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广东揭阳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舞狮”火遍全网!
不仅各大媒体争相发布她的视频,《人民日报》也专门刊登了文章,对她进行表扬。
就连惜字如金,报道按秒计算的央视新闻,都为她做了一期11分53秒的“专访”。
一个不到8岁,且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为何一夜火遍大江南北?
她又为何能得到央视如此宠爱?
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刚刚拜完年的林熙悦,在自家店门口,舞起了狮。
不少人纷纷驻足观看,就在这时,恰好有一队专业舞狮人路过。
说来也巧,舞狮队的车正在路口等红绿灯。
看到林熙悦舞狮,舞狮队队长立马带着队员为她敲锣呐喊。
只见那小狮子在矿泉水箱上跳来跳去,十分灵动可爱,和舞狮队打的节奏也配合默契。
可惜几十秒的红灯时间太短,当车子缓缓启动时,
一曲舞毕的小狮子回首向他们行了江湖最高礼仪:“低头三甩”。
这么有趣又巧合的一幕,被一位记者“记录”了下来,发到了网上。
没多久,网上就满是小女孩舞狮的视频。
舞狮视频火了之后,她被央视安排了一段长达11分钟53秒的专访。
将近12分钟的时间看起来并不长。
但对于央视来说,他们的报道都是按照秒来计算的。
可央视就这么把珍贵的时间都给了这个叫林熙悦的女孩儿,让大家不得不感叹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记者的专访,她的学舞狮之路也被大家所熟知。
原来,林熙悦会爱上舞狮,是受他爸爸的影响。
她的父亲特别喜欢舞狮,林熙悦自打懂事以来,就总看到父亲在练武。
因为好奇心驱使,她也总是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学动作。
时间久了竟然也学的像模像样。
不过只是浅浅学一下并没有满足林熙悦,到后来她直接跟父亲说,自己也要学舞狮,希望他能教她。
父亲倒是没有多想,再加上舞狮本身是一项运动,做起来能强身健体,他就同意了林熙悦的请求。
他以为小朋友怕吃苦,学几天也就放弃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林熙悦越学越起劲儿。
就算他偶尔没有时间教她,她也能自己拿起舞狮套装独自练习。
偶尔在网上、在外面看到别人舞狮,她都会看得特别认真,回家之后就马上开始练习。
生怕晚了一会儿就忘记了动作。
就这样,林熙悦从5岁开始练习舞狮,坚持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年半。
更让父亲欣慰的是,林熙悦并不只学舞狮表面动作,她还会问爸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
什么动作又代表什么含义。
一套动作一套含义,这么记下来,林熙悦竟然也成了舞狮的半个行家。
这也是在视频中表演结束后,她能用专业动作对对方表达感谢的原因。
一甩代表的是回礼,二甩则是尊重长辈,三甩是感谢捧场。
他们以为这小孩儿就是喜欢舞狮的帅气,却没想到她竟然还知道舞狮界的传统文化。
视频火了之后,林熙悦也瞬间走红网络,不仅得到了一众网友的夸赞,就连人民网都亲自下场表扬这个小姑娘。
不过在大家关注林熙悦本身的同时,也有人把目光对准了她脚下农夫山泉的箱子。
说到舞狮传承,就不得不说林熙悦在之后和专业舞狮队的联系。
因为那天偶遇之后,无论是林熙悦还是那个舞狮队,都希望能够再见一次。
舞狮队因为传统文化有了传承而感动,而林熙悦则是因为能学到更专业的舞狮知识而激动。
约好参观时间后,林熙悦整个人都显得十分激动。
她甚至提前1天穿好了表演服装,当父亲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解释说,只要时间一到,她立马就可以出发。
足以见得林熙悦对舞狮是有多么热爱。
大年初六,林熙悦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孙淑文舞狮队,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师群。
她激动的同时,也非常乖巧,因为她知道,只有观看更专业的表演,她才能做出更帅的动作。
她还让父亲帮她把这些表演都录下来,尤其是她之后的表演。
林熙悦当然不是为了拿回去臭美,她想的是表演录制既可以记录专业的动作,又可以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在之后她可以专门针对性的改善这些不足。
虽然一场表演下来后,和专业舞狮队的表演还差的很远,但林熙悦才是个七岁多的小朋友,她的未来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网发布的视频下面,有很多人说自己看了视频后忍不住流下了泪。
按理说这不过是一场舞狮表演,为什么还能引得大家情感共鸣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过去,舞狮十分常见。
可这几年甚至十几年,舞狮队几乎越来越少,新出生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舞狮。
传统文化走下舞台,大有消失在历史长河的趋势,这让老一辈人不得不发出感叹。
而林熙悦和舞狮队的相遇,恰好演绎了文化的传承,如何让人不感动呢?
说起舞狮,其实这里面的门道还有很多,比如舞狮被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还有文武之分,林熙悦就是南狮的代表。
最早的时候,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节目、运动,更是人们为了来年更加安康顺遂而进行的活动。
但现在别说年轻人了,就连老一辈会舞狮的都很少。
所以在老少舞狮人相遇后,才会有这么情不自禁的一幕。
在视频爆火之后,当地政府也赶紧对该文化进行宣传,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舞狮队伍中来。
在当今社会,不仅是舞狮文化逐渐被遗忘,其实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正在走向落寞。
大家在抱怨没有年味,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继承年味,才会导致春节越来越冷清。
而央视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给林熙悦做专访,除了是对她的鼓励之外,也是在救赎中国传统文化。
其实近几年,大家已经逐渐开始捡起传统文化。
比如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汉服、民族服饰,婚礼由西式向中式转变。
还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再现打铁花的场景。
不过力度仍然不够,因为我们还有刺绣、戏曲、扎染、泥人、糖画等一大堆传统文化技艺等着传承。
14亿人怎么能把这些东西全部丢了呢?
我们被称为文明古国,不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累积起来的吗?
中华的崛起不仅仅是科技的崛起,更是文化传承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