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让人感到太意外!此人竟然成为压垮李自成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红墙说史 2024-03-03 19:17:01

公元1644年,作为一向勇猛顽强的大顺军大将刘宗敏,在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后,沉迷于吃喝玩乐,精神态度松弛懈怠,乃至新近的惨败,却似乎并没有消磨掉他那粗犷豪爽的虎威之气;他虽然在战场上受伤而且险些丢了性命,可是他仍是凭其坚强的意志力决意再战;他虽然当初不愿挂帅出征而和李过相互推诿,可是他一旦来了,却又是十分尽心尽力的。

在刘宗敏看来,吴三桂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之所以暂时取胜,完全是清兵突然杀入战场所致,他认为,吴三桂无论怎样也不是自己的对手,他还在遗憾,自己没能在战场上亲自和吴三桂交手。

当李自成刚一提出议和的问题,他便很不服气地大声道:“讲和个啥,吴三桂莫啥了不起,今日他只不过侥幸取胜罢了,如今纵使他兵临城下,又怎能奈我何,待明日刘某伤事稍好,定能杀他个片甲不留。”

李自成听罢刘宗敏所言,似乎一下就陷入了深深的冥想之中,只是睁着一只似乎黯淡无光的眼睛,默默地静待着众人的意见。

当刘宗敏很不服气地似乎在说着大话的时候,一直站在一旁的李过,便抬头轻蔑地看着他,心里想:就是你这刘宗敏,分来30个宫娥彩女仍嫌不够,还要去抢人家吴三桂的女人,就退一万步说,抢即抢,又怎的要拷刑人家的父亲嘛,弄得那吴三桂竟要来反目雪耻,报仇泄愤,纯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是以,待刘宗敏说完后,他看李自成呆坐在那里又不发话,而其他人似乎又保持沉默,所以,他便站出来大声道:“战倒是该战,我举双手赞成,问题是该如何战,光说大话是没有用的。

前日里,我军出征刚到这永平时,狡猾的吴三桂在这里布下了十三座大营,我率部攻击,轻而易举便一攻而破,原以为那吴三桂不堪一击,事后我方才明白,吴三桂把主力放在了山海关,而这里竟全是些乌合之众,他在这里给我等摆了一个迷魂阵,以滋长我们的轻敌心理!是以,末将以为,我等得全力准备,和那吴三桂决战。”

其时,一直在一旁默默地站立着的李岩则突然大声道:“启禀大王,臣以为,战亦绝非上策,和亦绝非上策,为今之计,不如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人和吴三桂议和,以拖延时间,一面则全力备战,待时机成熟时,则予以必要的反击。关键时刻,我军须退守京师,京师乃社稷之保障!”

他方才说完,宋献策亦大声地道:“讲和本不过是缓兵之计,其根本仍在于战,是以,和是战的必要前提,不和便不能战,只有和,我等方能养精蓄锐,恢复士气,厚积薄发,和便是当务之急。”

宋献策的话使得众文武似乎都大彻大悟一般,不少都点头称是。

其时,李自成一直在一边听着众文武的意见,一边则不断地思考着,遐想着,听罢宋献策所言,他似乎认识到,该是他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他站起身来,威严的目光一扫众人,然后便颇似成竹在胸地大声道:“孤权衡利弊,方此时节,讲和是为上策,惟有讲和,方能拖延吴三桂对我等的进攻,惟有讲和,我等方能积蓄力量,讲和乃当务之急。”

李自成做出了决定,众文武亦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李自成眼见众人似无异议,便顿了顿又大声地:“谁愿去议和?且今夜立马前往!”

他的目光一一地扫过众人,最后他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大顺兵政府主事张若麒的脸上。

他知道,张若麒曾经任明朝兵部尚书,又担任过山海关巡抚,和吴三桂有一些交情,此人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十分精明干练,自归顺大顺朝后,对李自成本人亦算是忠心耿耿。

李自成做出决定,派张若麒前往议和。只是,他像是征求意见却又似乎是不容置疑地问道:“张卿以为谁去合适?”

张若麒感觉到了李自成的目光,他知道,李自成已经瞄上自己了,他问自己谁去合适,很明显,他实在就是要自己去嘛。

于是,张若麒立即便自告奋勇地:“回大王,不才张某愿往!”

“甚好,甚好,张贤卿堪当此任!”

是夜,张若麒立即前往城外吴三桂的大营议和。

这时,时间早已是子夜时分的光景了。

此时此刻,关宁军的统帅吴三桂则正坐在他的中军大帐里怡然自得地闭目沉思。

这一夜,本已十分疲惫的他却似乎难以入眠,他想起自己的一系列变故,想起远在京师而不知究里的爱姬,想起仍被李自成拘押的父亲,他似乎又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本来,他在清兵的配合上,打败了李自成,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无论怎样,他却高兴不起来。

他似乎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越来越担忧。

后边的多尔衮,前边的李自成,更有那位让其沉怀默想的陈圆圆,这一切似乎都使他不能不费思劳神。

今夜,自到达这永平城外包围李自成始,他便一直呆在大营里,发出一道道命令后,又适逢英亲王阿济格过访,好一阵寒喧闲聊,二人就明日的攻击战事进行了认真的磋商,阿济格方才告辞回营。

待英亲王告辞后,吴三桂便一直呆坐在军架上,遐思着那一切的一切。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吴三桂被那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遐想,遂睁开双眼,仿佛不悦地:“啥事?”

那亲兵走至跟前,一边施礼,一边柔声道:“报大帅,李自成派使者紧急求见!”

使者?什么使者?李自成竟要派使者?他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吴三桂的大脑风车似地运转开来。

稍顷,他终于下定决心似地大声命令:“带进来!”

旋即,张若麒便在一名亲兵的带领下走进了这个仍是灯火通明的军帐。

张若麒一边施礼,一边十分谦恭地道:“吴大帅别来无恙,张某拜见来迟,祈大帅海涵!”

吴三桂一看竟是张若麒,知他早已降了大顺,便立时愤怒道:“恙,无耻之徒,有啥脸面来见。”

说完,他即仰望着帐顶自顾自地出神遐想。

张若麒知吴三桂对自己归降大顺很是愤怒,不过,他想,人各有志,关你吴三桂啥事。

是以,吴三桂虽然爱理不理,他却仍是理直气壮地大声道:“吴大帅,张某受大顺王所派,前来和贵军议和!”

“议和?”一听议和,吴三桂很是惊诧的样子,他立即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同样亦在正视着自己的张若麒。

他没想到,李自成居然会来和自己议和。

他想了想,不无嘲讽地道:“议和,议什么和,想当初,李自成灭我社稷,逼杀皇上,夺我爱姬,刑我家父,今日本帅大败于他,再有一战,便可最终消灭于他,本帅誓死复仇,绝不议和!”

这时,张若麒早已成竹在胸,他一边不请自请地坐到旁边的案几上,一边十分释然地分析道:“依目下形势论,大顺军虽然新败,但主力犹存,况且,大顺王正飞檄调兵遣将,大帅断无一战便能消灭我朝,弄不好,兴许会前功尽弃。

张某亦十分明白,一片石一战,关宁军亦同样是元气大伤,区区伤残之旅,又怎能奈得我何?大帅就此一点家底,定是不想赔个精光吧!方此时节,清兵屯驻观望,坐收渔利,纵然大帅要和那满人为伍,难道就不想多留一些本钱?难道大帅有朝一日愿意受制于人吗?”

张若麒此番剖陈,句句是实,句句在理,说在了吴三桂的心尖上。好长时间,他才终于有气无力地道:“议和,怎的个议法?”

“大顺军不日退出京师,回退山陕三边,与大帅以复明之机,从此,大顺大明各自罢兵,各守方土,不让外夷居间得利,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吴三桂明白,李自成已经做了重大的让步。

他认真地思量着,权衡着,好长时间他方柔声地道:“张兄台歇息片刻,待本帅和部将商议妥当,再以实相告,若何?”

张若麒告退后,吴三桂立即命人通知各文官武将来到大帅营帐议事。

不多时辰,众文武便全都被从睡梦中请到了这里。

商议一开始,和与战便分成了两派,各自相持不下。

杨玫及众武将认为:绝不能议和,山海关大战,李自成损失惨重,士气大衰,若再予以致命的一击,便定能消灭李贼。更何况,当初和李自成反目,本就是为了报仇雪恨,眼下再有一战,便能报仇雪耻,定无议和之理。

而胡宗亮和方献廷等一批高级幕僚则认为,议和亦未尝不可。在他们看来,山海关一战,关宁军元气大伤,人马损失过半,无论是面对李自成还是面对多尔衮,保存实力都是甚为重要的。

更何况,将士实在太为疲惫,若以此疲惫之师即使有清兵配合,亦定难保证绝对胜利,既如此,何若如暂时议和,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待将士得以休整,战斗力有所提高,而且还要看清兵乃至多尔衮的情况,再做攻守之策。

很明显,此议恰好和主战派针锋相对。

这样,主战与主和便分成了截然分明的两派,在灯火通明的大帅营帐里,双方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谁都有道理,可谁都说服不了谁,于是,武将文臣,文臣武将,竟相互争得面红耳赤。

那么,作为关宁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报仇心切的吴三桂又怎样呢?

他一边听着下属们的争论,一边则反反复复地权衡着。

他知道,自己对李自成是深恶痛绝的,可以说做梦都在想消灭李自成,更何况,他发起这场报仇雪耻之战不就是要最终消灭李自成吗?

可是,他同样又明白,那来自多尔衮的巨大危险,而关宁军则恰是他吴三桂对付多尔衮,傲视群雄,周旋左右的重要砝码,若是没有了砝码亦就没有了他吴三桂。

就退一万步说,即使他能绝对地消灭李自成,那么消灭李自成以后又怎样呢?他相信,很大可能他自己亦会落得和李自成同样的下场。

一句话,没有实力一切便都是白搭。

于是,反复权衡,吴三桂的天平终于朝着议和一方倾斜了。

当然,这对吴三桂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可他又无可奈何。

最后,吴三桂说出了他的意见:“以目下形势,李自成虽新败,然实力犹存,清兵虎视眈眈,不能不防,保存实力,甚为至要,和方为上。”

吴三桂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的意见,一个带有总结性的意见。

众文武一听吴三桂所言,便都明白,这已经是吴大帅的决定了,赞成议和者心畅释然,主张力战者,大都怅然若失地信服听命,极少数仍想不通者则只能无可奈何地听命服从。

议和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旋即,吴三桂命人请来了李自成的议和使者张若麒,向其正式提出了议和的条件,即:交出朱明太子,陈圆圆物归原主,大顺军立即退出北京,互不侵犯。

张若麒一听,便欣喜异常。和议大功告成,他便连夜飞报永平城内的李自成。

0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