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监狱奇才”,曾经三次入狱,两次逃脱。甚至在被捕时,他还嚣张地宣称:不判我罪我还跑。
见过翻越高墙、挖地道逃狱的,没见过开着警车,堂而皇之地出去兜风的。
当面临“死刑”的宣判时,他依靠一项革命性的发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囚犯变为了一位科学家。
李洪涛到底做了什么,能够使他从铁窗生涯走向连续减刑?他现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1993年的一天,昆明的一所监狱内的一个房间被许多人团团围住,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李红涛身上。
他在几小时后即将步入死刑的刑场,然而他此刻表现得异常冷静,仍旧沉迷于手中那个小玩意。
李红涛深知,这个小玩意可能是拯救他生命的唯一希望,它就是“无刷电励磁电机”。这项技术是我国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研究但始终未能突破的难题。
无刷电励磁电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如今我们街头巷尾的各种电动车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卡、饭卡,无不是这项技术的功劳。
李红涛不仅攻克了这一科技难题,还以化名将其创造出的无刷电机提交给了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不仅荣获金奖,还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
最终,考虑到李红涛的这一发明,昆明法院决定将他的死刑改为死缓。但李红涛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
在狱中的他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先后又申请了两项专利,这些科技创新也让他接连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1997年,鉴于李红涛的突出贡献,他的刑罚被进一步减轻,从死刑变成了有期徒刑17年,并在2000年,再次因为专利成果获得减刑两年。
2009年,年届43岁的李红涛终于服满刑期,走出了监狱。曾经一度面临死亡威胁的他,如今大摇大摆地回归了自由。
被释放后,他做出了一个震惊警界的举动。为表示对监狱在其发明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及帮助的感激之情,他主动协助监狱升级了全新的系统,有效地杜绝了任何越狱事件的发生。
以李红涛这样非凡的智慧和贡献,足以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然而,这样一个才智卓越的人,是如何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呢?
1966年,李红涛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普通人家。尽管家境普通,他却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他的思维敏捷,热衷于探究各种问题,特别是在数学领域表现十分卓越。
进入高中之后,李红涛更加勤勉刻苦,在1984年成功考取了浙江大学电子专业,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全国上下正致力于现代化工业的建设,李红涛所学的电子专业因此也是炙手可热。
1988年,他从浙江大学毕业,与大学时期的女友一同被分配到昆明的电子二厂工作。
在当时,这份工作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在工厂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深,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昆明定居了。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李红涛所想那样丰富多彩,他觉得日子渐渐变得单调乏味,他也对妻子失去了刚结婚时的激情。
不久,李红涛就开始外遇,与一名年轻大学生有了情感纠葛。然而,这并没有瞒过妻子的眼睛。得知丈夫出轨后,他的妻子决定离婚。
虽然抱怨婚姻生活枯燥,但是离婚后的李红涛却感到十分空虚和失落,酒精成了他的唯一慰藉。
一次,在厂边的夜市喝酒时,他偶遇了大学老友。
朋友刚遭职场挫折,而李红涛则是刚刚离婚。两位失意的老朋友于是互相倾诉起来。
李红涛的朋友说:“现在形势大好,继续在工厂里工作没有什么大展拳脚的地方,创业才是致富之道。”
这番话激起了李红涛心中的波澜,他们开始探讨创业的可能性,但很快便碰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李红涛四下求借,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人,他既没有足够的人脉,也没有足够的资本。
在此情形下,他想了一个歪主意:利用自己擅长的动手能力,伪造了银行印章。
他偷偷留下了银行转账的票据,回家后反复试验,最终制作出了一张难以辨识真伪的假转账票据。
拿着伪造的票据,李红涛大摇大摆地走进银行,直接从柜台提取了18万现金,并将其存入自己的账户。
第一次成功后,他的同学跟着他一起去第二次取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李洪涛这样的心理素质。因同学过度紧张,两人的行径最终被银行员工识破,李红涛也因此被送入了监狱。
1992年4月18日,李红涛被捕后立即被带往警局接受审讯。之后,他被暂时拷在走廊等候被移交至监狱。
在等待的过程中,李红涛的目光投向了拷住他的手铐。对他来说,这手铐的锁不过是非常简单的机械结构。趁周围无人留意,他仅用了几分钟就逃脱了手铐的控制。
在成功解开后,李红涛毫无异样地混入了警局信访大厅的人群中,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里。
冒险“逃脱”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迅速将自己之前练习伪造印章的工具全部销毁。预料到警方很快就会发现他逃跑并前来搜查他的住所,李红涛选择了不离开,反倒是躲到了自家的屋顶上。
他看着警方搜查自己的家,最终未发现任何线索后离去。然后,他才从屋顶上跳下来,甚至在家吃完了晚餐才离开。
李红涛逃亡生涯的首发地点选在了贵阳,这里人生地不熟,他的身份不容易被识破。
有一日,他注意到路旁停着一辆奥迪汽车,心生歹意。
他开始和车主人攀谈,在聊天过程中,李红涛表示自己曾经也是奥迪车主,并询问对方新款奥迪车钥匙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汽车主人毫不犹豫地向他展示了车钥匙,李红涛借此机会牢牢记住了钥匙的详细凹凸结构,回去后立即伪造了一把与之完全相同的钥匙。
1992年4月26日,他驾驶着这辆偷来的奥迪汽车抵达南宁市。但是不久后,他对奥迪汽车失去了兴趣,认为过于平淡,因此萌生了偷警车的念头。
虽然当时他正被全国通缉,但由于当时的网络科技并不发达,未能实现信息的快速同步,这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李红涛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假装去警局办事,用同样的方法成功从警局中盗走了一辆警车,并驾着它回到了昆明。
到达昆明后不久,由于他行为过于张扬,终于被警方抓获。李红涛照实交代了自己的所有犯罪过程,在场的警员无不对他的行为感到震惊。
再次被捕之后,警方很快就把他送进了昆明的看守所。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三个月后,他再次逃离了。
在狱中,李红涛收买了两名囚犯,相互配合一同挖掘了一条通向监狱外的地道。趁着夜间戒备松懈,三人顺利通过地道逃出。
李红涛两次逃狱轰动一时,为此云南省特别成立了追捕小组,对各大交通枢纽进行不间断的排查,然而,依旧没有抓住李红涛。
直至1993年10月,警方接到一个举报电话,称李红涛出现在昆明大学附近,警方立刻行动,顺利将其捕捉。
谁料在被捕时,李红涛轻笑着对警方说道:“如果不是我故意留下蛛丝马迹,你们真的以为能抓到我吗?”态度显得十分嚣张。
1993年11月1日,因其犯下的罪行恶劣,数罪并罚,李红涛被判处了死刑。
不知是面对死亡的恐惧,还是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突然顿悟,被判了死刑的李红涛竟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在狱中研究起了无刷电机。
对此,监狱方面也给予了他支持。他们为李红涛提供了一批新的实验设备,以便让他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
到了1993年的12月份,李红涛的死刑判决得到了云南最高人民法院的确认,而距离他被执行死刑仅剩下不足一周的时间。
在那紧迫的七天里,李红涛似乎将一切后顾之忧抛诸脑后,日以继夜地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就在李红涛行刑的前夕,或许是命运的眷顾,他的坚持与才华终于得到了回报——无刷电机成功地运作起来了。
得知这一创新成果后,昆明监狱便协助他进行了专利申请,并向法院提出了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申请。
在申请获得批准后,李红涛在接下来的服刑日子里表现出色,接连完成几项专利,最终使得他原定的死刑被取消,并且获得多次减刑。
2009年,李红涛刑满获释。重获自由的他,凭借着其非凡的才能,被一家公司以高薪聘请,在电子技术领域一展身手。
到了2014年,他又陆续完成了四项专利的申请:“网站创建方法和装置”、“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人机互动实时动态信息显示触控方法”、“新型全景监控仪”。
历经三次牢狱生涯后,他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实现了彻底的自我救赎与重生。
故事真的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