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回乡,见一老人负重佝偻而行,含泪呼喊:大大,我是您儿子

史海任我行 2024-08-11 17:15:41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徐向前是唯一一个北方人,其一生戎马倥偬,为新中国立下赫赫之功。

但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徐帅为国尽忠就难为父母尽孝,参军这些年里他少有机会能回家探望,甚至不通消息。

直到1936年的一天,离家十二年的徐帅才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在山西五台县的家中,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母。怎料想,不仅母亲已经仙逝,父亲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佝偻老人.....

落魄名门出贵子

徐向前元帅是个地道的山西人,他一生都热爱生他养他的家乡,坚持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足见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意。说来,五台县永安村并不是个多么富饶的地方,这里地处山区,实际上是一个偏僻落后之地。

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偏僻之地,却走出多个名人,除了徐向前元帅之外,“山西王”阎锡山也是五台人,但他和徐帅不是一个村。

要是论起来,徐帅家里也不是第一次出大人物了,他们家其实有着相当光彩的过去。

徐帅的高祖父正是晚清名臣徐继畲,他师从高鹗,是道光六年中进士,以朝考第一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担任过广西巡抚、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和总理衙门大臣。

不仅如此,徐继畲还是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中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瀛寰志略》就是他主持编修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显贵之家,却不幸家道中落。徐继畲的儿子徐鹤林志不在读书,干脆随着晋商大流投身商海。

然而,徐鹤林并无经商的经验和才干,将家财败了个一干二净后郁郁而终,以至于留给十三岁的儿子徐懋淮一个烂摊子。徐懋淮虽有心重新入仕,但也只考中了一个秀才。

如果放在古代,能考中秀才其实已经很优秀了,官府会给予一定的特权和优待,比如家里不用承担赋役,见官可以不跪,还可以从官府领取津贴,更能靠自己的学识在地方谋个差事,这日子怎么都不会太差。

但清朝毕竟已经没了,民国政府不会再认什么秀才,这个功名也就没啥用了,他只能靠着在老家当私塾先生糊口。

相比于父亲,徐帅的母亲赵金銮是一个传统的农家妇女,身上也有着中国传统女性该有的一切优点,朴实而勤劳、孝顺还识大体。

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一大家子实际上都是赵金銮在照料,包括一个老人和五个孩子的赡养负担。

生计艰难而口数众多,生活的担子已经很重了,但赵金銮仍然坚持送自己的孩子去读私塾,可见徐母之志气。

赵金銮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严格的,据徐帅回忆:他小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只要任务没完成,母亲就不让他上桌吃饭。

所谓严父慈母,在父亲暂时缺位的情况下,赵金銮很好地同时承担了这两个角色。得益于她的教诲,也才有了后来的人民元帅徐向前。

到1921年,徐帅从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毕业,然后回到老家当了一名小学教员。不过,由于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徐向前也变得激进起来,然后他就因为对学生散布进步言论而被学校开除。

丢了饭碗以后,徐帅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因为意外得知黄埔军校在招学生,他便毅然决定南下报考。

最后是在1924年的4月份,徐帅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而这一期学员的含金量自然不用多说。

不管是徐懋淮还是赵金銮,可能都想不到自己这个教书匠家庭如今也要出将军了。

然而,黄埔军校毕竟在广州,父母双亲又远在老家山西,二者远隔千里,信息几乎断绝,二老对儿子命途如何根本无从知晓。

正因如此,想必在那数百个日日夜夜中,赵金銮无不在思念远方的儿子中,祈求他平安归来。

心向红旗成名将

1925年的下半年,徐帅从黄埔军校毕业了,他随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并开赴北方战场与北洋军阀作战。

然而,第二军在战场上遭遇惨败,连统帅都被敌军抓了,部队更是因群龙无首而溃散,徐向前也就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因不知何往,徐帅和几位山西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回家看看。

不久之后,风尘仆仆的徐向前出现在了永安村的家中,母亲赵金銮恍惚间还以为身在梦中。

意识到真的是儿子回来了,她旋即欣喜地跑上前去抱住儿子,言语间眼泪都流了下来。徐帅纵然是男儿,也不免为母亲而感到动容,眼眶随后也变湿了。

得知儿子此次是打了败仗回来的,赵金銮再次心疼起儿子来,她于是劝告徐帅:“儿啊,这次回来咱就别走了,留在老家好不好,咱不打仗了。你愿意教书就教书,愿意种地就种地。好好陪着爹娘,还有你家闺女,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好不?别去军队了,省得娘提心吊胆。”

徐帅当时已经结婚了,他在三年前就已经奉父母之命而在老家与邻村姑娘朱香婵完婚。

尽管两人是包办婚姻,但感情也还和谐,朱香婵还为徐帅生下了一个女儿徐松枝,也就是徐志明。但在徐帅参军期间,朱香婵不幸染病离世,留下女儿由母亲赵金銮照看。

家中情形固然让徐帅不忍,但他毕竟是胸有丘壑之人,自然不甘于就此终老林泉。

十天以后,徐帅还是决心回到军队,于是就辞别父母离开了家门。而这一次,他没有回归国民党的军队,反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红军的一员。

正所谓“鸟入青天,鱼入大海”,徐帅在加入红军后立即展现出自己的才干,他参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并担任总指挥,随后指挥军队开辟出川陕和鄂豫皖两块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打出了一片天地。

不仅如此,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徐帅也是应对自如。纵然敌人六路围攻,最后也被他挫败,红四方面军的歼敌人数并不比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更少。

正因如此,徐帅被公认为是我军最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将帅之一,毛主席也对他十分推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徐帅与毛主席的缘分,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当年徐帅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正是毛主席担任他的面试官。

因而在长征期间,当两军会师于四川达维,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为徐帅授予一枚勋章,他那时就觉得眼前的这个人甚是面熟,而徐帅则激动地说:“您还记得我吗?我曾经是您的学生啊!”

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你是徐象谦!?”

徐象谦是徐帅早期使用的名字,他是在参加革命后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这在当时属于普遍现象,比如刘少奇的原名就叫刘渭璜,彭德怀的原名为彭得华,杨勇上将的名字为杨世峻、彭雪枫的原名为彭修道....前辈们更名易姓大多是为了不连累家人,也有人是为了纪念战友或者以名喻志。

说回徐向前,在达维会师后,他就和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一起奋战,最后大家一起抵达了陕北,完成了长征的壮举。师生重逢,更兼战友情深,不能不说这是一段佳话。

双亲虽远愿已足

长征胜利后没过两年就爆发了抗战,红军队伍也改编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徐向前正是八路军129师的副师长,而和他搭档的师长是刘伯承元帅。

在改编完成后,129师开赴山西抗日,对于已经离家十二年的徐向前来说,这无疑令他心弦撩动。众人在闲聊之际说起这件事,都觉得徐帅是时候回去看一看了。

徐帅本想以大局为重,但周总理说:“回家也是工作,五台县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们下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基地之一,你回去一趟,也能我们的工作做点准备。”

有了周总理这句话,徐帅这才同意了回家探望。临别之际,彭老总还拉住他的手说:“回去之后,替我们问候二老。别忘了带点东西,不能空着手”,说罢还塞给他六十块钱。

握着这六十元,徐帅的心里自然是倍感温暖,对众人不胜感激。

说话间,徐帅已经驱车来到了五台县,十二年未曾回归,如今看着村外的土山绿树,他的心情真是激动又忐忑。

而没走几步路,徐帅就看到了村口有一位老人,他的背已经佝偻起来,但却背着一捆柴火在慢吞吞地走着。

那一瞬间,徐帅的眼眶就湿润了,他大喊一声:“大大!”在山西方言里,大就是爸,徐帅这是认出了对方就是自己的父亲徐懋淮。

老人听见有人喊,随后扭头看了一眼,而当他的眼神落在面前这位身穿军装的老总身上时,他明显迟疑了很久。或许是看出了来人与自己的儿子有几分相像,但却不敢奢望这就是自己儿子。

徐向前于是扶住父亲继续说:“大大,我就是你的儿子象谦啊!”

老人这才颤抖着嘴唇吐出几个字:“象谦?你回来了?”

与父亲的重逢让徐帅感到欣喜而又难过,喜的是十二年来父子终于再次见面,但父亲已经老成了这个模样,又怎能不让他心酸。

可这并非此次回家最心酸之事,最心酸莫过于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摆着一副棺材,那正是母亲赵金銮的棺木。

原来,赵金銮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离世,而她死前一直念叨着儿子。家人认为老人死不瞑目,就让她浮厝未葬。

在母亲的棺木前,已经是千军万马之统帅的徐向前泪流满面,他重重地为母亲叩了几个响头,然后伏在地上说:“娘,儿回来了!”

此时,徐家其他家人也闻讯赶来,包括他的女儿。众人都围着徐帅,其中姑姑最先开口说话:“银存(徐帅的乳名)回来了!快让我好好看看。”

姑姑在打量一圈后,笑着说:“人家说你在外面当了赤匪,变成了一个红头发、蓝眼睛的妖怪,我看一点都没变,这不挺板正的大小伙嘛!”

姑姑随后还关切地问:“银存现在当了大官,怎么还穿的这么寒酸?马上就是冬天了,姑姑去给你扯一身棉衣。”

徐帅知道姑姑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愿意让她破费,就婉言谢绝了。

在随后与亲戚的交谈中,徐帅也才知道,原来他闹革命的时候蒋介石曾经派人来过他家,嚷着要抓人。

父亲徐懋淮倒是临危不乱,反问:“我还要找蒋介石要人呢”,这还真把来人给镇住了,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与亲戚寒暄完,徐帅注意到一旁站着一个十来岁的大姑娘,他一猜就知道这是自己闺女。因为和父亲几乎没有相处过,徐松枝对父亲尽管期待,但还是缺乏亲切感,只好站在一边暗自打量。

徐帅这才来到女儿面前,他眼含热泪,感慨地说:“娃,大对不起你啊!”

随后,徐帅还带着女儿一起到亡妻坟前祭奠,他们一家三口远隔阴阳而互诉衷肠。当晚,徐帅就在自己的旧屋中住,那一夜是他十几年来睡得最安稳的时候。

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仅仅三天后徐帅就不得不归队,于是再次辞别家人。

但这回,家中亲人尽管依依不舍却仍旧很高兴,父亲在送别的时候更是对他说:“娃,你这路是走对了,我可在家盼着你打跑日本鬼子呢?放心去,家里的事有我,有你大哥和嫂子,不需要你操心!”

带着父亲对他的殷切期盼,徐帅于是安心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归路,而他的情绪前所未有的高涨。

后面的日子里,徐帅还在1937年的10月份顺路回过一次家,那次徐懋淮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他和几位战友,直接给战友吃撑了。

可就是这一次,最终成为了徐帅与父亲的最后一面,因为不久后日军就占领了五台,而徐懋淮在避难过程中因老病而离世。

结语

子不养而亲不待是对中国人最伤的事情,后来鬼子被打跑了,新中国成立了,徐向前成为了一代元帅,可谓功成名就。

但他最爱的人以及最爱他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父母于是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亏欠,让他终身难以释怀。

但我们要说,二老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是幸福的,尤其是对徐懋淮而言,看到儿子事业有成,重振家族门风,足以让他欣慰地离开。

13 阅读:1450
评论列表
  • 2024-08-11 21:28

    徐帅当时叫徐象谦!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叫徐向前,意是只有奋勇向前,才能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