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蚊子入侵中国约五十年,人们夜晚难以安心乘凉,它从哪里来的?

解析冷知识 2024-02-25 08:45:10

只要气温稍微有所上升,蚊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嗡嗡的蚊子声不知道扰乱了多少人的美梦。

如今我们看到蚊子大多属于花蚊子,学名白纹伊蚊,你知道吗?它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花蚊子在五十年前入侵我国,此后繁衍生息在中国“称霸”,那么它们究竟来自哪里?

“背井离乡”的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这些地方高温湿热,是蚊子的理想繁衍和生存的场所,广泛分布在茂密的丛林等地。

【白纹伊蚊放大来看长这样】

对于白纹伊蚊进入中国的原因,目前有两种比较认可的说法。

第一种,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关系的不断加深,双方增加了贸易往来,东南亚的许多产品得以进入中国市场。

而白纹伊蚊的卵不仅分布在水坑附近还有盆栽植物、一些瓜果蔬菜等产品当中。

白纹伊蚊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来说只要是湿热的区域,它都能够产卵。

一只雌性白纹伊蚊能够产下300到400粒卵,基本上4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为蚊虫幼体。

当一批又一批的产品进入到中国之后,蚊虫幼体羽化成蚊子,又产下下一代,再加上中国南方的气候环境适合白纹伊蚊生长,因此它们很快“占山为王”。

如此算来,白纹伊蚊进入到中国也有了大约50年的时间。

第二种,原本生活在东南地区的白纹伊蚊,随着气候变化其生活区域逐渐往北移动。

【这是雄性】

我们都知道,蚊子是喜欢湿热环境的物种,不过当环境温度超过40℃时便不再适合幼虫生长,当环境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候,就算成蚊也会蛰伏。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变暖,全球各地区的温度都有所上升,再加上各地区极端气候天气频发,东南亚地区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白纹伊蚊生存。

另一方面,东南亚和中国有诸多茂密的丛林作为过渡,这就给了白纹伊蚊进入我国境内的机会。

在我国境内,白纹伊蚊一般不会超过沈阳等地,以南方为白纹伊蚊的主要生活地,这么说来,这种生物是迁徙过来的说法也有一定的根据。

饱受白纹伊蚊折磨的世界各地

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饱受白纹伊蚊的侵扰。

1979年,欧洲的阿尔巴尼亚首次发现了白纹伊蚊,没有人知道它是多久进入到欧洲的,此后在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均有发现这种蚊子。

不过由于欧洲的气候环境并不适合白纹伊蚊生长,所以并未像在中国一样,一到夏季就开始泛滥。

除此之外,在2012年的时候俄罗斯境内也发现了白纹伊蚊。

要知道,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高纬度国家,对于喜欢生活在低纬度的白纹伊蚊来说可能并不友好。

不过,白纹伊蚊还是入侵了过去,足以见得它的适应能力以及入侵能力有多么强大。

另外一边,北美洲也因为白纹伊蚊饱受折磨,在1985年的时候,美国得克萨斯州首次发现白纹伊蚊,这也是它在北美洲首次被发现。

当时这种蚊虫并未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人们认为北美洲的环境并不适合它的生长。

一直到1999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25个大州先后发现了白纹伊蚊的存在。

迄今为止,白纹伊蚊在美国西部和北部的扩张较慢,西部地区因为缺水,白纹伊蚊难以生存,北部寒冷影响繁衍。

不过按照白纹伊蚊在美国的扩张趋势,未来进入到加拿大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要知道,白纹伊蚊越冬能力是比较强的,在一些寒冷地区,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在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可以全年生长发育。

除了欧洲和北美洲之外,白纹伊蚊也入侵到了非洲的很多区域,并且在该地生活得很好。

可怕的白纹伊蚊

对于这样可以大规模传播的物种,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用生物手段抑制它们的无规则扩张。

因为白纹伊蚊不仅入侵能力强,而且相对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有攻击性的蚊虫,最关键的是,它可以传播很多病原体。

比如说它是登革热的第二大传播媒介,仅次于埃及伊蚊。

感染登革热的患者会表现出全身乏力、发热、淋巴肿大等症状,比一般的流行感冒药严重一些。

无并发症患者一般10天左右就可以痊愈,但是重症患者有死亡的风险。

除此之外,白纹伊蚊能欧传播7种甲病毒、8种布尼亚病毒、3种黄病毒(其中包括日本脑炎)。

一般来说,白纹伊蚊在叮咬带有病毒的人和猴之后,会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再叮咬下一个人就会传播病毒,而白纹伊蚊则可以永久携带这些病毒。

同时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虫卵传播给下一代,也就是说有的白纹伊蚊即使刚出生,也会有传播病毒的风险。

对于这样可怕的蚊虫,我们自然要防患于未然,那么到底该怎么防治呢?

首先,野外湿热的阴凉区域是白纹伊蚊的聚集场所,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喷洒不会破坏环境的药剂,从源头进行治理。

一般来说,白纹伊蚊不会在白天行动,所以只要白天将它们消灭干净,晚上我们受到的干扰自然要小很多。

再者,平时大家睡觉的时候,尽可能地安装蚊帐,这也是隔绝白纹伊蚊的有效办法。

参考资料:

【1】杨舒然, 刘起勇. 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1):4.

【2】龚道方, 周红宁.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6): 607-610.

【3】张海林,米竹青,张云智. 白纹伊蚊垂直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CNKI》,199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