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九华山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一作静仁,出生于安徽秋浦(今池州市贵池区)中乡兆吉山许村一个富裕耕读人家,拔贡入仕,是中国最后一批科举从政的旧式官僚的典型代表。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曾任大清帝国布政使,北洋时期国务总理,南京政府总统府高级顾问等职,一直屹立政坛而不倒。其一生以“清、慎、勤”三字律己律人,被人称是“一袭布衣,一双皂鞋闯天下”。虽然他的某些行为确实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他始终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是我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许世英像
一、入仕清廷、出使欧美
许世英父亲许玉堂,受过旧式教育,注重伦理道德,结交乡绅名流。6岁是许世英启蒙于本村私塾,11岁在望江县教谕童问渠门下寄馆读书,17岁到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周馥曾经就读的元甲山书馆,师从王云龙先生学诗作文,打下良好的旧学基础。1892年,19岁的许世英中了秀才,但后两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以拨贡生被选送京师参加廷试。拔贡是清代在科举之外,为士子另设的一条取仕捷径。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经朝考合格者入选,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许世英朝考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授刑部广西司副主稿、浙江司副主稿,两年后升为刑部直隶司主稿。
安徽池州东至县官港镇许世英故居——晴山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许世英告假离京赴川,拜访同乡四川布政使周馥。当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14日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逃亡西安。正在成都游学的许世英听从周馥建议,赶往西安,听差护驾,争取升迁机会。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10月20日,许世英随两宫銮驾返回京城。沿途州县因秩序崩坏尚未恢复,刑事案件层出不穷。他一边护驾一边判案,解决了不少纠纷,得到慈禧太后赞赏。由于护驾有功,能力突出,次年1月8日慈禧回京后,任许世英为刑部六品主事。1905年10月,转任巡警总厅行政处佥事,为京城增开马路、刷新警政、订立交通规则等出力颇多,获得了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赏识。年终考核许世英被列为京察一等,获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召见,并升任为四品官员。
慈禧太后像
1907年4月,清廷宣布东三省改行新制,设省建置,徐世昌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已在司法界崭露头角,被视为司法专才的许世英被任命为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相当高级法院院长)。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日本驻奉天领事广田弘毅和副领事有田八郎,与甜蜜成为诗酒朋友。1910年,世界万国监狱暨司法制度第八次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清廷决定由京师地方审判厅厅丞徐谦为正代表,许世英为副代表组成代表团,于三月启程赴美参会。会后,代表团奉命考察当时司法制度相对完善的美、英、法、德、俄等十个国家。前后历时十个月,并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可惜被已日落西山的清廷束之高阁。
沈阳故宫——大政殿
在赴法考察期间,法国人知道清廷官员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非礼勿视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故意为考察团举行的晚会中安排了一场脱衣舞表演。这看似是法国人要拉近彼此的关系,可实际上是想看中国人的洋相。果然,现场的清廷官员一个一个低下了头。他们或以手抚额,或用袍袖遮脸。这让法国人大笑不止。而许世英却一直昂着头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表演。他的不亢不卑的举动让法国同行惊诧不已。晚会后,有记者前来采访,问清廷官员对脱衣舞有什么看法。这些清廷官员面面相觑,无言已对。只见许世英微笑着站了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娱乐节目。当然这种舞蹈,会十分有利于贵国人口的增加。许世英的幽默得到法国同行的称赞。
巴黎女郎
二、北洋高官,功德福建
武昌起义爆发后,1911年11月,许世英调往山西任提法使,后任山西布政司。他与山西巡抚张锡銮联名电请清廷承认共和。民国成立后,张锡銮调任直隶都督,许世英任直隶秘书长。1912年5月,经张锡銮推荐,许世英被袁世凯任命为大理院院长,并先后出任陆徵祥内阁、赵秉钧内阁的司法总长。他认为“为法官者,必学识、经验、道德三者具备,乃能保持法律之尊严,增长人民之幸福。”许世英上任不久就制定《司法计划书》,规划民国法治的蓝图,推行律师制度,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当时,民国肇始,政党林立,许世英与陈锦涛、徐谦等人组织了国民共进会,并成为该会的骨干人物。1912年8月,国民共进会等三个小政党与同盟会合并组成了国民党。
直隶都督——张锡銮
1913年3月,在袁氏心腹赵秉钧授意下,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刺身亡。革命党人黄兴等提出组织专门处理宋案的特别法庭,而司法总长许世英却以“不合编制”为由,加以阻挠。许世英的言行受到了革命党人的抨击。他们认为许世英是赵秉钧内阁的成员,没有高谈法律的资格。同年7月,赵秉钧辞职,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总理,许世英仍留任司法总长。二次革命"失败后,熊希龄出任国务总理,许世英辞去司法总长一职。10月,经张锡銮推荐,许世英出任奉天民政长(相当于省长)。这期间,段祺瑞有意结交许世英,邀请同为皖人的许世英到天津段宅,并与其结拜为“盟兄弟”。从此,两人关系更为密切了。
陆军总长——段祺瑞
1914年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策划修改《临时约法》,许世英被调入京任约法审查员,参与被称为《袁氏记法》的《中华民国约法》。同年5月3日,许世英出任福建省民政长,不久改称巡按使。甫临闽地,他便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乘船巡视福建沿海之马尾、马祖、厦门、沙埕港和金门等处,察看营房、炮台、码头、棉药库、水雷工厂和军事地形,了解地方战事历史、召见驻军官员等。他亲自编写了约数万字的《闽海巡记》,详细记录了福建各县当地物产经济、风俗人情、山川地形、名胜古迹,并提请北京政府批准福建沿海的金门、铜山(今东山)二岛建县。在主政福建三年间,许世英拨出盐务款修浚福州西湖,任命林则徐曾孙林炳章为水利局局长,兼管治湖工程。
福州——西湖公园
当时,西湖公园面积仅是开化寺前的陆地,由湖头街出入,可供游览的陆地仅荷亭、谢坪屿和开化寺3处,面积仅50多亩。经过200多天的挖湖清淤,重修了开化寺、镜湖亭、湖心亭,使西湖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修葺了李纲祠堂及纪念林则徐的桂斋。许世英为李纲祠题联:“十里湖光比西子,千朝事业忆闽朝”;为桂斋题联:“一舍巍然,与丞相祠堂同不朽;孤山宛在,问钱塘风月竟如何”。他还修建了福州第一条公路和14座水泥桥,创办福州传习所,并将地方民间传统工艺玉雕、寿山石雕等发扬光大。后因与护军使李厚基不和,于1916年4月辞职。许世英将个人专用的规费十六万两银子,全部捐给福建,用作修筑马路之资。
福州西湖——许世英手书《击楫》
三、皖系骨干,总理国务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许世英任内务总长,7月改任交通总长,从此许世英成为皖系的核心人物。1917年,在府院之争中,许世英支持段祺瑞。同年5月3日,黎元洪责成查处津浦铁路租车、购车受贿案,并于翌日逮捕了许世英,但不久又以没有犯罪证据宣告无罪。许世英愤而辞去交通总长一职,暂时退出政坛。1918年,许世英受命出任安福国会参议员及中意合办的华意银行总裁。1921年6月2日,安庆各校学生 为争取教育经费,赴省议会请愿抗议。时任安庆卫戊司令马联甲派兵镇压,致使39名学生重伤、205名学生轻伤,其中两名重伤学生姜高琦、周肇基先后不治身亡,酿成震惊全国的“六·二”惨案。安徽军阀的暴行,引起了全国的极大反响。7月31 日,旅京皖人在安徽会馆召开“六·二惨案”烈士追悼大会。
纪念“六·二”惨案烈士——安庆菱湖公园《血衣亭》
迫于舆论压力,1921年9月29日,北洋政府免去李兆珍安徽省长之职,改任皖籍名流许世英为安徽省长。11 月15 日,安庆各界隆重举行了“六·二惨案”烈士殡葬仪式,许世英亲自抚柩祭奠。在答应抚恤伤亡学生,增加教育经费等条件后,安徽“六·二”惨案得以平息。1922年11月,汪大燮出任国务总理,邀请许世英任司法总长,但尚未到任汪阁就已倒台。他留任安徽省长,率先提出开发黄山旅游资源的建议,为黄山早期的开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23年初,因坚持裁撤安武军,与安徽督军马联甲发生冲突,被迫卸去省长之职。2月,黎元洪总统任命许世英为航空署督办。直皖战争爆发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打败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1923年11月,曹锟贿选总统后,举国哗然,直系已成为各派势力的公敌。
黄山松石
蛰伏于天津的段祺瑞力图东山再起,许世英密陈段氏非取得孙中山合作不可。段祺瑞采纳了他的意见,于1924年10月派他南下广东,在韶关北伐军大本营与孙中山见面。孙中山听取许世英关于共同讨伐直系的意见后当面表示:待事成之后,“朝电相邀,夕即北上”。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冯玉祥临阵倒戈,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11月2日,孙中山接受邀请离粤北上。11月15日,张作霖、冯玉祥和段祺瑞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天津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兼有总统、总理合二为一之权力;并决定召开善后会议,以解决直系军阀战败后其他军阀的权力分配问题。11月19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
天津——曹家花园
12月4日,孙中山北上至津,段祺瑞即派许世英前往迎接,并将《善后会议条例》(草案)面交孙中山。因善后会议的议题及参会代表与其《北上宣言》的主张背道而驰,孙中山大为失望。12月24日,段祺瑞公布《善后会议条例》,并任命与之有“金兰之交”的许世英为筹委会秘书长,主持善后会议准备工作。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在北京开场,许世英担任大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电宣布不赞成善后会议,并拒绝参加。至此,许世英前日南行与国民党商谈合作事项已成泡影。善后会议于4月21日以“劳民伤财,无补国事”而最终收场。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反帝斗争高涨。而段棋瑞政府“外崇国信、尊重條約”的主张,引起民众更大的厌恶之情。
孙中山与宋庆龄
为了改善自己的境地,段祺瑞于1925年11月下旬派许世英、黄郛到张家口与冯玉祥商讨改组临时执政府的事宜。12月26日,临时执政府宣布修改官制,添设国务总理,并任命许世英为总理。许世英在组阁时,提议陈锦涛为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贾德耀任陆军总长兼训练总监,企图任用接近国民党和冯玉祥的人员,以稳住段祺瑞的统治。但因陈锦涛等人拒绝入职,财政总长只好由许世英兼署。此时正逢年关,各方纷纷向政府索饷、索薪。许世英疲于应付,无力解决,提出辞职,段祺瑞不允。1926年1月21日,段祺瑞又令他兼署盐务署督办,设法筹款。许世英尽力搜罗款项,帮助段祺瑞渡过了年关。2月15日,再次提出辞呈,段准其请假,由陆军总长贾德耀兼代国务总理。
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民国临时执政府办公处
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天津开战后,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爆发,段祺瑞及北洋执政府遭到国人唾弃。4月9日,国民军鹿钟麟率兵包围国务院,段祺瑞逃入东交民巷法国使馆,执政府倒台。5月13日,许世英陪同段祺瑞前往天津,不久南下移居上海,住在劳神父路84号。许世英早年与上海帮会头子杜月笙有交情,通过杜月笙牵线搭桥,许世英开始与国民党人接触。此时,章太炎辞去民国大学校长之职。经蔡元培举荐,许世英继任民国大学校长。当年秋天,北伐军已攻进江西,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陷于日暮途穷的境地。许世英与蔡元培、黄炎培等人领衔通电成立苏浙皖三省联合会,倡言民治,历数孙传芳祸国殃民的罪状,大张挞伐。后被孙传芳通缉,前往香港避难。北伐军打败孙传芳后,他回到上海,参与救济上海灾民的工作,支持北伐战争。
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
四、供职南京,临危受命
1927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南京政府组建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任许世英为委员长,主持全国救灾事务。在1929年河北、山东等省遭受大旱灾和1931年淮河、长江发生大水灾,他曾多次亲往灾区开展赈济工作。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打响了!十九路军在多次击退日本陆海空军的进攻后,奉命全线撤退。在上海各界人士召开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上,许世英老泪纵横,他展示出自己的巨幅挽联,用家乡话大声朗诵:“东望琉韩,南望台澎,北望旅大,铁血巩金瓯,九世复仇还国土;一战盐泽,再战野村,三战植田,青山埋白骨,万家堕泪哭忠魂”。
上海——龙华寺
1936年,中日关系恶化,曾任日本奉天领事的广田弘毅出任日本首相,副领事田八郎出任外相。花甲之年的许世英临危受命,慨然领职。凭借其在奉天任职期间与广田弘毅及田八郎的诗酒情谊,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驻日大使。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许世英曾作诗言志,忧国之情跃然纸上。诗云:“白山黑水烽烟急,又报辽西失锦州。煮豆燃萁徒自伐,卧薪尝胆竟无谋。三韩庐墓思箕子,东海风帆痛戚侯。岂止长城终不保,夷歌到处动悲愁”。接任逐日大使之职后,他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蔺相如自许,再次赋诗明志:遥指扶桑路,初登行李车。出齐思晏子,归赵忆相如。老去身还健,平生道不虚。桃花潭水意,珍重尺鱼书。
日本首相——广田弘毅
3月10日许世英前往日本首相官邸会晤广田弘毅。许世英说:“予未习外交,不擅词令,所知者,公理与强权之分,强权固可逞一时,公理则永垂千古,理之所在,予必辩争到底”。而广田却回避外交事宜,重在叙旧,他笑着说:“吵嘴打架,又何伤焉,益争吵之后,仍不失其友谊”。暗示友谊与国交是两回事。十多天后,许世英入宫觐见天皇。天皇设午宴款待,他对天皇说:“天皇为生物学之权威者,一国君主,又为人类幸福之主宰,稍有摧残之念,则群伦生命,世界和平,皆受影响。”天皇附和道:“当如言尽心,还期大使努力。”4月,友田八郎出任日本外相,开始许世英还抱有幻想,但与友田多次谈判,毫无结果。他深知日本的穷兵黩武,已一发而不可收拾。
日本皇宫
在许世英主持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名日本记者竟吟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诗吟至此,他乜视许大使说:“鄙人竟忘了此诗颔联的下联,许大使素来精通国学,敢请代为续吟”。按原诗下联为“一片降幡出石头”。很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此人意不在吟诗,在于讽刺南京政府势必重蹈三国时代东吴孙皓的覆辙。许大使瞟了一眼这个面露黠笑的记者,把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的诗句来一个移花接木,高声说:“先生何健忘若此!让我为先生接续此联:‘千寻铁索沉江底,万国衣冠拜冕旒……’”。两句不同出处的诗连接在一起,不但押韵,而且对仗工稳,几乎天衣无缝,许大使泱泱大国的风度,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日本樱花
五、情系国家,魂断孤岛
1937年3月,许世英返国述职。3月8日上庐山面见蒋介石,直言中日之间“积薪必焚,实非口舌所能争”。而蒋介石一味强调“缓和”,奉行“攘外安内”,许世英只好提出辞职。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揭幕。7月16日,许世英奉命返任。当他由上海赴东京途经日本马关时,回忆1895年李鸿章在此签订《马关条约》的往事,不禁苍凉悲壮,赋诗一首:破浪乘风过马关,春帆楼外夕阳殷。天南遗恨今犹在,河北征师不可班。烛使退秦纾郑难,曹生卫鲁却齐患。卢沟晓月终无恙,揽髻闲看海上山。7月19日,许世英抵达东京后,随即举行记者招待会,严正申明:我政府对卢沟桥事件,坚持不扩大与外交解决的两大方针,警告日本政府“悬崖勒马”,并书写“悬崖勒马”四字,分赠各报记者。
《马关条约》签订地——日本马关春帆楼
20日起,他频频与广田接触,严正要求停止战争,撤退在中国领土上的全部日本军,依外交途径进行谈判。7月25日、26日,日军突然在华北占领京津线上的廊坊,制造广安门之变。嗣后,日军又攻击北平,轰炸天津,8月13日,上海淞沪战役爆发,许世英亲往日本外务省质询,交涉无效,战争日益扩大。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华北出现伪政权于北平。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定:“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是以战争为国策,是以战争解决争执”。这实际上就是宣布与中国断绝邦交。许世英电告南京政府,与日已无外交可言,请求准其回国。其间,汉奸王揖唐以同乡的身份两次派人至大使馆劝许世英飞回北平,均遭他严厉斥责。
昭和天皇——裕仁
1938年1月10日,许世英接到国民政府外交部电,通知他“准予回国,行期自定”。20日,许世英怒降国旗后愤然回国。许世英回国后,再次受命主持全国赈灾委员会的工作。1938年12月,许世英被任命为中央救济准备金保管委员会委员长,积极为抗日战争筹措钱粮,赈济难民。抗战胜利后,许世英于1947年4月至1948年期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高级顾问等职。1948年随同行政院长张群一道辞职移居香港。许世英育有三子,长子许勤,次子许华,三子许诚。他深居简出,静观形势变化。不久,中共通过香港的关系,致函邀请许世英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国事。
许世英与夫人沈依仁
许先生接函后,为了向中共表白自己的心意,他把正在澳大利亚使馆内任秘书的幼子许诚召至身边,暗嘱他代表自己返归大陆。1950年6月,许诚珍藏父亲写给周总理的亲笔信,悄然回归祖国。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发来信函并派专员,接许世英及夫人沈依仁飞往台湾,寓居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60巷18号。不久,被聘为“总统府”资政。他经常偕夫人悠然于台湾山泉之间,咏诗自乐。1964年开春以后,许世英体重减轻,自感来日不多。他思念在大陆的幼子许诚,写了一份便条托亲友转交,上面写道:“忠以报国,敬以治事。廉以律己,恕以待人。本兹四者,身体而力行之。至老不懈,庶几寡过”。1964年10月13日,许世英病逝于台北市,享年92岁,葬于阳明山第一公墓。
台湾阳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