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并不是一开始想和清廷为敌的,但是他低估了清朝对于一些地区的决心,所以更像是按传统习惯办,结果被清朝黄雀在后。
一、扩张、掠夺、吞并就是蒙古草原几千年不变的主题
对于蒙古草原来说,自古就是众多部落的集合。当一个部落实力比较强时候,掠夺吞并周边部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管蒙古人还是这块土地上之前的游牧民族,对他们说这种生活跟吃饭喝水一样理所当然。
就像汉地的人有钱了要买地,再有钱了买周围更多的地一样。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去问明清一个汉地农民,你为啥有钱了要买地,他只能是看傻子一样看你。
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草场、人口、牲畜就是几乎全部财富。部落之间掠夺草场、牲畜、人口非常普遍。一个部落受损了,其他部落就像闻到血味的鲨鱼一样过来瓜分;一个部落强大了,又会欺凌、抢夺周边部落,甚至让他们完全臣服。绝大部分时间里,草原上内部斗争远残酷于外部斗争。这也导致蒙古联盟对外(明、清或其他蒙古联盟)作战时候,很难心齐,胜利没法扩大战果,失败就会争相卖队友。但反过来说,当有一个部落可以更有效的统治内部,能够实力远超过其他部落时候,也必然要扩张。
二、准格尔汗国的实力是很强的
对于当时准格尔帝国来说,从康熙九年开始强势崛起,康熙十七年已经统一了整个漠西蒙古;康熙十九年灭亡叶尔羌汗国,占据了现在整个新疆;康熙二十四年,已经降服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草原游牧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权力容易分散。因为游牧不像农耕那样固定,所以生活中只能是比较小的部落单位,然后从属于更大一级部落。这种层层归属情况下,每一层部落都有很大自主权,才能适应生活环境需要。但这种模式下,也导致组织力容易不强,大部落首领对下面部落的指挥层次纯靠个人能力,偶然性很大。
但准格尔汗国此时已经实行宰桑制度,实际上相当于在下级部落中派遣流官,这就使得其组织水平远高于周边游牧部落。加上噶尔丹本人确实能力出众,所以十几年里已经占据了漠西所有草场甚至南疆一些农耕地区,这种情况下,必然要继续开拓。
三、准格尔汗国染指漠北时候,漠北还没有被清朝统治
漠北蒙古主要就是外喀尔喀三部,这些部落虽然从崇德年间开始就和清朝建立朝贡关系。但是,朝贡这玩意特别是草原部落的朝贡本来就没有什么从属关系,属于双方缓和矛盾时候一种默契手段。所以外喀尔喀的政治军事行动是完全独立的。
何况草原部落八面玲珑很正常,在准格尔崛起后,他们有的跟准格尔也算有朝贡关系。
在康熙初年,外喀尔喀的扎萨克图汗部发生内乱,大量部众逃入土谢图汗部。等到内乱结束后,扎萨克图汗部要求归还部众,土谢图汗部拒绝。双方发生矛盾。
为了调解矛盾,双方于康熙二十六年在库伦谈判,清朝、准格尔汗国、西藏达赖喇嘛都派特使调和,也就说这个时候,漠北与清朝并无从属关系,清朝和准格尔汗国都是派人调和的情况。
四、准格尔对漠北的出兵最初是师出有名的
这次调和没有成功,双方谈崩了,而且准格尔明确支持扎萨克图汗(事实上此时确实扎萨克图汗部确实占理,清朝也是批评土谢图汗部行为的)。
在矛盾激化情况下,土谢图汗决定先下手为强,于康熙二十六年派兵袭击,杀死了扎萨克图汗,而且顺带打死了此时在此侦查情况的噶尔丹弟弟。
这一下公仇私怨全有了。所以噶尔丹挥师东进,于康熙二十七年攻打土谢图汗。土谢图汗兵败如山倒,只好南逃。噶尔丹顺势要吞并整个漠北。外喀尔喀部大量群众南逃漠南,要求内附。
五、清朝出兵并不是中原王朝常态化特征
在历史上来说,中原王朝对蒙古草原部落往往是以长城为界防止其南下。至于草原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中原王朝往往既无意愿也无能力管理。
历史上只有汉唐元最巅峰时候,对草原上一些纷争会进行调解。特别是漠北,除了唐朝在太宗、高宗部分最巅峰时期对当时的突厥各部调解中涉及一点漠北地区外,几乎没有时代管理过这里。甚至许多中原王朝对草原内部的纷争压根都不知道。
从这个角度说,噶尔丹此次行动也就是草原内部的一次争斗,本不该中原王朝出现。何况其主要纷争区域还是漠北,更是和历史上中原王朝管理区域毫不相干。
六、顺势收服漠北是康熙的计划
这个时候的清朝打完了平三藩、收台湾和与沙俄战争,已经腾出手了。在噶尔丹在漠北时候,康熙就顺势出兵北上。只不过常宁等人初战失利,噶尔丹兵锋直指乌兰布统,进入漠南。双方正式成为敌人。
而这个为敌的过程,更多显得是清朝挑起的。毕竟噶尔丹打的是并不从属于清朝的漠北,而清朝表示接到外喀尔喀的求救所以要来打。只不过初战失利使得噶尔丹南下。
之后就是康熙二十九年双方进行乌兰布统之战,清军获胜,噶尔丹战败逃跑。但屋漏偏遭连阴雨,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后偷家,把漠西大本营都占了。这一下噶尔丹进退失据,只好暂居科布多。
而康熙则借助此次胜利之威,于康熙三十年举行多伦会盟。这次会盟康熙以共同最高领导人身份,让土谢图汗对扎萨克图汗谢罪,并归还部众;主持了新的扎萨克图汗继位,并由其表示原谅。然后,模仿漠南蒙古统治方式,对漠北实行盟旗制度管理,划分为三十四个旗;王公同样比照赐予亲王到台吉的头衔。多伦会盟意味着漠北蒙古正式进入清朝版图,从此清朝对此进行制度化管理。
所以从康熙的一系列行动来看,很可能在库伦谈判时候,就有了这个战略设想,借助对噶尔丹的防反,成功将漠北收归版图。所以实际上是噶尔丹的出兵,给了康熙最好的机会,准格尔给大清做了一次嫁衣。
七、噶尔丹的反击和失败
噶尔丹此时实际上是有两个选择的,一是打回漠西去,跟侄子决战,赢了夺回对准格尔的统治地位;二是继续希望在漠北打下一块地区。
噶尔丹这个人的性格应该是比较纠结,或者说比较坚持自己一套原则。因为其汗位最初来自其哥哥,所以可能内心始终觉得这个位置确实应该迟早是侄子的,从而不愿与侄子为敌。恰好沙俄看到机会,给噶尔丹武器支持,于是其在与康熙商量想占据漠北一块地盘被拒绝后,最终于康熙三十四年双方再次开战。
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在昭莫多找到了噶尔丹主力,昭莫多之战是双方真正决战。噶尔丹全军覆没,近带少数亲信逃出。彻底一蹶不振。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败逃中死去。亲信和子女最后或被清朝俘虏,或逃入准格尔汗国。后在清朝施压下,准格尔将噶尔丹骨灰和其女儿交给清朝。
但康熙对其子女的处置还是非常宽容的,要过来是防止其作为噶尔丹的符号继续被其支持者拥戴与清朝为敌,并不是物理意义的斩草除根。所以其子被封一等侍卫,女儿嫁给二等侍卫,生活还是不错的。
八、西藏方面的争斗始末
西藏问题某种意义上,是漠北问题的翻版。
策妄阿拉布坦上台后,虽然偶尔与清朝出现过摩擦,但整体上相安无事很久。长期主要经历放在休养生息和向西降服哈萨克斯坦上。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西藏爆发内乱,准格尔汗国趁机出兵干涉。
准格尔这次干涉西藏虽然有自己扩张目的,但是从历史角度说并不是异常的。因为蒙古和西藏一直就有相对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蒙古在明朝中期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后,与西藏的关系更是密切。在这种关系下,双方互相对对方政治干涉是较为常态化的事。噶尔丹就是西藏前任实际统治者五世达赖的徒弟;而现在统治西藏的和硕特汗国,就是蒙古人进入西藏建立的国家。此时西藏最高领导人拉藏汗,实际上就是蒙古人。
与之相反,中原王朝对西藏内政的干涉几乎为空白。包括唐朝在内都没有进入西藏内部过。哪怕元朝理论上管理过西藏,实际上也只是满足于宗主权。清朝在此之前与西藏也是朝贡关系,虽然干涉过一点西藏政治,主要也是因为当时领导人桑结嘉措勾结噶尔丹,从而被康熙指责。
所以与漠北行动一样,准格尔的此次行动并非对清朝的直接攻击。而准格尔汗国的实力远强于西藏和硕特汗国,更不用说西藏正在内乱,于是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凌敦多布出兵,击杀拉藏汗,快速占领了西藏。
但康熙并不按历史传统办事。康熙五十七年,老皇帝再次像当年对漠北一样,出动精兵进入西藏打击准军。
此次挂帅的是大将军王胤禵,负责后勤的是四川总督年羹尧。日常清宫大戏九子夺嫡最后一幕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故事。
结果胤禵击败大策凌敦多布,将其赶出西藏。康熙再次像对漠北一样,扶持拉藏汗女婿做西藏主管的同时,对西藏开始制度化管理。从此西藏与清朝不再是朝贡关系,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后经雍正时期设驻藏大臣到乾隆时期正式金瓶掣签,西藏成为稳固版图。
准格尔汗国两次自己可能都不觉得招惹清朝严重的军事行动,让康师傅顺手牵羊,反倒遵从当地民意将原来的朝贡地纳为版图。
但康熙的雄心不止于此,在击败准军后,清军继续向新疆进发,打入准格尔内部,一度兵临乌鲁木齐。康熙可能想一劳永逸解决准格尔这个对手。但天不假年,不久后康熙驾崩,此次军事行动结束。
九、雍正年间的战与和
在康熙驾崩不久,策妄阿拉布坦也死去,其子噶尔丹策凌继位。
噶尔丹策凌同样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上位不久,就暗中支持青海的罗伯藏丹津反清。清朝平定青海后,罗伯藏丹津又逃入准格尔躲避。
这种情况下,清准矛盾更加激化。
与康熙时期每次都是准格尔螳螂捕蝉,清朝黄雀在后不同。这一时期双方终于短兵相接。准格尔对前线清军采取袭扰战术,清军则调动重兵,以傅尔丹、岳钟琪为元帅,向准格尔进攻,噶尔丹策凌亲征应对。
雍正九年,双发爆发和通泊之战,噶尔丹策凌诱敌深入,几乎全歼傅尔丹部,岳钟琪也进退失据,连续败退。准格尔兵锋再次进入漠北。
雍正十年,在准格尔步步逼近时候,清朝额驸策凌(此时统治的就是土谢图汗部)抓住战机,带本部人马既部分清军反击,打出光显寺大捷,准格尔汗国精锐损失惨重。
经过这两战,清朝和准格尔汗国都无力发起大的战斗,双方最终以阿尔泰山为界。进入和平时期。
雍正时期的战斗,才可以说准格尔主观上就是要与清朝为敌。
十、准格尔内乱与乾隆的顺手牵羊
到了乾隆年间,噶尔丹策凌暴亡,此后内部开始围绕汗位争夺,连续内讧。最终达瓦齐成为大汗,但争夺失败的阿睦尔撒那等人不甘失败,于是主动找清朝,要求作为带路党杀回,求清军帮自己夺得汗位。
乾隆在考虑之后表示同意。乾隆二十年,以班第挂帅,带阿睦尔撒那杀回准格尔汗国,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当年就俘虏了达瓦齐。
在达瓦齐覆灭后,清朝与阿睦尔撒那的矛盾浮现。直接问题就是以后准格尔汗国应该与清朝是什么地位?
从阿睦尔撒那看来,希望的肯定是秦穆公帮晋文公夺位的方式,以后自己和清朝保持个朝贡关系就行了;而乾隆则是打下准格尔后,将这里的卫拉特蒙古分为四部,分别设汗,以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管理一部。
所以从这里看,乾隆的午餐从不免费。这次出兵干涉后,实际上肢解了准格尔汗国。如果按照乾隆这个设想,此后漠西很长时间内不可能有实力再威胁清朝。
但阿睦尔撒那及很多准格尔人不服。于是很快叛乱,袭击杀害班第。清朝开始派兵入疆,经过一些挫折反复,最终以兆惠为帅,平定了整个漠西蒙古。在平定过程中,准格尔部和辉特部几乎被屠戮殆尽。
乾隆二十一年,清军进入哈萨克继续追击兵彻底击败阿睦尔撒那残部,阿睦尔撒那最终于乾隆二十二年七月逃入俄罗斯。清朝兵临边界要求归还。就在清俄对峙时候,阿睦尔撒那与九月患病死去,沙俄归还其尸体。
准格尔汗国彻底灭亡。
清军进入南疆,接收了准格尔汗国占据的全部地盘,并在后来平大小和卓之乱后,彻底稳固统治这里。
至此,整个原准格尔汗国的地盘,都被清朝纳入版图,乾隆将此处取名新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细化程度更甚于蒙古和西藏。
总结:
1.准格尔作为游牧国家,就草原上的传统和需求来说,一旦壮大,对游牧区的扩张是必然的。
2.准格尔汗国绝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主观上要与清朝为敌。无论进军漠北还是西藏,从历史上看都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所进攻地区以往都是草原内部问题,中原王朝基本不会干涉,甚至绝大多数时间压根不会关注。
3.根本问题在于,清朝不是传统型中原王朝,漠南蒙古纳入版图的时间甚至早于中原,且入主中原之前已经摸索出细化管理游牧地区的先进方法。所以清朝一定要干涉。
康熙、雍正、乾隆要平定准噶尔汗国的原因是什么?209 赞同 · 20 评论回答
4.双方真正明确敌对其实是雍正时期。而康熙时期,是康熙在蒙古、西藏问题上玩一出后发制人,顺利接收准格尔一度占领地区,并顺势纳入版图;乾隆时期则是利用准格尔内乱出兵,本意是先肢解准格尔,因为其反抗被击败,最终将其彻底纳入版图。
5.在清准对抗过程中,准格尔汗国的意识落后于清朝了。除噶尔丹策凌外,虽然也有雄主,但意识上停留在过去经验,结果屡次为清朝做嫁衣。不是准格尔太傻,是时代变了。
6.而且不得不说准格尔的国运确实不太好,之前瓦剌沉寂快二百年,好不容易崛起了,自己最巅峰时代遇到的恰好是康雍乾三人。特别康熙的做法,直接政治军事上全面领先。如果准格尔早一百年崛起,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要独立要自由[滑稽笑]
有一个自我意淫的“引导者”。你是不是觉得别人都是不看历史书的?
准格尔一心想着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清朝皇帝以蒙古大汗自居,认定蒙古就是中国的,这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