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一片哗然。
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时,一个难题急需解决——毛主席的遗体该怎么办?
华国锋当即在中南海召开紧急会议,磋商治丧事宜。最终会议一致决定,以卫生组长刘湘屏为主,成立遗体保护科研领导小组,当务之急是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
随后,刘湘屏和徐静便立即赶往中南海。一开始,中央尚未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便向他们二人传达了保存遗体15天的请求。虽说只有15天,但这个任务十分艰巨。
徐静等人不敢耽误片刻,立即进入毛主席的卧室,对遗体进行细致的观察,皮肤丧失弹性的速度、皮肤表面多出褶皱等等细节,全都记录在案。
9月10日下午,开始为毛主席制作服装、梳理头发、整理妆容。期间,徐静等防腐小组人员始终坚守在一旁,不敢有丝毫大意。
9月11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在华国锋的亲自护送下,运抵人民大会堂,防腐小组的人也都随之而来。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直到上午10时,吊唁活动正式开始,满怀悲痛心情的群众,在悲壮的哀乐声中久久沉默伫立,为毛主席默哀。
9月12日,经过组织讨论决定,毛主席的遗体由原定的保存15天,改为永久保存。因为防腐难度变高,徐静等人的压力骤增。
经过专家们的多次商讨,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气态保存
在气态环境中保存遗体,优点是给人的感觉最自然,与生前的形象更接近。弊端是不易于防干保水。
二、液态保存
液态保存是将遗体放置在高浓度的防腐液中,是当时最为稳妥的方法。但毛主席的遗体除了要妥善保存外,还要供人民群众瞻仰。如果一直处于高浓度的防腐液中,恐怕会给人一种“标本”的感觉,广大群众会很难接受。
三、固相保存
固相保存是指遗体进行周密的防腐处理后,置入特殊的液体中,这种特殊的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固化为固体材料,从而将遗体完全包裹在固化材料之中,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
显然,这三种方法单独采用的情况下都无法满足需求。徐静等人经过日夜探讨,最终得出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以液态和气态相结合的保存方式就诞生了。
具体来说就是,毛主席的遗体在瞻仰期间,将处于气态保存方式中,以便更好地展示出毛主席的真实容貌,在非瞻仰期间,则以液态的方式进行保存,确保毛主席的遗体受到最大化的保护。为此,当时还专门打造了一口领先世界的水晶棺。
经过众人的努力,毛主席的遗体的保护状态趋于平稳,达到了可以长期保持的水平。
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以“列宁遗体每年维护费用高达百万美元”为噱头,借题发挥,称毛主席遗体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天价,而且还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徐静面对这些人的质疑,也是亲自辟谣说毛主席遗体的维护费用并非天价。因为国家为保护毛主席遗体的专项拨款,在1983年就已经停了。
此外,关于毛主席遗体是否“变瘦”的争议,是因为灯光的变化,才在视觉上造成了与此前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从毛主席纪念堂建成至今,已经有无数人慕名前来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因为这里躺着的不仅仅是人民敬爱的毛主席,更是毛主席留给人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