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能否复制江宁的成功?

围一圈大南京 2024-04-14 05:48:18

要说南京实力最强的存在,那无疑是江宁了,它的成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不管过程如何其结果都是相对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问题来了,江北能否复制江宁的成功呢?

01 江宁时代

江宁的发展源于1993年前后,彼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虽然动荡不安,但经济层面总体却处于外资疯狂涌入的阶段。

1992南巡讲话,同年以浦东为龙头的6个沿江城市、以珲春为代表的13个延边城市和以太原、兰州为代表的13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2000年西部大开发,2001年我国加入WTO,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外资进入国内。

所以江宁当时面临的机遇还是比较多的,把新城的路网修出来,很快就能有具体的制造业项目进来。另一方面随着南京主城的开发,以及周边更发达城市比如上海的产业升级,很多制造业也在向外转移,而彼时的江宁就是最好的承接地之一,所以江宁早年工业立区的背后是有时代依据的。

另一个背景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此时的我国也正在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由务农向务工转变。

同时全国人口迎来第三轮婴儿潮,总体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而这些新生的人口。将给全国创造出两个时间段的对于居住空间的超量需求。在60后的80后90后宝宝出生后,其父母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考虑从原有家庭中独立出来,以组建小家庭,这势必会激发出新的住房需求,加上很多60后都不是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因此“分家”这个词估计也是那个时期的高频词汇。

而当80后90后成年后又会进入到新一轮的住房需求高峰期,从1980年开始算,20年后就是2000年,90后即对应2010年,95后对应2015年。

而江宁的大开发开始于1993年前后,92年禄口机场开建,随后一直马力全开,2008年南站又开建,同时几乎全程都赶上住房需求的高峰期,中间都不带停的。所以为什么当年会有那么多80后新南京人加入到了江宁的阵营,除了个人眼光之类的因素,实际上很大原因在于彼时的江宁正处于大开发当中,住房供应相对充足,房子多,品牌多,价格还相对便宜。个人觉得江宁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实力外,时代大背景是一定不能忽视的。

02 江北时代

但是江北真正的大范围城市开发是2012年的浦口新城,注意这里说的大范围城市开发,不是小规模园区开发,或者纯工业区开发。在80年代南京就开始开发大厂北侧的化工园,90年代位于江北的高新区也开始开发,但规模明显小得多,规模和江宁或河西的大开发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不是说江北就不行,而是因为基础的交通过于薄弱,常年就光靠一座长江大桥保持与主城的沟通,而且还是一座有收费站的大桥,要知道长江大桥收费站2012年才被拆除。不仅堵还收费,说实话南大能从1993年坚持到2009年已经实属难得,之后南大浦口校区被金陵学院接管,后面就不谈了。

所以整个江北基本也就南京长江大桥沿线的桥北、高新区等少量区域稍稍赶上了2000年到2015年前后的住房需求高峰期(桥北开发高峰实际已经是2005年前后)。另外江浦由于2010年南京长江隧道开通(现改名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早期也配建收费站,新区成立后才拆除),也算赶上一轮小尾巴。但不管如何,整体而言江北大部分区域实际上是错过了。

即使是现在所说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其前身浦口新城2012年才开始修路,而江北新区2015年才获批,最多最多也就赶上了个小尾巴。说实话如今江北能拥有如此多的免费过江通道,江北新区的功劳是排在首位的,当然通道还不够,但区区几年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

而产业层面不管是产业转移还是外资基本也就高新区、化工园等少部分区域接住了一些,后来的研创园也好,桥林也好其实都是小尾巴了。而2015年,第三轮婴儿潮所释放出的住房需求即将结束,但凭借南京城市的虹吸能力,本来也不是个事。

但产业层面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国外金融恶意做空、美元持续加息等一系列手段就比较阴险了,可谓招招致命,人家目的很明确。当然大洋彼岸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胀也非常严重,这背后是一场大国博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较劲,在周旋,看谁先撑不住,看谁先让步。如今房价的涨跌并不能单纯用供需或城市实力来解释,所以很多人把江北目前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江北本身其实是非常片面的。现如今南京又有那个板块能够不负众望?全国又有几座城市能够独善其身。

总体而言江宁的发展确实赶上了好时候,不管是产业还是房地产开发,踩点都非常准确,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桶金以及人口基础。而江北由于早期交通的严重限制和瓶颈,基本错过房地产大开发和产业导入的黄金期。

那么江北能不能复制江宁模式呢?时代背景差距太大,个人觉得不可能,也不现实,江北要从哪里导入这么多制造业?去哪招商?还有外资吗?南京主城区还有多少要转移出去的工业?上海呢?源头在哪?所以如今的江北想要凭借传统中低端制造业翻身是铁定没有机会的,即使有,其较高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摆在那里,和常规制造业并不匹配。江北或只能走一条大家没有走过得路,没有借鉴,没有指导,只能自己探索,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为过。

依我看南京只有瞄准产业的高端通道,两个主题一个是学研产机制的运作探索,创造出真正的南京模式,第二个主题就是关键技术领域的国产化,主打国之重器层面的突破。

南京江北能不能将学研产南京模式和国产之光作为产业的主基调?将招商的目光集中在各种设备和产品的国产化上。比如国产工业机器人、国产3D打印装备制造、国产储存颗粒、国产oled显示屏、国产芯片、国产集成电路、国产新能源电池等等。将学研产的南京模式构建和尖端产业国产化放在首位,这或许比单纯提高GDP显得更有长远意义和使命感,主题也更为响亮鲜明,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当然这只是个人想法。

另外老生常谈,北站得加快,一日不建成北站,江北就一日无法实现基础功能要素的完整性,就无法摆脱对于江南主城的过度依赖,好在地铁11号线和4号线2026年就能完工,建成后地铁成网,江北与主城在各要素之间的流动上会比现在好很多,加油吧,有挑战也有希望。

1 阅读:50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