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以手语为主题的博物馆9月在南京聋人学校揭牌,目前已征集到来自国内外80多家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展品和资料4000多件。今天(10月8日),手语博物馆迎来首批参观者。
手语博物馆位于南京市聋人学校六楼,内有两个展厅,总占地约600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家服务听障人士的专题性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征集各类资料4000多件,包含手语书籍、手语资料编辑手稿、手语照片、手语光盘、手语邮票等,展现了手语在听障人士沟通交流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手语发展对听障教育的意义和贡献。
馆内的镇馆之宝为《聋人手语草图》,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南京市手语博物馆馆长陈源清说,这套书奠定了我国通用手语的基础,“它是1959年由中国聋人福利会编写的,因为它是我们第一次全国统一的手语,为聋人手语后面经历的‘聋人手语草图’到‘中国手语’‘国家通用手语’等三个阶段的发展开了头。资料收集还是比较艰辛的,这本资料是在网上淘来的,发现《聋人手语草图》的时候我们很兴奋,这些书往往都是孤本,隔一段时间我们在网上发现四本,孤本一本三四十块钱,四本合在一起880元,我们还是买了。这四本书意义还是很大,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统一手语。原来的手语都是聋人自发的,在各地自己使用的手语,相互之间可能也看不懂。从沟通的需要来说,需要国家统一编制一套完整的这个手语草图,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统一规范。”
开放首日,不少市民预约参观。2001年毕业于南京聋人学校的袁憬一边参观一边拍照,从学前班到高中他都在这里度过,他用手语介绍着自己参观感悟:“作为第一批参观的聋人到全国唯一一所手语博物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里介绍了很多聋人手语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也要感谢创办博物馆的负责人,希望把博物馆办得更好。”
馆内还设计多个互动展项,让更多人走近手语的世界。来自外地的李女士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爱之手”,只要用手轻轻触摸,投影就显示手语演示,比如感谢,欢迎等。“让我特别想去学习手语,工作以后也会接触到特殊人群,我也怕因为哪个手势不对会冒犯他们,所以我也特别想学习。一进门这边有个‘爱之手’,我自己也学习了一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一转身看到他们在交流,我还是看不懂,还是要多多学习。”
作为1927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南京市聋人学校自创办之初就开展对聋生的手语教学。陈源清说,手语博物馆的成立,不仅为手语文化的保存与推广提供了重要场所,也为公众了解和学习手语提供了便利,“我们邀请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让他们了解手语,通过手语了解聋人群体,残疾人群体,让他们从小养成与残疾朋友平等、尊重、友好相处,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周秋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