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了给淑兰报仇,祖母、盛紘、盛维联手断了孙秀才的路

晓梅说人物 2024-03-16 11:28:54

《知否》剧版中的孙秀才与淑兰虽然最后和离了,但是寡廉鲜耻的他非但没有自食恶果,反而带走了淑兰的一半嫁妆。

嚣张的孙志高在和离的时候还诅咒盛淑兰以后只配嫁个杀猪卖菜的,纵使淑兰呸了孙志高一口水,很多观众还是觉得不解气。

不过在《知否》的原著小说里,孙秀才的结局才叫大快人心,盛家大房二房为了防止孙志高东山再起,联手断了孙志高的后路。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盛家大房一开始又为什么对孙秀才这样的人百般容忍呢?

知否原著的时代背景,是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士指的就是各级官员以及有功名的学者,而孙秀才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虽然没有做官,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很高,并且还拥有一定的特权,比如说见官不用下跪,家里还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而盛家大房却是从商出身,虽然有钱,但是地位却十分低下,就算有做官的二房盛紘,在给淑兰和离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小心,打落牙齿和血吞,委曲求全地和孙秀才和离。

因为孙秀才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学者的代表,况且孙秀才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算命先生断言,说他有当宰相的命。

而孙秀才果然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有了功名,考中了秀才,轰动了整个宥阳,被人称为是“神童”。

古人很信奉命理一学,而他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孙秀才确实可能是宰相根苗。

而且淑兰在嫁给孙秀才之后,确实三年无所出,孙母还一直叫嚣着淑兰不孝。

这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淑兰七出犯了两个,孙秀才提出休妻,就算是皇帝老子来了,盛家都不占理。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顾虑,盛家大房即使知道淑兰在孙家生活地很艰难,也不敢直接得罪孙秀才。

直到淑兰在孙家苦苦熬了三年之后,大房的老太太才催促儿子儿媳,也就是盛淑兰的父母尽快解救淑兰出虎狼窝。

淑兰的父亲盛维这才写信给做官的堂弟盛紘求助。

盛紘一向谨小慎微,从不做不符合自己官位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要与经商的盛维撇清关系,要知道古代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

盛紘接到信后,与老太太商量了许久,写下一封信,由老太太去宥阳的时候亲自带去给宥阳的九品县令。

当时盛紘是登州的知州,官居五品,当九品县令受到五品知州的亲笔信,自然是受宠若惊。

关于这封信究竟是什么内容,原著中并没有说,但是以盛紘的性格,必然不会在上面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不会留下什么把柄。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些寒暄之语。

原著中的宥阳县令是个很有眼色的人,而盛家二房也很会做人,与历任的宥阳知县关系都相处地非常好。

知县不是傻子,一收到盛紘写的信,就在第一时间派人去打听盛家究竟发生什么事。

宥阳本就不大,更何况孙秀才要娶花娘,盛淑兰跑回娘家的事情传的大街小巷人尽皆知。

而孙秀才和孙母还在大肆宣扬盛家的女儿善妒,不孝,让外面的人都议论纷纷,知县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因此淑兰与孙秀才和离的时候,盛家顺利地请来通判大人以及两位录事到场见证。

而通判大人是来震慑孙秀才的,两位录事是来做见证以及记录的。

正因为有通判大人在,孙秀才不敢闹得太过分,最终签下了和离书,但却分走了淑兰的一半嫁妆。

不过盛家并没有打算放过孙秀才,淑兰的父亲虽然是最底层的商人,但他很会做人,不仅与宥阳所有官员关系都非常好。

他还经常做慈善,修桥铺路,搭棚施粥,因此在宥阳老百姓的心中,盛维还是很有分量的。

淑兰与孙秀才和离的时候,盛家也十分有情义,私底下给了孙氏族人一些好处,并没有与孙秀才和离这件事影响了两家人的关系。

此后盛家人就算是见到孙秀才和孙母,也是和和气气,不会与其发生什么不愉快。

而这也正是盛家大房高明的地方,他不在表面上为难孙秀才,而是在暗地里让孙秀才自食恶果。

只见孙秀才母子在和离后得到了大笔的钱财,每天花钱如流水,眼看着银钱越来越少,孙母便被人怂恿着做生意。

而做生意正是盛家大房的强项,在盛维的暗中授意下,孙母被引诱着,先是投资了胭脂铺子,赔了,之后又投资了米粮铺子,还是赔了,总之无论投资什么都是血本无归。

眼看着做生意不行,孙母就学着放起了印子钱,要知道在古代,放印子钱都是违法的,尤其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更是罪加一等。

反正最终孙秀才母子从淑兰那里得到的一半嫁妆都被折腾的一干二净了。

此时就该祖母出手了,都知道祖母出身于金陵勇毅侯府,是勇毅侯府的独女,虽然已经出嫁到盛家,但是只要回到金陵,那便是故旧遍地,一呼百应。

而宥阳与金陵相隔很近,而在原著中,祖母带着明兰回宥阳的时候顺便也回了一趟金陵老家,似乎还见了一些金陵的故人。

孙秀才的功名归于金陵学正大人管辖,而孙秀才与淑兰和离后,拿着钱财更加肆无忌惮,整日里饮酒作乐,吟诗呷妓,乐不思蜀。

金陵学正大人早有耳闻,但他隐忍不发,等到地方举人秀才云集一起探讨文章时,学政大人公开在大会上点名孙秀才“无形无德,乃是斯文败类”,这八个字算是彻底毁了孙秀才的名声。

此后金陵和宥阳的读书人都对他嗤之以鼻,而孙秀才见状索性破罐子破摔,更加无所顾忌地花天酒地,再无心考取功名,最终娶了个寡妇,草草度过了余生。

事实上,整件事情看下来,这就是一个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盛紘打前阵与宥阳县令搞好关系,扫平淑兰和离的一切障碍,还维护了盛家女的名声。

而盛维不声不响断了孙母和孙秀才的财路。

祖母最后出手,彻底断送了孙秀才的科举之路。

三个人配合默契,不动声色就毁掉了孙秀才的前程,为淑兰报了仇,还给盛家赢得了一个仁义的好名声。

这正是聪明人的做法,不争一时之长短,暗中蛰伏,徐徐图之,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当时大家族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的真实写照。

对于孙秀才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