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如何在伦敦形成的?

熹然说历史 2023-11-02 11:39:02

言及伦敦,总会想起阴沉沉的天空,和独属于泰晤士河畔的绅士风度。

伦敦文学便如伦敦腔般,低沉而优雅。

古代伦敦文学,语言托起的圣殿

恢弘的罗马王朝,创建了伦敦的雏形。

罗马匆匆建立伦敦的繁华,又转眼将它遗弃在茫茫历史之中。随后的两百年间,整个伦敦城只余萧索的城墙茕茕孑立。

随后,信奉基督教的撒克逊人,占领了这座荒城,没有人享受这座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和城市,撒克逊人只在这里建立起教堂。

直到公元九世纪,撒克逊的统治者们,终于在四周虎视眈眈的目光中,发现了伦敦的价值。伦敦不仅具有绝佳的地理位置,还有泰晤士河以供通航。泰晤士河的船只,在穿梭中重建伦敦的繁华。在这里,伦敦与多个欧洲国家发展起贸易。

时光流逝,撒克逊时期的伦敦宗教建筑与船只,几乎荡然无存。但撒克逊人留下的文学却永久地流传下来,当时伦敦的修道院作为学术中心而存在。

在伦敦,人们运用拉丁语,留下宗教与政治作品。

公元871年,伦敦兴起拉丁文化复兴运动,许多拉丁文著作被译作古英语而广为流传。

由此,今人得见忧愁怅然、晦涩哀伤的古英语作品,这些作品也应涉猎广泛而流传甚广,其中不仅有宗教性质的作品,还包含了描写普通市民的文学。

各种各样的故事、民歌在伦敦的大街小巷广为流传。其中不乏有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故事,《贝奥武甫》就是其中之一。

从宽泛意义上讲,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变化同样体现了文学的变化。

拉丁语系的盎格鲁-撒克逊语,持续影响着居住在伦敦的人们。尽管诺曼征服后,王室和贵族把法语作为日常语言,但乡下的百姓依然使用着盎格鲁-撒克逊语言。

潜移默化地,英语的内容得以拓展与发展,法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英语登上伦敦的语言舞台。

此外,都铎王朝也用它特别的方式延展着伦敦文学。

这一时期,英国的出版业快速发展。出版社不仅刊印宗教类读物,还出版了众多市民读物。

文学的发展,促使伦敦人的文化水平提高。

同时,文化水平提高的人们,更加渴望精彩文学的出现。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伦敦文学越来越精彩。

历史名人的辉煌,伦敦孕育出的文学家

十四世纪,伦敦孕育了“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

杰弗里尝试过许多工作,却依然选择执笔而抒;他游览过欧洲各地的山水,却仍然回到伦敦;他精通意大利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却依然钟爱伦敦方言,并以此为写作的语言。

同时,伦敦并没有辜负杰弗里的热爱,正是他笔下的伦敦方言,正是他身上带有的伦敦的气息,成就了他一代文人的地位。

直到如今,杰弗里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仍然保持着生命力。尽管其中包括许多不再延用至今的词汇,但拜读之人依然纷至沓来。

两百年后,伦敦又迎来一位名垂千古的作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用中古英语诉说着他的内心,莎士比亚创作出了《哈姆雷特》、《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著名作品。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中,男主人公塞姆·维勒的伦敦腔,带给读者亲切之感。也是通过这部小说,更多人认识到伦敦文学的厚重底蕴与诱人魅力。

另外,由于自幼生活在伦敦,狄更斯的文学作品里充满了伦敦的气息。若是不熟悉伦敦的读者,一定会迷失在《匹克威克外传》的大街小巷里,从而失去诸多品味文学的乐趣。

这样带有伦敦口音的文学作品,刻画出独属于伦敦的气息。这带给伦敦文学独一无二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而伦敦腔文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伦敦在时代背景下的沉浮。

十九世纪的伦敦,正经历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撕扯,资产阶级的不断崛起,伴随着旧贵族的陨落。

绵密而彻底的阶级变化,刺激着伦敦文学的发展,市民阶层文学带着伦敦腔登上历史舞台。

属于城市的浪漫主义,伦敦城的迷人之处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总是伴随着“大自然”而存在,但伦敦这座奇迹之城,同样孕育出了属于“城市”但浪漫主义文学。

本该流连乡下、往返于树林与湖畔的诗人们,竟然不约而同地为伦敦驻足。被称为“自然诗人”的华兹华斯,曾在伦敦久居。

毫无疑问,伦敦的复杂特质,带给文学家们无限灵感。

伦敦是一座充满争议性与矛盾性的城市,你可以说伦敦是自由的,也可以说伦敦是充满特权与阶级性的;你可以说伦敦是肮脏的,也可以说它充满了圣洁的阳光;你可以说伦敦是落败的,也可以说它代表着进步与革新……

每一种思想、每一缕情绪、每一类人群,都能在伦敦寻找到属于他的归宿。

布莱克就这座城市发出疑问:这城市是撒旦的作品,耶路撒冷能否在此建起?

拜伦在《唐璜》中,将伦敦比作善与恶交织的地方。

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极具发展与落后的矛盾性——发展的是工业与经济,落后的是人性与公平。

那时的伦敦,甚至雇佣着年仅四岁的孩子。

但也正是这般强烈的落差感,带给创作者们无数珍贵的思考。

结语:

从辉煌繁荣的罗马帝国,到今日不断发展的英格兰,伦敦始终矗立在时光的土地上,任云卷云舒、草木枯荣。

纵然经历过撒克逊统治、都铎王朝占领,甚至伦敦大火浓烟滚滚,但烟土飘然,伦敦文学依然熠熠生辉。

狄更斯、莎士比亚、杰弗里等文学家,在伦敦留下厚重的笔墨,将这座城市的街道、人物甚至乡土口音,纷纷记载而下。

参考文献:

《伦敦史》

《英国文学史》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