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国色芳华》中式美学:爱梳高髻喜簪花,眉间翠钿深加入现代审美

扬眼 2025-01-14 12:02:17

古装剧《国色芳华》正在热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唐朝服装色彩鲜艳款式众多,凤冠巍峨惊艳夺目,妆容瑰丽美不胜收,发式高耸奇特多样,令人眼花缭乱,采访中,专注于服饰史研究的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从专业角度看剧中服饰、妆容、发髻,解读中式美学。

《国色芳华》中元宝冠

多款冠式来源于西北民族

《国色芳华》中的凤冠造型多样,何惟芳出嫁时,还有宁王之女吉安县主幼贞来访,都是披金戴银着凤冠。凤冠是礼冠,严格上说凤冠只能是皇后、贵妃、嫔妃等皇室女子所戴,命妇所戴凤冠、民间女子婚嫁所戴凤冠,只是借名,名同冠不同。真的凤冠以金为框架,金丝焊接,镶嵌珠宝,饰有金凤。命妇礼冠,有时称凤冠,多数情况下称为花钗冠。民间凤冠可能是金属丝编织,或金色卡纸粘粘,只取其名,并不要求金银珠宝镶嵌。民间婚礼穿吉服戴礼冠之凤冠,图的是吉庆,同时也表明婚嫁之女是正室娘子的家庭地位,非妾。

唐代梳回鹘发髻桃形凤纹冠的回鹘族妇女

黄强认为,从剧中几位女主凤冠造型上分析,剧中的冠式多数来源于西北民族,并非中原汉族的冠式。唐代丝绸之路,胡风、胡俗、胡舞、胡瓜(黄瓜)、胡琴、胡服传入中原,唐代流寓在长安的胡人、西域人有数千之多,向达先生说:“久居其间,乐不思蜀,遂多娶妻生子,数代而后,华化愈甚,盖即可称之为中国人矣。”对于中原文化有所影响。唐代元稹《法曲》诗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风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胡服、胡妆,为一时之盛。

唐代梳回鹘发髻桃形凤纹冠的回鹘族妇女

唐代回鹘族女子的冠式有花蕾冠、桃形冠、元宝冠。桃形冠造型上小下大,宛如仙桃。这是回鹘族女子最具代表性的冠式,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回鹘国天圣公主供养像均戴桃形冠。与桃形冠配套的是发式上诱花钿、钗、步摇,戴耳饰,多层项链,服饰红绢后垂,长至臀部。

唐代回鹘族妇女梳回鹘发髻,戴桃形凤纹冠的造型。唐中宗李显之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上线刻宫装妇女着凤冠,其造型的奇特在于冠的两侧展开,其顶端挂有吊坠,有别于回鹘桃形冠。中原冠式在《簪花仕女图》有展示,在剧中何惟芳也有不戴高冠,梳高髻,发髻上插簪、钗的造型。

《国色芳华》中高髻

爱梳高髻喜簪花

“《国色芳华》中女子梳理高耸的发髻,这在唐代是有传统的。”黄强说,唐代高髻有抛家髻、半翻髻、惊鹄髻、反琯髻、椎髻、望仙髻等,侍女、丫鬟则梳双垂髻、双丫髻等。“《国色芳华》中何惟芳擅长种植具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花,在其高髻上往往插一朵鲜花,意在突显其花卉女的身份,又与唐代洛阳盛产牡丹花的地理、物产形成呼应,而且她的这种造型依据为周昉《簪花仕女图》仕女插花形象。”

剧中高髻簪花

魏晋唐宋时期,人们喜欢簪花,在一些重要宫廷仪式中,鲜花衬托气氛。民间簪花不分年龄、性别,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士女,于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唐代受武则天钟爱牡丹影响,牡丹种植繁荣起来,品种、花色增多,出现了双头牡丹、千叶牡丹等观赏性极高的品种。唐代刘禹锡《赏牡丹》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猜。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黄强表示,剧中说牡丹名贵,价值不菲,在唐书的确如此。剧中的何惟芳以种植牡丹励志,最终成为商界赢家。

《簪花仕女图》侍女峨髻插荷花

观众们知道宋代不分男女,喜好簪花,其实唐人也有此雅好。唐睿宗长子太子李宪墓壁画中的仕女发髻上就插有几枝小红花,分外妖娆。唐代大诗人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女主在高耸的峨髻上饰有一朵大花,四位仕女分别饰牡丹、海棠、荷花、芍药,这四种花卉盛开时,花朵大,色彩艳。

剧中彩色襦裙,发髻上插梳子

《国色芳华》中女主们,还喜欢爱发髻上插梳,这也符合唐代发髻梳理与造型的要求。唐代女子发饰插簪、钗、步摇、珠花,以及梳、篦等。梳与篦的差别在于齿的疏密,前者齿梳,后者齿密。元稹《恨妆成》云:“凝翠晕娥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不过,发髻上插梳、篦,主要是贵族女性,满头珠翠、步摇、金簪、银钗,价值不菲,口袋里没钱,断然不能浓妆艳抹,更不能满头珠翠。剧中何惟芳是富甲一方的商贾之女,有这个经济实力。

剧中戴金冠发髻插梳

眉间翠钿深加入现代审美

唐代女子不仅喜欢高大的发髻,巍峨的冠式,也善于运用色彩,装扮脸部。黄强介绍说,唐代女子妆容非常丰富,有面妆、眼妆、唇妆,诸如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斜红妆、泪妆、啼妆、红妆、胡妆等。花钿是唐代流行的妆饰。所谓花钿就是绘或贴在脸部的花饰,用红、绿、黄颜色绘制,或者用金、翠、珠宝粘粘在脸部。其形状有花瓣、小鸟、小鱼等。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曰:“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顾夐《荷叶杯》道:“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

唐代女子飞鸟形妆靥,发髻上插梳子

花钿并不单独使用,往往与斜红妆、酒晕妆等配合使用。花钿除了美感,还有掩饰划痕、斑点缺陷的作用。用粉、胭脂化妆品,无法掩饰时,用花钿,酒可以遮盖住,因为花钿图案漂亮,色彩鲜艳,反衬妆饰者的俏丽。唐代温庭筠《南歌子》有云:“脸上金霞钿,眉间翠钿深”。多绘于眉心、脸颊等处。《国色芳华》中的女子就有这样的花钿。

唐代描斜红妆女子花钿

《国色芳华》女主何惟华与其他女子的形象,眉心部位就有花钿妆饰,与冠式、发髻的华丽,服饰的精致、艳丽色彩吻合。黄强表示,剧中的女主们的花钿,不完全是唐风,加入了现代造型与审美。

隋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服装色彩鲜艳款式众多

《国色芳华》中人物服装精美,色彩艳丽。花鸟使着圆领红袍,或者石青圆领官袍。相比女主,女性服饰更为精致。黄强介绍说,何惟华的服装有多款,红色、黄色、蓝色,款款都鲜艳精美。何惟华的着装有就有襦裙多种颜色,红色、黄绿、蓝白色儒裙。外穿宽袖对襟衫,内着齐胸襦裙,着披帛,是唐代贵族女性的礼仪服饰。杨紫扮演的何惟华两肩披着的彩色长条,就是披帛,通常二三米长,可以搭在肩部,也可以从两胁绕过,形成飘逸的视觉感受。其他如袄子、长裙、间色裙也是唐代女子常用服饰。

剧中襦裙加披帛

黄强认为,剧中女主们的服饰借鉴了唐代张萱《捣练图》的服饰及其色泽。《捣练图》中人物丰腴、圆润,色彩富丽堂皇,虽是捣练的劳动场景,却展示了唐代丰腴健硕之美,色彩艳丽之美。何惟芳的扮演者杨紫尽管体格纤弱,没有达到唐人的丰硕标准,其服饰却展现了唐人的风采。

张萱《捣练图》襦裙披帛,脸部花钿

剧中男子在官的着圆领衫袍,戴垂脚幞头,这是唐代官服制式。服色则依据品色制度,由紫色、绯色、青色、绿色递减。司马光《资治通鉴》曰:大业六年(610)十二月,“上以百官别驾,皆服袴褶,于军旅间不便。是岁始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丝;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剧中官员圆领衫幞头

花鸟使蒋长扬是天子的宠臣,职位为光禄寺少卿兼花鸟使。黄强说,光禄寺是掌管祭享、筵宴、宫廷膳羞之事的机构,负责祭拜及一切报捷盟会、重要仪式、接待使臣时有关宴会筵席等事。《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寺卿从三品,少卿正五品。黄强认为,唐代光绿寺少卿为几品,不太明确。如果以清代光禄寺少卿正五品参考,品秩不算太低,介于四品知府,七品知县之间。按照唐代服饰制度,如果光绿寺少卿为五品或从五品,应该着紫色袍,而不是红色袍。因为官服中紫色高于绯色。从视觉效果来说,大红袍色彩艳于红色,又冠以“花鸟使”之名,采用红色袍倒是与剧情符合。但是剧中蒋长扬也有着青衫袍的场景,青色袍通常为唐代八品官员的官服服色,白居易有云:“江州司马青衫湿”。剧中光禄寺少卿品级不会在从六品之下,那么剧中的着青衫(袍)就用错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