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出两项新工具,定向“放水”股市!高股息银行股成最大赢家

王五说说看吧 2024-09-25 15:49:14

9月24日,央妈终于放大招,涉及楼市、股市、实体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注意,即将开始的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不只是通过顺其自然的五年期LPR,而是如同去年9月那样直接作用在固定加点数上。

房贷利率下降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提高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但对银行而言不是什么好事,贷款利息支出减少导致营收与净利润下滑。虽然央行行长说了会引导存款利率下降以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但这只涉及增量存款,已经存入银行的钱还是按照以前的利率计算利息。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新政算是利空,至少不可视为利好。然而,9月24日的银行股走势一点都不差,整个板块上涨3.81%,国有六大行股价平均上涨4.74%,交通银行更是涨近7%。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一揽子货币新政刺激了A股整体向上外,央行推出的两项新工具功不可没,不仅将贷款利息减少的利空完全抵消了而且激发出了银行股高股息的优势,从而让工行、建行这样的“大象起舞”。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简单介绍下两项新工具。

一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这项工具允许非银金融机构用手里的股票、公司债、ETF基金等抵押给央行换取国债;有了国债后,机构可以质押给商业银行换得资金;换回来的钱只能投资股市。

比如,A证券公司用自有资金买了1000万股B公司股票,原本自己的钱用完了就不能加仓了。使用互换便利后把B公司股票抵押给央行换取国债,后者信用极高,几乎与现金等值,可以很容易地作为质押品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借到钱后A证券公司又购买了数百万股B公司股票。

二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

大致意思是央行以低息将资金借给商业银行,并规定这笔钱只能转借给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用于回购或者增持股票。

两项新工具第一期总计投入8000亿元,潘行长说了,如果效果好,后面还会有第二个8000亿元甚至第三、第四个,源源不断。

我们发现无论是互换便利还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资金的源头均是央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放水”,只不过是定向“放水”,规定通过这两项工具得到的新增资金只能用来买股票,不能投到其它领域。

问题来了,A股市场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哪些股票最容易获得这笔资金的青睐呢?答案是高股息率的个股,原因如下。

大家要注意,钱是有资金成本的,就像房贷,你得支付利息给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同样要承担利息,借款利率越高资金成本就越高,需要更多的收益来弥补融资成本。

为了鼓励符合条件的借款人通过新创设的两项融资工具借钱后投入股市,设置的借款利率很低,这就给了靠长期持有个股吃分红的投资者赚利差的机会。当然,前提是股息率要足够高,至少比融资成本高。

例如,假设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借款利率为2.5%,增持股票的股息率为5.5%,当中就有3个点的利差收益,比五年期储蓄国债的年化利率还要高。

因此,高股息率且股价相对稳定的个股会受到这类资金的追捧,相当于是在用别人的钱做长期理财赚息差。

根据查询可知六大行的股息率长期维持在5%以上,一些股份制银行一度超过6%,如此高的股息率为增持者提供了获取利差的空间。所以我才会说银行股是两项新工具的最大受益者。

当然,除了银行股外市场里还有其它高分红的股票,有些股息率可以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它们也是受益者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还要看两点。

第一,能否做到稳定分红。有些上市公司分红时很大方但不稳定,可能几年才分一次红利给股东;银行股不同,年年分红,甚至一个财年里分两次红,赚息差式的长期“理财”需要稳定的分红。

第二,股价波动相对不大。两项工具融来的钱最终都是要还的,如果股价波动太大,价格差导致的亏损比息差赚到的收益多就得不偿失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股价相对稳定的银行,尤其是六大行的股票便成为了最大的标的。

综上所述,9月24日的政策调整虽然直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央行推出的两项创新金融工具还进一步凸显了银行股作为高股息率、稳定分红且股价波动较小的优质投资标的的吸引力。

这些政策举措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更以定向“放水”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股市,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稳定且可观股息回报的蓝筹股,同时也是在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分红,未来“铁公鸡”公司的日子可能越来越不好过了 。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1 阅读: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