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小时候,我们在学习课本的历史人物时,总会被他们的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所吸引,其中一些经典课文,至今还记忆犹新,比如:“少年闰土、曹冲称象、狼牙山五壮士”等等。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当老师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时,经常教育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并以此为榜样严格约束自己。
可随着阅历提升,回头再看小时候读过的历史故事,发现善人只需一步就变成恶人,其中有三个历史人物最为特殊,他们可谓是坏到骨子里了!
那么,屠龙少年为何会变成恶龙?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恶人呢?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锄禾日当午”作者成了奢靡之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我们小时候,每当吃饭剩饭时,父母都会用这首古诗来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写这首故事的人名叫李绅。
李绅的家世并不普通,他从小就出生在豪门贵族,李绅的爷爷李敬玄官至宰相,父亲是县令,在李绅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李家地位也大不如前。
《悯农》这首诗是在李绅26岁时写的,当时他准备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好友,俩人一起在郊外赶路,正好遇到田野里的农夫在地里耕地。
当时天气炎热,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他看到农民为了耕种付出的辛苦后,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鲜为人知的是《悯农》其实还有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的两首诗可谓写尽人间疾苦,“锄禾日当午”以农民耕作之辛劳为主,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道出了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惨痛现实,响鼓重捶惊心动魄。
这两首古诗有着极强的文学性,揭露了在皇权统治下,农民辛苦劳动一年难以果腹的场景,想必此时的李绅一心只想做一名好官,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然而唐朝官场的黑暗超乎了他的想象,最终使他忘记初心。
步入官场后,李绅曾一度官拜宰相,在政治上也是大有建树,然而他却被卷入唐朝晚期的“牛李之争”,李党代表的是士族利益,而牛党则代表的是庶族利益。
李绅作为李党的代表,晚年时期生活奢侈,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述的就是唐朝时期达官贵族生活奢侈场景,李绅出身士族,他的生活条件自然不会差。
随着官位的不断提升,李绅逐渐忘记了悯农之心,成为了一个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据传他一顿饭要花费多达几百贯甚至几千贯钱。
尤其是在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疯狂搜刮百姓钱财,视百姓为草芥,刘禹锡曾参加过李绅的家宴,当场被宴会的场景给震惊到了。
随后他写下了“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用这首诗来讽刺他铺张浪费、妻妾成群、奢侈糜烂等行为。
“达则兼济天下”是很多士子从小就立下的宏伟理想,李绅在高中进士时能够写下《悯农》这样的千古名作,就说明那时的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随着仕途不断提升,又深陷党派之争中,曾经的“青云之志向”早已抛掷脑后。
凿壁偷光的匡衡“凿壁偷光”是很多人励志学习的典范,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匡衡,出生于西汉时期,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白天他要在田地里干活,晚上回家读书学习。
由于家里穷买不起蜡烛,而邻居家有钱,每天晚上都能点蜡烛照明,为了读书,匡衡将墙壁凿出孔来,借出微弱烛光读书。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匡衡经常到富人家里打工,他不要报酬,只要借家中藏书就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的努力也得到回报,后来他官至西汉丞相,是无数寒门学子学习的榜样。
史书记载匡衡曾九次参加考试,前八次均以落榜,第九次依旧考的不太理想,只考上了“丙科”,当时的汉宣帝并没有看上他,也不打算重用他,将他分配到距离京城较远的平原郡。
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逝、汉元帝继位,匡衡也迎来了自己的伯乐,他被提拔为郎中,随后又升迁为博士、给事中。
他在京城推行“道教教化”,弘扬“礼仁之风”,并且还减轻了百姓的税负,此外匡衡还一身正气,维护中央和皇权,与结党营私的反动派官员斗争到底。
匡衡的表现也得到了汉元帝的肯定,皇帝为了表彰他,于是赏赐他31万亩土地,封地里的收入全归匡衡一人所有,然而也正是这件事让匡衡“身败名裂”。
在汉朝达官贵族经常会被皇帝赏赐土地,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负责分地时给匡衡多分了400顷土地,有人认为此事和匡衡有关,因为多出来的土地每年都能多出不少的粮食,《汉书》记载,匡衡后来派仆人到这块地上收谷达千余石。
由于匡衡的封地与周边郡县发生土地争端,有人便告发匡衡多占土地,并且证据确凿,此事也让汉成帝十分恼火,最终决定将位居丞相的匡衡贬为庶人。
失去荣华富贵后的匡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望着幼年时为了学习而在墙壁上凿的洞,陷入了沉思,一年后匡衡病逝。
发明家被卷入宫廷漩涡“造纸术”是中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他的发明者是蔡伦,蔡伦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宦官,他经历了汉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和安帝五朝。
如果没有蔡伦的造纸术发明,很难想象大量的历史资料是如何保留下来的,有关蔡伦的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仅用280个字草草的打发了他,更令人感叹的是,蔡伦的出生年月并不清楚。
蔡伦出生贫寒,自幼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大约在他12岁那年为了生计,于是以宦官的身份来到汉明帝的后宫中,并得到了一份差事。
东汉时期,皇权大部分时间都被外戚和宦官给轮流操控,所有就有以士人和太学生为代表,对宦官集团进行镇压,期间不知有多少人被杀害。
作为宦官的蔡伦,不管他愿不愿意都会被卷入政治风波中,蔡伦刚入朝为官时,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驾崩,太子刘旦继位,也就是汉章帝。
此时蔡伦从皇宫最基层工作做起,他奉命此后汉章帝的皇后窦氏,虽然窦氏长相出众,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她却不能生育。
这也让皇宫中其他女人有了可乘之机,汉章帝身边的宋贵人生下皇子后,第二年就将皇子立为太子,此事也让窦氏有了危机感,她派人监视宋贵人以及家族人员,同时还在汉章帝面前挑拨皇帝和宋贵人的关系。
同时窦氏还诬陷宋贵人放巫蛊诅咒皇上,汉章帝听从了窦氏的建议,让蔡伦来处理此事,此时的蔡伦还只是一个刚进入后宫的年轻人,只能任人摆布逼死了宋贵人。
汉章帝驾崩后,10岁的汉和帝继位,窦氏也变成了太后,此时的她可谓是站在权力顶端,当汉和帝渐渐长大后开始厌恶外戚干政,蔡伦也看清局势,迅速和窦氏划清界限。
当窦氏家族倒台后,汉和帝也成为皇帝身边的大功臣,汉和帝非常欣赏蔡伦的才华,当他得知蔡伦非常喜欢工匠时,于是就让他掌管东汉的工艺加工。
蔡伦在这里改进了刀剑生产技术,同时也发明出了造纸术,汉和帝见到纸后非常兴奋,于是便在全国推行造纸术。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蔡伦就迎来了死期,汉和帝驾崩后,邓太后将13岁的刘祜继位,为汉安蒂,然而刘祜当上皇帝对蔡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年自己逼死的宋贵人正是刘祜的祖母。
刘祜自幼就痛恨窦氏和蔡伦,他一直都在等复仇的一天,直到邓太后去世后,刘祜等到了机会,此时蔡伦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于是在家沐浴后整理好衣服,随后服毒自杀。
蔡伦的双面人生令人叹息,明明是一个大发明家,却被卷入政治的斗争中,最终成为了皇室的牺牲品。
总结从这三位名人的身上就能看出,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好人,历史和人一样都是多面性的,正所谓人无完人,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时,不能只能凭某个故事去评价他人,而是从多个方面去考虑。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中始终放着一盏明灯,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不要被金钱权力迷住眼睛。
参考信息杨子晚报2023-02-24《方志江苏|一个悯农诗人,何以被抹黑上千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8-19《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冤枉!》
今参考2017-09-11《【历史】匡衡“失足”》
洛阳网2005-05-18《卷入宫廷斗争漩涡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