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明明有三万多人,为何仅坚持了三天就被消灭

诗兰谈过去 2024-08-02 00:16:47

1947年5月13日至5月16日,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告终。

整编74师是国民党最强的五大王牌军之首,全副美式装备,火力凶猛。虽然人数只有三万余人,但战斗力却超过了十万普通士兵。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是黄埔军校的名将,从北伐战争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的战役数不胜数,屡战屡胜。可以说,张灵甫是一位常胜将军。他擅长打硬仗、恶仗,作战异常勇猛,令所有对手都头疼不已。

然而,这支王牌中的王牌,加上名将中的名将,为什么会在小小的孟良崮谢幕呢?

一、背景分析

孟良崮战役的背景是在蒋介石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顾祝同最初采用了多路平行进军、互相支援、步步为营的战略,这一策略非常有效,迫使山东野战军被压迫在坦阜一带,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粟裕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故意将兵力东移。蒋介石误判,担心华东野战军逃跑,急切要与其主力决战,因此命令张灵甫的整编74师、李天霞的整编83师、黄伯韬的第25师极速进军,中了粟裕的诱敌深入之计。

二、决策失误

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判断失误,求战心切,随意改变既定的正确战略,乱下命令,这是张灵甫整编74师覆灭的高层原因。

三、张灵甫的性格缺陷

张灵甫屡战屡胜,非常骄狂、轻视敌人、得罪队友。这是他的致命缺点。骄兵必败,这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名言。张灵甫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轻视敌人,这是兵家大忌。

四、孤军深入

自古以来,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因为可能会被围困,得不到支援,逐渐弹尽粮绝,走向灭亡。张灵甫的74师在华东战场连下十城,已成骄兵悍将,不可一世。这次孤军深入,独自前出,正好被粟裕抓住战机,用10个纵队,20余万兵力将其团团围住。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战略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错失突围机会

张灵甫的74师被围后,曾选择突围,并在垛庄方向打开一个缺口,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实现反包围,消灭华东野战军。这种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非常骨感。

六、孟良崮的不利条件

上孟良崮存在多重不利之处:

孟良崮是石头山,防御工事难以开挖。

孟良崮没有水源,无法持久坚守。

独上山头,补给粮食、水源、弹药困难。

重装备无法上山,只能抛弃美式重装备,削弱了战斗力。

困在孟良崮,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无法与装备充足的解放军拼命。

七、友军不作为

李天霞因为与张灵甫争夺74师师长职位失败,怀恨在心,见死不救。李天霞的整编83师也是三万多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战斗力相当可观。但由于私人矛盾,李天霞选择袖手旁观。另外,桂系李宗仁旗下的新七军军长钟纪初只派一个团去解围,后因压力增加兵力,但为时已晚。派系斗争和私人恩怨导致友军见死不救,无法精诚合作。

八、粟裕指挥得当

粟裕在战役中抓住了战机,运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使张灵甫的整编74师孤军深入。他采用围点阻援法,在各个方向部署解放军阻击援兵,使张灵甫无法得到支援。通过围困策略,切断74师的补给,使其弹尽粮绝、水源断绝。粟裕还精确计算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判断其他国民党部队在张灵甫被围时不会拼死相救。

九、解放军勇敢作战

解放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例如,黄伯韬的25师曾打到天马山,离孟良崮很近,但始终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阻击。9月16日,解放军发动最后的总攻,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英勇冲锋,最终攻上孟良崮,全歼74师,张灵甫绝望自杀。

这次总攻抢的是时间,因为再拖下去,华东解放军可能面临被围歼的风险,那样张灵甫的奸计就可能得逞。然而,解放军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正是因为张灵甫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犯下诸多兵家大忌,给了粟裕将军可乘之机,最终走向了覆灭的命运。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09-19 00:03

    张军长三天可以了,李军长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