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医务人员普遍感觉,赚钱越来越难了,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大环境不好。
大环境不好当然是原因。
我不懂经济,但我估摸着,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变缓,老百姓赚钱的速度也在变缓,又没有多少投资渠道,只能不投资。老百姓目前的状况是,赚不到钱,没钱消费,也不敢投资,至少不敢像过去贷款也要买房子那样投资。
体现到医疗,有些老百姓,小病不去医院,大病晚去医院,一靠熬,二靠拖。
病人在医疗的花费少了,医院的收入也就减少了,
这是我的推理,没有证据支持。
医院的收入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投入,大环境不好,财政投入是不是减少我不敢说,不增加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财政投入本来就不多,重要的是医保,医保结余是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环境不好,医保控费空前严格,保本、结余、亏损,究竟需要哪种结果,医院和医保的目的不一定一致。
体现在病人平均花费上,DRG的普及,病人的平均花费在减少。
这也是我的推理,没有证据支持。
因为大环境不好,所以医务人员赚钱越来越难了,这似乎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
不过,如果咬文嚼字一下,大环境不好,对应的应该是医务人员赚钱越来越少,少和难,真正意义上还是有所区别。
病人少,投入少,医保控费严,每个病人花费少,医院收入少,医务人员赚钱少,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关系链。
(哦,对了,差点儿忘了,医保扣钱多,医院扣钱多,更让赚钱少的医务人员雪上加霜。)
我觉得吧,病人少,就干得少,干得少就赚得少,用按劳分配来看,挺公平的。
这不是难。
什么是难?
干得越来越多,赚得越来越少,这才是难。
很不幸,这种“难”在医务人员身上正在发生。
总体上病人数量减少,平均上病人花费减少,势必要求医院的政策导向集中在,增加病人。
怎么增加?
医院、业务人员想方设法扩大宣传,医院、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提高服务。
提高服务包括提高服务的数量和提高服务的质量。
提高服务数量,很多人都看到了,夜门诊、周末加班,等等等等。
提高服务质量,除了提高诊疗质量,还有优化诊疗过程,等等等等。
总之,就是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吸引病人、留住病人。
一个医院这么做,叫努力,所有医院都这么做,那不叫努力,那叫内卷。
内卷的涵义,直白地说,大家都这么干,效果和大家都不这么干,一样。
从整体来看,内卷并不能起到增加病人、增加收入的目的。
内卷不是没有好处,好处是,病人受益。
内卷也不是没有坏处,坏处是,医务人员更苦更累还增加不了收入。
为什么医务人员感觉赚钱越来越难了?
大环境不好,内卷加剧,干得越来越多,赚得没有越来越多,所以,难!
这还是我的推理,没有证据支持。
不幸的是,你的推理是对的[笑着哭]
病人的病情不能被drg左右,但想有绩效,必须迎合drg的要求。所以治人变成了修机器,反正用多少钱,修什么零件是规定的。导致医生不停内耗,跟病人反复交流,你这个病治好了,可还有别的病,或者你这个病还该治疗,但政策已经不允许,希望或者叮嘱病人出院后要这样做那样做,并且记录在案,防止变成隐患。就不停说不停写,累得毫无价值
根本原因是医疗收费标准,几十年前制定的标准,早就远远低于成本了,是美国的百分之一。实质是压榨医生护士的劳动价值远超资本家了。
做的越多, 扣的越多。 有本事的已经在偷偷学小语种了。
谁还报考医学,脑子纯进水
实际情况比推理的更坏,事做得更多,收入却降低了的不在少数。
医药代表少了,胆子也变小了,药品价格降了,老百姓的身体都变好了😂……
政策法律影响一切
地方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