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孙健搬出了中南海,因为他已经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

峻辉聊过去 2024-09-16 05:40:34

1980年一天,北京的天气格外明媚,万里无风,日头高照,是个外出踏青的好天气。

前国家副总理孙健心头多年来的阴霾也随着和煦的阳光射入了心房而一扫而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孙健此次来到京畿重地,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探亲访友,而是收拾行囊,整点物品,搬出中南海。

轻柔的微风吹拂着中南海湖滨千万条低垂的柳丝,袅袅飘逸,成群的水鸭在清澈碧透的湖中追逐嬉戏,溅起层层细浪,悠然地向岸边荡去。

行走在路旁的孙健望着这熟悉的美景,终究觉得不是过眼云烟。

几年前的停职审查,让他大彻大悟。

对他而言,辞去身上职务,卸下所有包袱,起身还乡才是最好的归宿。

工人副总理

1936年,河北定兴的一户穷苦农户家庭,一名村妇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这家男主人将其取名为孙健,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孙健的幼年是不幸的,一年之后,日军就打进了山海关,侵占了定兴县,被迫当了亡国奴。

这之后的十几年,孙健是饥一顿,饱一顿,勉强活到了1949年。

新中国的建立犹如清晨时分的第一缕朝阳,驱散了浓雾和冷气,带来了一丝温暖。孙健家也分到了土地,日子也从此有了盼头。

几年后,孙健长成了一个半大小子,正是“拿龙捉虎”的年纪。又碰上了国家正迫切完成工业化的时期,孙健就辗转来到了工业重点城市——天津,进入一家内燃机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在内燃机厂,孙健人生地不熟,干的是最苦的翻砂工。

砂子密度高,颗粒碎,一铁锹下去,就足足有几十斤重,只有16岁的孙健常常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来,依靠着勤奋苦干,孙健又转岗,成了一名地道的铸工。

铸工需要些技术,不同于翻砂,完全出力,孙健年纪小,学东西快,人又练达,进步十分迅速。

在内燃机,孙健曾连续七年没回家,凭着技术、能力、人品,孙健一步一步走上了生产组长、班长、车间的职位。

随后,在工友们的选举下,孙健更是当上了内燃机的党委书记,那个年代,对于理想中的社会和主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也是一个风潮。

内燃机厂的秀才干事们便为孙健写了一封《朝着共产主义大目标,两步并做一步跑》的发言稿,先是在第一机械局进行系统讲解。

这篇文章,真话假话掺着说,既有不切实际的空话,也有内燃机的管理方法,但在天津还是一炮而红。

不久,孙健就被提拔到机械局,当了负责抓生产的革委会副主任。

升迁干部,一般都会进行背景调查。机械局的干部这一调查,发现孙健是个名副其实的廉官。

孙家母亲早已过世,定兴老家只有妻子和儿女陪伴着老父亲。

全家几口人住的房子,还是土改时的破房,冬天冷风穿堂而过,夏天暴雨倾泻而下。

况且老父亲已然病重,眼看就命不久矣,妻子一边侍奉,一边还要下地挣工分。

回到天津,干部在材料中替孙健“美言”了几句:“只有孙健才能忍受这种困境,再不解决他的困难,就要给社会主义抹黑了。”

他的家属这才调到天津,妻子庞秀婷也转关系,进入了内燃机厂,当了一名女工。

70年代前期,各地都注重培养年轻的工农干部。

孙健就先被选举为天津市市委书记,只是当时各省市都有第一书记(相当于现在的一把手),故而孙健也就只是后起之秀,负责天津的工业生产任务,算得上是专业对口。

1975年,孙健更是进入中央,成了国务院副总理。

铸公出身的副总理,平时愿意干实事,也没有官架子。

可唯独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下属“谋利益”。

对此,他的下属颇有怨言,一方面觉得他是个好官、清官,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太不通人情。

别的部长、甚至是厅长,私下都有许多丰富美妙的活动,可以搞来《出水芙蓉》、《乱世佳人》等内部电影看看,或者进口的高档香水、吃食。

然而,这些好事却落不到自己头上。同是副总理的谷牧还曾问过孙健:“怎么不把家属接到中南海?”

孙健尴尬笑了笑,说:“你这当师傅的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条规矩吗:学徒期间不许带家属。”

简而言之,孙健出身工人,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注定对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会认为这些东西会让人自甘堕落。

另外,他清廉自守、谨小慎微的品性也容不得干下违纪之举。

停职检查

在副总理的位置上,孙健是如坐针毡,还患上了失眠症,有时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不过这一顽疾三年后,就烟消云散了。

1978年的夏天,孙健正在外地检查工业生产,突然一个电话从中南海打来。

中办的工作人员只告诉孙健一句哈:“停职检查,回天津等候处置”。

其实,早在2年前,孙健就预感到自己的仕途之路走到了尽头,因此他做足了准备,等候这一天的到来。他也乐得自在,便回到了天津。

作为交换,孙健要求重回老单位——天津内燃机厂。

然而,天津市组织部的秘书却让孙健去机械厂。这个厂,孙健不是特别熟悉,麻烦也会少一些。分配工作的同志问孙健:“内燃机厂的工人不会到机械厂,去为你鸣不平吧。”

孙健痛快地答道:“不会”。秘书又问:“你这么肯定吗?”

孙健说不出理由,但总觉得不会,或许是在老单位的一片赤诚之心吧。

但为了以防万一,孙健还是被送到机械厂接受“监督改造”。

上级也允许孙健和妻子庞秀婷见一面,孙健对温顺、善良的妻子讲了三条:“一,我不会自杀,那是懦弱的行为,我对自己心里有底。二,我始终是相信党的判断,请你也相信。三,你一直都是我的靠山,我的寄托,这次更得依靠你了。别人说什么我都不在意,你也一样,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

暂时的永远是职务,不变的永远是家人。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机械厂的工作,孙健是得心应手,严重的失眠症也在劳动监督中痊愈了。不要说晚上,孙健睡得踏实深沉,就是中午间隙,碗筷一丢,孙健也可以瞬间进入梦乡。

心里安宁,何愁不能安心入睡呢?

每天孙健都会带一个盒饭,早晨吃一点,中午吃一点。

即便在厂里吃午饭,也总是一碟小菜,一样素菜。

有工人问孙健:“你怎么一点荤腥也不沾?”

孙健坦然一笑:“我这样的代罪之身,吃这个符合我的经济条件,也符合我的胃口。”

到了1980年,上面来了通知,让孙健收拾东西,搬离中南海。

无官一身轻的孙健欣然来到北京,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1985年,上面又来了指示:孙健可以当一个中层干部。

厂长不敢怠慢,将机械厂的未来和希望——投资4000万元,引进德国设备,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的任务交给了孙健。

重新燃起干劲的孙健,让办公室人员提前10分钟上班,晚10分钟下班,好应付繁杂的交接业务。

当然,身为领头羊的孙健更是以身作则,提前半小时进厂,有一段时间甚至住在厂里,又恢复了十几年前的作息。

让机械厂适应现代化的生产,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

工作是艰辛的,也是充实的,没了心理负担的孙健反而觉得游刃有余。

上至政府机构、审批单位,下至厂矿一线、门市店铺,孙健都走了个遍。

历经几年,孙健盖起了近两万平方米的三层主厂房,安装好了全部设备,才完成了摩托机车发动机的生产任务。

因为工作出色,孙健于1987年初,成为了厂里的先进人物,获得了一条纯羊毛毯。

九十年代,孙健被调到中国机械工业安装总公司天津开发区公司,任经营经理。

每个月的工资也升到了97元,比当副总理的时候还多(为落实巴黎公社原则,拿的是内燃机厂的工资标准)。

生活中,孙健算是个幸运儿,大女儿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还生了个小子。

大儿子大专毕业,也从工人做起,二儿子比较有出息,考上了大学。

只论家庭,孙健没有什么烦恼,全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结语:

兜兜转转20年,孙健转了一圈,上上下下,又回到了天津,当了工人。

或许副总理的职务本就不适合这个文化不多的孙健,他也无力涉入政治的泥沼,同人争权夺利。

有时候,孙健也常常自嘲道:“我是上去也糊涂,下来也糊涂,糊涂来,糊涂去,糊涂到家,就全明白了。”

参考资料

《孙健:从国务院副总理到机械厂总经理》 同舟共济 蒋子龙

1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