多年以后,我对母亲也有了更多的看见。
因为,当你在帮助母亲的时候,其实你很难意识到你是站在比妈妈更高的位置在指责她:
你是不好的,需要我来改变你; 你是不好的,需要我来拯救你。你想一下,母亲说你不好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很郁闷和难过。
前面提到,当她被动做了孩子,谁愿意被指责呢?
一旦被指责,母亲就会开启防御。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背后往往有着更隐秘的创伤。
《基层女性》的作者曾提到过,自己的母亲就是在贫穷的生存环境下长大的。
父母没啥感情基础,结婚生育也是被动的,根本无力经营有质量的婚姻生活。
她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妈没脑子。”
母亲给她打电话哭诉,就两件事,要么要钱,要么就是控诉自己的父亲。
母亲生活的那个年代,她们的父母给到他们的思维模式非常有限,更不太可能教会她们如何去经营婚姻,选择伴侣。
所以,苦难就成了她最熟悉的生活模式,不要轻易夺走母亲的苦,这可能是她赖以生存的东西。
人一旦脱离了自己“舒适”的环境,就会变得非常不适应和没有安全感。
允许母亲“过得不好”
才能给到她最高维度的爱
允许自己最亲的人受苦,听起来很冷血,我知道这确实也不容易,但这才是对她们最高维度的爱和慈悲。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过“课题分离”的概念,允许母亲受苦,不为母亲的情绪痛苦负责,在与母亲的关系中,我们要看清楚三件事:
什么是自己的事? 什么是母亲的事? 什么是我们和母亲的事?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做不到看到母亲痛苦不难过,毕竟她是我母亲。
我们说,不是完全不顾母亲的感受,而是允许其如她所是,而不是如我们所愿。
即对妈妈体验的“痛苦”,不过度介入,不评判,不抗拒。
一个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真正成长。
一直保持临在,只需要让母亲知道:
你一直在,你需要什么告诉我,而不是妈妈我希望你过得好。
黄仕明老师说的:
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她被允许不改变也可以。
看到妈妈的局限性,看到她其实没有力量按照你期待的样子改变,你整个人会松弛下来。
有时候苦难就是她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属于她们的功课。
亲爱的,你不能拿走她们生命中任何东西。
然后,你可以创造一个空间,去感受母亲的困难,而不是代替她去承担,告诉自己的内在:
我感受并看见了你的痛苦;
也感受到了我自己的,我带着尊重去忍受你的受苦,不再将你的苦难背在自己的身上。
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使命。
我放手让你自由,也放手让我自由。
也是在这个时候,你会感受到,你给到她的才是最纯粹的爱。
当你不再执着地想要去拯救她,只是远远地看见,终将治愈彼此。
交还母亲的命运,真正承担起自己的生命,这是杨力虹老师“家庭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如果亲爱的你也想卸下重担,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邀请您加入杨力虹老师,你将在练习中真正领悟,什么是属于你的,什么是属于父母的。
祝愿你我,都能放下本不该自己承担的重担,带着轻松和爱生活。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