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吉林兄妹去朝鲜,他们发现:去世48年的父亲在那里妇孺皆知

心言聊历史 2024-05-13 21:00:54

张金泉出生在吉林抚松县,他和妹妹从小就由母亲养大,在他不记事时,父亲张尉华就去世了。听母亲说,他是自己喝了升汞。

金日成与张金泉兄妹

张金泉长大后,就在当地谋了份工作,兢兢业业,一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还有就是方便照顾母亲。一直以来,父亲的死因对他们兄妹来说就是个迷,怕母亲伤心,从来都不敢多问。

1984年,张金泉都50岁了。突然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让他和妹妹张金䘵去访问朝鲜。惊讶之余,张金泉潜意识地拒绝道:“让我去访问朝鲜,这怎么可能?一定是弄错了。”谁知通知他的人肯定的说:“没有错,朝鲜领袖已经找你们很久了。”

张金泉难以置信:“领袖这个头衔离自己实在是太遥远了!一个远在朝鲜的领袖,竟然说找自己很久了,怎么可能?”

下班回家,他便将这件“离谱”的事告诉了母亲。平时母亲最喜欢和他聊天,今天却没有半点儿回应。张金泉朝母亲的方向看去,只见正在摘菜的母亲泪流满面,好像在回忆着什么,察觉到儿子的目光,她突然抬头说道:“你去吧,是该是去见见了。”说完便起身走回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当时的抚松县全景

张金泉一头雾水,他突然想到了父亲,难道跟父亲有关系?这么多年来,只要有关父亲,母亲才会落泪,他决定听母亲的话,去见见。

1985年,已经50岁的张泉金和妹妹张金䘵跟着中国访朝团登上了去往朝鲜的航班。

飞机降落在朝鲜的土地上,金日成亲自接见了他们。看见兄妹俩,他无比的高兴,走上前去和他们拥抱在一起,口中说道:“终于找到你们了,对不起,让你们没有爸爸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张金泉更加迷惑了,他不知道父亲和这位领袖有着怎样的渊源,看着随行的人群,也不好意思多问。

在去住地的路上,两旁站满了迎接他们的市民,大家挥舞着鲜花,竟然用中文喊道:“欢迎你们!”

张金泉有太多的疑问想知道答案。

张尉华老宅

在住地安顿下来后,金日成再次来看望兄妹俩,看着兄妹俩满是疑惑的表情,他问道:“你们不知道你们父亲的过往?”张金泉点了点头,于是,金日成便讲起了当年他与张尉华之间的故事。

他们相识于1924年,那时候两人都还是孩童。

当年,日军占领了朝鲜半岛,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为了保卫家园,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日冠的追捕之下,他带着8岁的金日成来到毗邻的中国吉林抚松县安身,以便寻求机会继续救国。

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张尉华的父亲张万程。当时,张万程是抚松的富甲乡绅,为人开明,待人善良,他佩服金亨稷的勇敢,很快便与之成为了知己。

于是,由张万程牵线,金日成进了抚松小学读书,与张尉华成了同学,后来更成了挚友。

金日成将父亲的救国思想讲与张尉华听,张尉华的思想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从金亨稷父子的现状,他看到了没有国就没有家的现实,他敬佩他们的勇敢,并支持父子俩的救国斗争。

张尉华塑像

1926年,金亨稷因为过往遭受的迫害,旧疾复发逝世。临终之时,他嘱托儿子一定要坚持救国,带领朝鲜人民赢得独立。

金亨稷离世后,张万程将金日成接到了家里,供他继续上学,如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张尉华更是和他形影不离。

待到学业完成,金日成初心不改,他要完成父亲的嘱托,继承他的事业。于是,他只身去了吉林。

紧接着,张尉华也毕业了。他拒绝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工作,一心想着要去找独自战斗的好友、同窗、哥哥,张万程没有阻拦,含着泪将儿子送出了家门。

张尉华一路打听,风餐露宿,终于在长白山一带找到了金日成。见到张尉华,金日成是又惊又喜,但立马又让他快回去,因为自己已是亡命天涯之人,怎能连累对自己有恩的张家血脉?

可张尉华说什么也不走,还掏出了3000元钱和一把枪递给了金日成,他说:“这是父亲出门时给我的,叫我一定要找到你。”

金日成热泪迎眶,当即收下了张尉华的东西,从此二人便生死一线。

张尉华(左)和金日成胞弟金哲柱(右)合影

时局越来越紧张......

1928年,金日成因进行反日活动而被捕,张尉华心急如焚。营救失败后,他急忙回家救助于父亲,张万程立马想办法,各种奔走,寻找关系,终于在七个月后将金日成救了出来。

金日成矢志不渝,继续组织救国武装。

然而,日军的爪牙早就盯紧了他,在他再次去往吉林的火车上,日伪密探对他紧盯不放,随时准备找机会再次逮捕他。就在危急时刻,突然出现一个帽沿盖住脸的人,将他带到了自己的车厢,随后躲过敌人的密探将他安全带下了火车,让他转危为安。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尉华。

接下来的两年里,张尉华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帮助金日成的救国事业上。当金日成的救国武装再次组成时,他为他送去了12把手枪,这可是金日成参加抗日以来得到的第一批枪。

没过多久,张尉华又给金日成送去了40杆枪。为了这批枪,他动用了家里一大笔资金,父亲张万程不但什么也没说,还全力支持。张万程说:“必须支持,日冠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就这样,张尉华父子成了金日成救国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张尉华烈士

1932年,金日成在安图县成立了“游击队”,他介绍张尉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尉华随即回到抚松,开办了“兄弟书局”和“兄弟照相馆”,用于从事地下工作的掩护所。他除了帮助金日成,还帮我抗联队伍获取情报,提供弹药和药品。

为了防止游击队印刷宣传单页四处散发,日军不但严格封锁了纸张,还封锁了粮食、药品等重要物品,他们想断了游击队的后路。对此,张尉华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替游击队送去了大量物资,回过头来又暗中印制了大量传单分发给进步群众。

在这段日子里,他可谓忙到了极致。

后来,张尉华成了家,有了孩子,为了保护他一家人,金日成便不再主动联系他送物资了。

直到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一个曾经与张尉华、金日成非常熟悉的人郑学海找到他。真诚待人已成了张尉华的习惯,他对此人放松了警惕,无意中说出自己知道金日成的住地,前不久还给他送过粮。

没想到祸从口出,郑学海早就当了叛徒,等张尉华发觉已经来不及了,被抓进了日本宪兵队。为了从他口中得到金日成的准确信息,日军对他用尽了刑法,将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而张尉华却表现得铁骨铮铮,日军半个字也未得到。

张尉华烈士

自从张尉华被抓进日本宪兵队,父亲张卫程一夜白了头,他早就听说那里面恐怖,想尽了一切办法,耗费了大量财物,终于将儿子保释了出来。然而,日军太过狠毒,他们全天24小时监视张尉华,目的就是要通过张尉华诱捕金日成。

呆在照相馆里的张尉华第一次感到了“害怕”,他怕有一天金日成来找他,岂不就轻意落入虎狼之口,自己必须要救他。

张尉华冥思苦想,最后他想到了死,只有自己死了,以张家在抚松的地位,消息很快就会满城皆知,这样就阻止了敌人的计划。

事不宜迟,他立马拿出纸笔,给金日成写了封告别信:“郑学海叛变!望速转移驻地!”“永别了,成柱(即金日成),我的朋友!”“永别了,成柱,我的战友!”

借着一位来相馆的地下工作者,张尉华让他火速将信函交到金日成手中。所有的事情办妥,他拿出平时用来加厚底片的升汞(当时是黑白片,没有测光表,底片照薄了,就要加厚),一仰头喝了下去。

“你们父亲当时才25岁呀!”讲完他们的故事,金日成眼含泪光。

张尉华遗属在朝鲜

朝鲜独立后,金日成没有忘记以血肉之躯相助的张蔚华,时刻不忘寻找他的遗属,而此时的中国正战火纷飞,想寻找一个人何其之难。

经过漫长的岁月,金日成终于找到了张尉华的遗孀和孩子,看着神似张尉华的孩子们,他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张金泉在朝鲜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他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从领袖到平民,从老人到孩子,甚至幼儿园的小孩,他说他走到哪里,都受朝鲜人民的欢迎,甚至走在土路上,沿途老百姓都会向地上洒水以减少灰尘。

这是张金泉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是如此伟大,他是烈士,是被写进课本的英雄。

张金泉回国后,才知道多年来母亲为何只告诉他们,父亲是自杀而亡的,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原因就是她至始至终都在遵守父亲的遗愿。

临终前,张尉华断断续续地对妻子说道:“孩她妈......别哭了.......我没什么遗憾......用我的死换取同志们的安全......值得......金日成抗日不易,定不能给他增加负担......”

金日成为张尉华题字墓碑

1993年10月27日,张蔚华牺牲55周年纪念日,朝鲜特使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笔用汉字题字而镌刻的花岗岩烈士墓碑运抵抚松。碑文写道:“张蔚华烈士的革命业绩是朝中人民友谊的光辉象征,烈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业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不得不说,张尉华烈士同白求恩一样,是最伟大的国际主义先锋战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功臣,也是朝中友谊的功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