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泰吉是戏剧‘活化石’。”这是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对撮泰吉的高度评价。
撮泰吉是流传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赫章县珠市、雉街、妈姑等乡镇彝族聚居区的戏剧形式,翻译成汉语为“人类变化的戏”或“变人戏”。2006年5月,撮泰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撮泰吉实景表演(文贵 摄)1985年,彝学专家杨光勋、段鸿祥著文介绍了撮泰吉。1987年,另外两名彝学专家罗德显、杨全忠将该戏的演出台本翻译成汉文而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纷至沓来,一睹其古老的风采和奇特的表现形式。随后,中外专家学者对其著文立说,展开研究,国内新闻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
省内专家学者顾朴光、皇甫重庆、庹修明、席克定、李平凡以及县内作者杨光勋、段鸿祥、安天荣等都先后撰文,对该戏产生的年代、译名、戏剧形态、民族学意义、原始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嘉的研究成果。舞台上的撮泰吉表演尽管因年代久远、缺乏资料和切入的角度不同,专家、学者们出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争鸣局面,然而,这些争鸣不影响撮泰吉的古老风采,却大大增加了它的知名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家媒体先后作了报道,为撮泰吉的研究推波助澜。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前来拍摄、撰文、考察和研究。
据统计,有数百名作者为撮泰吉撰稿,各地学子中很多毕业论文也取材于撮泰吉。新选编的《撮泰吉探秘》论文集 (60万字)出炉。另外,以撮泰吉为基础的小品、歌舞也相继在国内外登台亮相,“出访”加拿大、法国等而备受欢迎。
撮泰吉殊荣众多,2002年获毕节地区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一等奖;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2月,文道华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国务院公布,原文化部颁发证书;“彝族撮泰吉”纪录片获得国家二等奖;2017年2月,撮泰吉登上法国尼斯国家剧院的舞台……
扫寨(孔令康 摄)撮泰吉产生于何时?彝文古籍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彝文古籍《实妁糯摩赠》等对原始人的描写内容看,撮泰吉是彝族远古部落实妁时期祭祀活动的产物。据有关专家对彝族父子联名谱系进行研讨后,他们认为,撮泰吉的产生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从表演的迹象看,撮泰吉所要表现的是人类刚由猿进化到人的时候,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矮步蹲走,不能像现代人说话只能用气声发音,发出一种怪腔怪调。以及从游牧作业转变为农耕作业而出现许多垦荒、栽种、收获等场景,并借助祖先的灵感来保佑后人的平安,其意义为驱除邪魅。
撮泰吉演出通常由十余人参演,一般的分工是三人演狮子,二人扮牛,二人击打锣鼓,四人打灯笼火把,六人扮角色。主要角色名称有惹戛阿布(山林爷爷,即传说中的“山神”)、阿布摩(意为老爷爷)、阿达姆(意为老婆婆、老奶奶)、麻洪摩(养兵、带兵的长者)、阿安(意为小娃娃,是阿布摩、阿达姆之子)等。
大山间的表演更显神秘古朴撮泰吉表演体现了撮泰老人带领大家开荒种地办庄稼、养牛驯马、耕作犁地、祭祀、撒种荞子、打荞子、歇息、嬉闹等,惹嘎阿布带领撮泰老人念祝词,然后起舞欢庆丰收。在庆丰收的欢乐气氛中,进寨扫寨,寓意扫去苦难,留下福禄。
撮泰吉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它从远古走来,驰骋在天地间,告别洪荒岁月,展现了人类发生发展的历史。撮泰吉流传分布面甚小,是至今还原汁原味保存着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傩文化。撮泰吉不论从反映内涵,还是表演形式、演出习俗,都是彝族固有的,极少受其他民族文化现象的交叉和影响。
目前,撮泰吉深深植根于彝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中。这种原始艺术具有戏剧发生学和艺术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有关生产、生活的表演活动对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戏剧学、舞蹈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指导学员的场景罗德显等专家还建议,对撮泰吉传承人的保护要采取适当的经济补助保障机制,确保这项非物质文化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撮泰吉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其走出大山,通过这个古老的戏剧形式助推乡村振兴,使之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谋福祉。
在板底乡,许多热爱“撮泰吉”的年轻人,都曾向文道华拜师学艺,如文斌、文超、文康进、文瑶、罗晓云、罗高云等。文道华不仅把撮泰吉的整套祝语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他还向年轻人传授了面具等道具的制作技艺。
文道华在本村不定期组织村民、学生对撮泰吉历史来源、表演形式、时间以及各类服饰、道具的含义等进行宣传学习,大大提高了本村各层次人员对本民族文化撮泰吉的热爱,增强了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氛围和民族自信。
古朴的撮泰吉面具古朴神秘的装束另外,在赫章县,撮泰吉的代表性传承人有苏万朝等。
撮泰吉因在偏远的区域流传而一直延续下来,并较少受到外界影响,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种只被少数人掌握和传承的艺术显得十分脆弱。因此,学习表演撮泰吉还成为板底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部分。
远山的呼唤(文贵 摄)作为国家级非遗撮泰吉的发源地之一,板底乡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学习撮泰吉等彝族传统舞蹈活动,在校园中把体育、美育与非遗传承有机结合,使撮泰吉这个戏剧“活化石”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来 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