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夸奖张艺谋,点评《热辣滚烫》?撕开了中国电影的“遮羞布”

令狐伯光体 2024-02-26 22:04:05

文|令狐伯光

前几天,香港导演王晶发文表示今年春节档看了《热辣滚烫》《第二十条》两部电影,他认为《第二十条》是张艺谋近几年来最好的作品,而《热辣滚烫》宣传出色。

这可以说非常直接了,2024年春节档我认为除了那个动画,《摇太阳》《红毯先生》撤档情有可原,电影质量真身也不算太差。而《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还是今年春节档质量最硬的片子。

2024春节档很奇怪,最大问题其实还是在《热辣滚烫》上面。

毕竟这部片子翻拍ip+现实主义噱头+巨星话题噱头=大卖片子占全了的片子。国产电影里面都不多,至少知名的你除了陈思诚,还有开心麻花和一些拍喜剧的(后者往往没水花),剩下都不这么玩,贾玲这是学习陈思诚,还超越了陈思诚。

我始终觉得影视作品嘛还是本身最重要,减这个一百斤和电影有什么关系吗?有人说她真有毅力,为了个电影减了一百斤,真棒,我还是想说那是她自己的选择,和电影没关系,包括很多评论也说,电影没让谁减肥,那为什么铺天盖地的拿减肥出来做文章?这不是在搞噱头?不是在搞宣传?

继陈思诚,开心麻花过后,贾玲成了中国电影“新王者”

我写文章从来以产业发展角色出发,从中国电影发展角色出发,你会发现目前中国电影影史票房排行前十除了列举的《满江红》《唐探3》《李焕英》配不上那么高的票房,还要加一部古早喜剧《美人鱼》。

其它电影对于中国电影都有各个方面的影响力。

目前上榜电影大概能分两大类,一类是工业大片,一类是商业剧情片。

《战狼2》开启中国现代军事动作大片,《红海行动》和它是一档的。《流浪地球系列》开启中国重工业科幻大片,同一个幕后团队做了《独行月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背后一票中国神话动画大片,只有《长津湖》是特例。

剧情片上面《我不是药神》还是现实主义商业片力作,但凡同类新片都离不开它。

你从这个角度上讲,你会发现《唐探》系列意义都大得多,虽然一部比一部烂,但开启了中国商业推理大片风潮,至少比翻拍的《消失的她》《误杀》系列还是有意义得多。

那么其它的电影呢,如果《李焕英》的成功,反而促进推出其他优质同类喜剧片,那我认为也是不错的,因为有好的影片被创作出来并流传在市面上也是好的影响,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好的电影文化作品。

如果这个产品本身有内在的生命力的话,他是不会被投资人抛弃的。

结果我们低估了资本的电影人的投机,别说其它电影人没有去学《李焕英》的真诚,贾玲本人还学到了陈思诚,开心麻花的投机。整翻拍+现实主义噱头这种商业模式,我甚至觉得贾玲新片还不如陈思诚电影完成度高。

真的,这是从电影本身上来讲的,至少《误杀系列》《消失的她》电影感更强些。《热辣滚烫》就是现实主义噱头更足的开心麻花,还有一票翻拍喜剧片那种效果。

一个国家票房前十的影片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喜剧片本身是不错的,至少说明了这个国家是乐观的。《李焕英》内核不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屎屁尿型的低俗喜剧。内部还是有其真诚和温馨的故事内核的。

这说明我国人是乐观,真诚,温暖的国民性格和风貌,岂不美哉?

但现在陈思诚搞这一套,开心麻花搞这一套,贾玲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确实非常的厉害啊,中国电影要都这么拍那可太厉害了。

同样都是翻拍+现实话题噱头?陈思诚为何比贾玲更好

这个观众看电影的角度是不同的,但伯光作为一名影视媒体工作者还是更看重镜头语言,故事剧情,叙事节奏和文本这些基础的东西。毕竟表达人生在世,各有各的难点,你拍得好是感动,拍得差就是洒狗血。

如果你的镜头语言优秀还能保证影视这个文化商品的下限,对吧。贾玲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有点太烂了,真诚不真诚的另说,先提升一下一些技术吧。能感觉出来她想通过这套女性主义叙事表达很多,但能力真的有限,这一点从很多人能“看出来很多所谓隐含的含义”另一些人啥都“看不出来”体现

(不能推锅给“共情不共情”,如果商业电影的叙事靠观众经历共情带起来,那本身就很失败)。

还有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雨夜公寓”那个镜头为分界线,前面太直给了,用的都是拍小品的那套,以至于出来雨夜镜头就会有种错位感。这种前后对比的感觉其实能拍出来急转直下的荒谬和蜕变感的(前后不突兀那种),但有些人在肉里加菠萝做出来的是咕咾肉,有些人加菠萝纯粹是做肉丁炒菠萝来了。

另外减肥的部分,这一趴在电影叙事上纯粹是使120%的力达到10%的效果,但是在营销上明显是100000%的效果。只能说贾玲在本次贺岁档,在我眼里的形象就是成功的电影掮客、极度成功的文化产业商人,至于在创作本身上嘛

《热辣滚烫》这部电影只让人记住了贾玲的减肥和励志,在这个女明星方面贾玲是成功的,但作为一部电影她塑造的角色并没有让多少人记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一部好电影让观众记住的是塑造的这个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这就是这部电影被很多人诟病的原因。

我个人感觉,赞的质疑的黑的骂的可能大部分都是自己人,就像《少林足球》里强雄那句:主办方、球证,裁判都是我的人。

这件事我最佩服的有两点一是营销手段确实高明,其实欧美影星增肥减重摘桂的太多,去年布兰登.费舍就是个例子,在这里红利就要让后期的票房以及相关行业说话了。第二点就是保密工作,也不知道是娱记太拉还是团队过于强大……就从开拍到上映这段时间愣是一点蛛丝马迹没泄露出来,然后突然来个爆炸性登场……大家都知道营销可这种量级的营销又有多少人,多少团队能做到。

《热辣滚烫》过后,贾玲赢了,但是中国电影可能“输了”

这部电影和贾玲和背后资本宣传手段,说句实话不得不佩服。

电影究竟是什么?电影号称是第八大艺术,要有思想的光芒,情感的碰撞,语言的力量,情节的铺陈,表演者塑造的形象。电影也是技术,也要镜头的运用,色彩的渲染,音乐的衬托,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特效、虚拟造型的展示,由此出现了电影工业这个名词。

我个人认为艺术是第一位的,是电影的灵魂,毕竟特效搞得再完美,剧情表演一塌糊涂(更不必奢谈思想)的烂片比比皆是,近来国产奇幻片大多陷入这个怪圈。

有的人老喜欢圈地成牢,文艺片就是卖情怀的,商业片就是该赚钱的,现在看到文艺片(姑且这么说吧)赚钱了居然就不自在了,居然开始给文艺片安妨碍中国电影工业发展这个奇怪的罪名了。

艺术是要互相借鉴吸收,在竞争中发展的。其实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的电影里面,上面说过观众骂得少的是《战狼2》《流浪地球系列》《哪吒之魔童降世》《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

这个争议大的是《长津湖》《唐探3》,推到前二十还有《美人鱼》等。

《满江红》《李焕英》《热辣滚烫》再到推到前二十的《我和我的祖国》《消失的她》等,其实都非常古怪。有人老喜欢拿好莱坞作比较,动辄宣称要和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掰腕子,要赶超好莱坞的电影工业。

老实说,好莱坞拍的工业大片烂的也不少,很多电影剧情都不知所云、漏洞百出,我常常感慨当年眼界未开,被震撼了,现在看起来不过如此。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单纯在电影工业技术上超过美国并不是什么值得大家称道的事。

但是你会发现远古传到现在的电影要么是重工业电影,就是《阿凡达》那一类。要么就是《肖申克》那类剧情片。一者推进工业技术,一者推进文化价值,文艺片和作者型类型片票房天生不高,不用强求。

中国电影前者还推进了题材和工业的突破和进步,但是《李焕英》《满江红》《热辣滚烫》这些电影除了票房,其它似乎就没了。当然《李焕英》《热辣滚烫》有当代中国社会某些文化情绪价值。

故事是电影产品的核心内容,也是承载产品价值的关键钥匙,而观众才是电影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如果我们把电影产品最终消费者换成资本,我们电影产品的最后消费者是每一个观众,如果最后观众获得了好的观看体验,同时产业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这确实是好的,问题是《消失的她》《热辣滚烫》最后会提供什么呢?

我是真的觉得后者文化价值还不如《李焕英》,电影本身质量还不如《消失的她》完成度高。如果最后喜剧片压制了《流浪地球》,或者是《战狼2》这类更加重工业倾向的大制作,中国电影确实就好玩了。

无非是从流量时代,进入了另一个资本投机时代而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