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终奈落,帝国残阳尽余晖,IJN最后的驱逐舰——【松型】

钢铁咆哮俱往昔 2024-06-21 13:17:49

二战中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直至 1945年8月 15日宣布投降,人类才从硝烟弥漫的欧亚大陆、风云激荡的东西大洋中最终迎来的胜利。而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主角,美日双方在珍珠港、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莱特湾、冲绳、硫磺岛等一系列战场上双方的舰队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洗礼,大量战舰殒没太平洋。

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战败的日本联合舰队随之覆灭,残存的舰艇尽皆被作为战利品赔偿给同盟国,彻底铲除了日本法西斯的海上武装。然而作为战后组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却有着一艘特别的船,她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中唯一一艘参加过二战的战斗舰艇,在战后作为【若叶】号护卫舰而重生的「松型」-【梨】号。

打捞出水的【梨】

战后作为护卫舰【若叶】复生的【梨】

新型驱逐舰的需求日渐强烈

1942年末随着瓜岛战役的渐入尾声,丧失了制空权的日本海军发现战争伊始前设计的,用来突袭敌方舰队的重雷装、高机动的舰队驱逐舰已经不再适用当时的作战环境,空有一身强大的火力,却不能胜任舰队防空、护航反潜等当时紧迫的任务需求,而沦落到去执行趁着夜色偷偷摸摸为各海岛守军运输物资的“鼠输送”这样的苟且任务。

“鼠输送”任务在瓜岛海域损失了大量驱逐舰

因此,此时的日本海军更加需求的是一型火力要求不强、机动要求不高,但能短时间大量生产的执行防空反潜任务的通用驱逐舰。而这样的需求早期日本海军的二等驱逐舰正好可以满足,但随着1918年一战后,最后一型二等驱逐舰「若竹型」列入计划,加之后来受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再也没有发展过二等驱逐舰这一级别,而到1941年开战前,日本海军主力驱逐舰几乎都全部是大吨位重火力的舰队驱逐舰,早期的二等驱逐机早已老旧不堪。

二等驱逐舰「若竹型」的【早蕨】是最早的重火力受害者

「松型」的设计计划

于是,1943的“改丸五计划案”中,甲、乙型舰队驱逐舰相继取消建造,相应的增加了丁型驱逐舰的建造计划,这就是IJN最后一型驱逐舰的计划案「松型」。

「松型」在立案的初衷是构造简单、优化防御缺陷、便于快速建造。为此,舰政本部相应的推出了:

以「夕云型」为蓝本的A方案;

以「朝潮型」为蓝本的B方案;

以「白露型」为蓝本的C方案;

以「睦月型」为蓝本的D方案;

以「鸿型」鱼雷艇为蓝本的E、F方案;

以及其他各部门构想版本的G、H、I方案;

排除掉工时过长的A-C方案、技术复杂的D-F方案、抗损性能堪忧的G方案后,最终采用以「鸿型」鱼雷艇为主要动力设计蓝本、再结合H方案原设计和部分I方案的延长舰体结构设计作为新驱逐舰的定案草稿。

「松型」各方案设计指标

「松型」的命名与定位

「松型」的命名和早期千吨以下的二等驱逐舰一致,同样使用各种树木名称为新舰命名,由此,「松型」因其命名和建造过程杂乱又被称为“杂木林”。然而据战后在该型服役过的军官回忆,「松型」的航海设备等要较战前完工的舰队型驱逐舰还要更新更完善。

美国海军的「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职责更接近IJN的海防舰

虽然「松型」在吨位、航速、武备上大幅弱化,甚至工艺和工时都进行了极限压缩,但日本军方并不认为其和美国海军的护航驱逐舰(Destroyer escort,DE)是同一型舰艇。首先丁型的最高航速的有27.8节,可以跟随舰队出击突袭撒雷,相对于护航船队20节的速度这个航速已经足够高了;同时丁型装备了四联装610毫米鱼雷,这是标准的用于舰队决战的武备;鉴于后期日本海军的作战范围,3000海里/18节的巡航距离已足够作战使用;相对空中的威胁,远洋出航潜艇的威胁更甚于空中,而丁型则正好加装了大量的防空反潜武备,可以看出丁型是弱化版的舰队驱逐舰,只是相较于早期受决战思想禁锢而生的舰队驱逐舰们她确实显得不够强大。况且,日本海军还有更低一级用于近海巡逻、反潜护航的海防舰这一舰型更符合护航驱逐舰的角色。

与护航驱逐舰功能近似的海防舰,「占守型」1号舰【占守】

「松型」的设计特点

「松型」的建造力求一个快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出来,为此既可以妥协性能指标,也可以妥协建造工艺。在以往追求性能时诸多的曲线结构、流体力学契合度等在「松型」上几乎全部放弃,因此同样单位功率输出下「松型」是要弱于以前各型舰的,另外,为了降低航行阻力而考虑的控制吃水深度在「松型」上也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一切以操舰灵活度为优先。

建造中的【桦】,大量直线条是本型舰的主要特点

同时,本型舰不再使用韧度较高但工艺复杂的DS钢,改为水线以上使用高张力钢板(HT钢)和水下以下使用普通钢板结合的方式。虽然材质的改变会降低整舰的强度,增加船体的重量,但考虑到材料来源简单,加工技术难度降低,便于各小型民营船厂参与建造等因素,还是确定了新的材质选择。同时在只有舰体龙骨和肋骨采用传统铆接工艺工序外,其他部分皆采用改良后的焊接工艺,进一步减少工时。

在丁型改也就是「橘型」的建造过程中,更是丧心病狂的压榨造舰时间,上层甲板改为使用普通钢板,舰底二层结构改为单层舰底,舰艏水线下取消所有圆角过渡,完全钢板直线焊接而成。舰艉更是没了压水设计改为直角造型,甚至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一艘「橘型」驱逐舰的建造这样病态的要求。

刚下水的【竹】和终战时的【竹】武备差异巨大

即便如此,最终完工的「松型」驱逐舰依旧以低成本、短工时,却实现了有着不亚于甲型驱逐舰的防空、反潜能力,如果战前低成本的「松型」能够建造百艘以上,对战争的发展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但生不逢时的她出现时已是帝国的没落终焉,因此,她也只能陪着即将战败的帝国迎接败亡投降哪天的到来。

「松型」各舰:

【松】、【竹】、【梅】、【桃】

【桑】、【桐】、【杉】、【槙】

【枞】、【㭴】、【榧】、【楢】

【樱】、【柳】、【椿】、【桧】

【枫】、【榉】

「改松型」-「橘型」各舰:

【橘】、【柿】、【桦】、【茑】

【萩】、【堇】、【楠】

【初樱】、【榆】、【梨】

【椎】、【榎】、【雄竹】

【初梅】

未完工:

【八重樱】、【矢竹】、【葛】

【桂】、【若樱】、【梓】

【枥】、【菱】、【榊】

未开工:

33艘。

最终32艘「松型」的产量已经和「神风型Ⅰ」比肩,成为IJN驱逐舰量产之最,若战争再晚数月结束,那么「松型」驱逐舰一定是日本海军驱逐舰产量之王。

大量特攻作战改装完成的「松型」驱逐舰

然而随着战争结束进入倒计时,1945年4月日本为了本土决战方针,海军方面的行动方针改为特攻作战。收到命令后5月20日,「松型」所属的第三十一战队将本型驱逐舰与同属「秋月型」驱逐舰,轻巡洋舰【北上】、「峰风型」【波风】编为“海上挺身部队”。

博物馆中的“回天”一型人操自杀鱼雷

「松型」驱逐舰统一在舰艉加装一部“回天”自杀式人操鱼雷释放装置,目的是要在盟国登陆日本时,趁夜色对登陆部队实施偷袭的特攻作战。从6月起,第41、52驱逐队的10艘丁型进行了特攻改装,然而在缺乏燃料的情况下,仅仅操练了几次的特攻作战各舰便被隐藏在山口县屋代岛,最终这一藏月余后集体迎来的战败投降。

「松型」的结局

战争结束后「松型」仍有18艘处于适航状态,于是同其他各型船只一起拆除武装,加装人员舱室改为复原船,从东亚各地运输日本士兵和侨民回国,待运输任务结束后作为赔偿舰相继赔偿给中、美、英、苏各国。其中,海军弱势的中、苏两国获得本型舰后即编入本国海军序列服役,本型加入民国海军的有【枫】、【茑】、【杉】、【初梅】四艘,更名后为【衡阳】、【华阳】、【惠阳】、【信阳】,而英美则或就地击沉、或改作防波堤、或迁回试验等均未获得好下场。

至此,二战硝烟散尽,而日本帝国也崩然倒塌,海军的最后一道落日余晖也永远深入了太平洋海底。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