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条闻名的小街,叫瓷器街。听老帮子讲,清朝末年,瓷器街有一家红店。店主张仪靠画瓷为生,他擅长人物山水,在红店佬中蛮有名气。
有一年,他画了两根仿古《远行图》,一根瓷帽筒上画的是景色秀丽的山间小路上,一个手挟雨伞,肩背包袱的行人。而另一根帽筒上的行人,画成手撑雨伞的。张仪很满意自己的画作,故意把它摆在临街的柜台上。每逢晴天,他便摆出画有挟伞的《远行图》帽筒。当预计天将下雨,就悄悄地换上另一撑伞的帽筒。慢慢地成了习惯。瓷器街的人也不知底细,但要出门知天气,都先到他店前看帽筒,认为这是一根神奇的宝帽筒,天长日久,神帽筒的事,便很快传遍镇上。
镇上福音堂有个名叫亨利的外国佬传教士,他表面传教,暗地里搜刮倒卖名贵古瓷。谁家要是有古瓷被他知道,他总要变着法子弄到手。镇上红店佬和瓷工都非常厌恶他。
一天,亨利听说张仪有件宝瓷,便暗自观察了几次,发现果然神奇,就急匆匆地来到张家。张仪见是亨利,心想他到底来了,忙起身招呼,问他有何贵干?
亨利说:“听说你家有件宝瓷,能不能欣赏一下呀!”
张仪随口说:“我哪有什么宝瓷!”
亨利贼眼一转,指着柜台上的一根帽筒说:“这不是吗?”说着,走过去仔细地看了看,一下子就被帽筒上逼真的山水人物吸引住了。他问张仪:“卖不卖?我愿出高价。”
张仪心想他果然为此而来,今天我要设法整整他。便故作为难地说:“哎呀!这帽筒是祖上传下来的……”
不待张仪说完,亨利赶紧说:“我知道你舍不得,这样吧!我出三百块光洋,卖不卖?”“不卖!”“五百!”张仪还是摇摇头。“一千!”亨利急了。张仪依然不作声。
亨利眼都急红了,咬咬牙说:“好吧!二千!再不能加了。”亨利见张仪还是不出声,便威胁地说:“这么高的价钱你还不卖,以后可不要后悔罗!”
张仪见亨利已经上钩,冷笑一声,说:“不是我不卖,要卖,得依我三个条件。”
亨利问:“什么条件?”
张仪说:“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口说无凭。这么大的一笔生意,不立个字据,怕以后不好说话。”
亨利心想,这么便宜的价钱买一件宝瓷,带回国去就要价值万金哪!我还怕你后悔呢!连声答道:“行,行!立个字据。第二条呢?”
“第二,要请本县县老爷作中保。”
“完全可以!第三呢?”
“要当众立字。立完字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两清。”
亨利恨不得立即就把宝瓷弄到手,满口答应。第二天,大家听说张仪和洋人立字卖宝,都拥挤到瓷器街看热闹。只见瓷器街张家门口,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旁边坐着一位请来写字据的老先生。一会,亨利和县太爷乘轿来到瓷器街,张仪当众对县老爷说:“县太爷,亨利先生愿出两千块光洋买我一根瓷帽筒,大人是否愿做中保?”
县老爷望着亨利,见亨利点头,就说:“本县愿做中保。”
张仪当即请老先生写了字据,双方和县老爷都在字据上签名画押。亨利一手交钱,张仪一手交货,亨利十分高兴地抱着瓷帽筒,哈哈大笑。
说来也巧。这时,天下起了毛毛细雨。亨利想显示他宝贝的灵验,忙对大家说:“你们快来看我的宝贝显灵那!”说着将瓷帽筒放在桌上,直愣愣地瞪眼看着。那《远行图》上的行人一直没有撑开雨伞,他对着瓷帽筒狂叫起来:“撑伞!撑伞!”不管亨利怎样扯着喉咙高喊,瓷帽筒上的行人像是没有听见似的。亨利急得满头大汗,脸气得像猪肝,连忙转身拉住张仪,问:“你这件宝帽筒怎么不显灵呢!”
张仪慢条斯理地说:“我又没有说它是宝帽筒,哪会显什么灵呢?”
亨利慌了,叫喊着:“你骗人!不是宝瓷为什么要卖高价?”
张仪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根本没有骗你,是你硬要买,是你自己讲的价,口说无凭,这有字据为证。”张仪拿出字据,对亨利一抖说:“亨利先生,你我都签字画押,县老爷还是中保呢!你还有什么话说?”
亨利哭笑不得,县老爷哑口无言。人们哄然大笑,高喊:“洋鬼子扯赖皮!洋鬼子扯赖皮!”亨利又气又羞,灰溜溜地跑了。
从那时起,张仪智斗传教士的故事,传遍瓷器街,传遍景德镇,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