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咎由自取!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你让别国如何爱你

慧慧分享 2024-08-27 19:48:02
导读

杜罗夫,这位被称为“俄罗斯的扎克伯格”的年轻企业家,创立的“电报”在全球迅速崛起,背后却隐藏着他与各国当局的复杂关系和激烈言论。尤其是在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言论引发的风波,更是让人对这位社交媒体巨头的未来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为何会被法国逮捕,以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继续往下看!

杜罗夫的“电报”创立后迅速风靡全球

杜罗夫被捕时还有一名神秘女子尤利娅,曾与他多次出现在一起。

杜罗夫,这位在俄罗斯艺术瑰宝圣彼得堡璀璨诞生的1989年才子,被尊称为“俄罗斯科技界的扎克伯格”,凭借其卓越成就累积了令人瞩目的百亿美元财富,不仅在科技浪潮中领航前行,更在创新版图上深刻烙印.

他在2013年创建了“电报”这一即时通讯软件,当时他只有24岁,而这一款软件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使用热潮。

用户之所以对“电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的加密聊天功能做得很好,能够保障用户的隐私不被侵犯。

即便是“电报”平台本身也无法解密,这样的聊天记录只有用户本人才能查看,即便是服务器中转的过程也是一样。

因此就算“电报”平台被黑客攻破,用户的聊天记录也不会被窃取走,这样的安全性自然让人放心。

"电报"这款应用不仅限于即时通讯的便捷,更匠心独运地融入了朋友圈与频道两大特色板块。在这里,用户可以自由地分享生活点滴,无论是撰写心情文字、上传精美图片、发布创意视频,还是传递重要文件,一切尽在掌握,

“电报”之所以备受瞩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杜罗夫的社交媒体账号经常发表一些引人深思的言论。

而且他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主题,、经济、军事乃至娱乐体育都是他关注的范畴。

这些言论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因此也就助长了用户对“电报”的归属感。

可以说,“电报”的火爆离不开杜罗夫本人的个人魅力。

平台言论激进对美国、以色列和法国构成威胁

但是随着“电报”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杜罗夫的一些言论也开始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

根据外媒的报道,杜罗夫此前在平台上发表了关于以色列和美国的言论。

在他看来,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似于仇恨收割者和仇恨播种者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些舆论波动。

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教国家,以色列是犹太人唯一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

虽然从民族性质上讲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很多人担心这种言论会引发二战复仇情绪。

除此之外,“电报”还曾公开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联系方式,并发文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弱者”。

当然布林肯在公众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并不是这样,他作为拜登团队中负责外交事务的重要人物,一度被认为是中美关系转圜的关键。

但杜罗夫显然没有给予足够尊重,在他看来布林肯就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耍流氓时的标配角色。

这样的言论对于以色列、美国等国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作为回应之一,以色列还专门约谈过俄罗斯驻当地大使。

个人与国家复杂关系凸显全球化特点

但杜罗夫反正是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传统大国都想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他平台的发展。

而且越是在言论上针对他,“电报”的用户数量增长得越快。可是没想到给自己找麻烦的还是法国,这似乎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电报”平台在加沙冲突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以色列当局封锁了本国大部分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在“电报”上仍然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并且传播出去。

当地媒体无法报道的新闻,比如巴勒斯坦人受伤人数、以色列军方损失、各类战争犯罪证据等,在“电报”频道上都有清晰记录。

而这些信息直接对以色列构成了舆论压力,在世界舆论面前以色列很难洗白自己。此外根据以色列当局披露,“电报”还直接给加沙地带提供了资金支持。

可以说没有“电报”的存在,这一次加沙地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轨迹。从这个角度看,“电报”似乎对以色列形成了实质性威胁。

或因乘坐私人飞机降落在巴黎而遭遇捕获

那么法国逮捕杜罗夫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检察机构已经对其提出了多项罪名,包括组织非法集会、资助恐怖活动等。

这些罪名听起来非常严重,如果定罪的话杜罗夫很可能会面临长期监禁。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指控背后到底有什么证据支持,更多细节也有待官方披露。

根据消息人士爆料,“电报”发布资助恐怖活动的罪名很可能与其在加沙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有关。

毕竟加沙冲突时恐怖分子活动最为猖獗,如果确凿无法证明“电报”给予了恐怖分子实质帮助的话,这个罪名可能成立性不强。

那么法国为何要将其列入袏案呢?有评论认为可能是因为杜罗夫此前对法国的一些言论激进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

特别是最近法国和以色列达成了某种隐性协议,允许其通过“电报”关闭频道向用户宣传当局意图。

但杜罗夫认为马克龙只是在做表面,并没有真正帮助加沙地带。因此他公开批评了法国当局,并且暗示巴黎老是发生恐怖袭击也许不是偶然的巧合。

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平衡点值得探讨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杜罗夫可能因为乘坐私人飞机降落在巴黎而遭遇捕获。因为他和团队原本商量好要在瑞士设立办公室,所以没有通知法国当局。

综合当前多方消息源透露,“电报”应用的缔造者杜罗夫在法国遭遇拘捕,其背后具体缘由尚待进一步揭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会引发极其广泛的讨论。

我们要猜想的问题不仅仅是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更重要的是像杜罗夫这样拥有超乎寻常影响力和财富的个人究竟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行使自己的权力?

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机构并不相同,可是却总能以某种方式挑战国家机构应该具备的权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俄外交部呼吁释放杜罗夫 梅德韦杰夫:个人选择影响深远

这件事对于杜罗夫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在外交方面他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挽救局面的筹码了。俄罗斯虽然对他表示同情,但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以任何形式干涉法国司法机构的独立运作。毕竟两国之间目前并没有任何密切联系需要维护。如果不是中情局突然联系他希望借此机会拉近两国关系,并提醒其该如何做才能让俄罗斯感到满意恐怕连一封公开信都不会有人写。实际上即便中情局没有出面干预此事,俄罗斯也很难说服法国放过杜罗夫。因为二者毕竟不是盟友,在欧洲舞台上俄罗斯和法国之间还存在许多隐性矛盾。更何况此前有媒体报道杜罗夫甚至连俄罗斯本国天然气都不愿意用,每年都要坐飞机环游世界参加各类重要活动。他从某种意义上早已不再是俄罗斯公民,而是一个全球游走的“世界公民”。

结语

杜罗夫的遭遇让人深思,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真的是一个难解的难题。他的影响力之大,足以挑战传统国家的权威,但这也让他不得不面对各国当局的压力。你怎么看待杜罗夫的言论和行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者点个赞支持一下!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