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寄死窑”多残忍?60岁老人被儿女关洞里,不给吃饭活活饿死

修竹崽史册 2024-08-23 14:48:57

湖北的“寄死窑”,颠覆人们的认知。

谁能想到,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竟会存在这样不堪的丧葬习俗。

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子女送到洞里,任其自生自灭。

而这狭窄的洞穴,也就成了当地老人们的最终归宿。

如此骇人听闻的古老习俗,不仅真实发生在我国湖北地区,甚至还被广为流传。

像这般惨绝人寰的送终方式,到底是怎么兴起的?

在秉承孝道为先的社会,“寄死窑”的存在又该是何其残忍?

亲爱的读者朋友,创作不易,作者收入微薄,文中加入了5秒广告,点开5秒后关闭即可免费阅读全文。广告是不收费的,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

01

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走向死亡的结局。

正因结果无法改变,人们便开始追求体面的丧葬方式。

虽说各地区的认知有所不同,使得一个简单的落叶归根,也被弄出不同花样。

好在即便如此,它在本质上还是大差不差的。

当一个人自然或非自然死亡后,才会让死者的家人帮忙张罗身后事。

可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国曾存在着一个令人闻所未闻的丧葬习俗。

那就是来自湖北武当山地区的“寄死窑”,甚至于它还曾盛极一时,备受推崇。

这项丧葬习俗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惨无人道,及突破认知底线的观念,令人不寒而栗。

那么,究竟什么是“寄死窑”?

相信很多拥有湖北IP的人们,对于这个古老的习俗并不陌生。

简单来说,在很早以前的那个时代,老人60岁就已经是高龄了。

他们往往没有了基本的劳动力,却还需要消耗资源,以至于被当地视为毫无价值的存在。

所以为了保证家里的资源能有效分配,老人的子女便会将他们送到,距离家几公里开外的窑洞里居住。

这样的洞穴通常情况都是窄小的,一个正常人想要平躺都很费劲,站立也就更不用考虑了。

当老人被送到对应的洞里后,他的子女会亲自为其砌墙封住一半的入口,留下剩余的一半以便流通空气。

最开始的三天时间,以便老人适应这样的生活,子女会按时按点送吃食过来,但每过一天就会减少一顿饭。

也就是说,第一天尚且还有三顿可食用,到第四天就啥也没得吃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子女每顿都会看着老人吃完,不允许有任何私藏食物的机会。

当不需要再送食物过来后,还会选择一次性将洞口封严,不漏下任何缝隙。

正如你的猜想,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父母快一点死去。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难道这些老人就不会反抗吗?

如此恶毒的习俗,又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参考资料:竹溪新闻网2012年10月24日发布关于《探秘汉江沿岸寄死窑》的报道

02

面对死亡,谁能真的做到无惧。

认真说起来,那些备受“寄死窑”迫害的老人,又有谁是心甘情愿的呢?

可即便是内心不愿意又怎样?

年迈的身体已然无法反抗,加之被长久灌输的思想,只有乖乖赴死才是对子女最后的贡献,否则就是冥顽不灵的“老顽固”。

所以当老人的年纪来到60岁,他们大多也都选择认命。

为了不给后代添麻烦,任由子女将其背到狭窄昏暗的洞穴里,孤独的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毋庸置疑的是,也曾有人想过反抗,但毫无例外都是白费力气。

不只是村里人的唾沫星会淹死人,更何况子女还会在洞口砌墙防止逃跑,身处那个环境,想必任谁来了都是无法逃脱的宿命。

不过,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它并不叫“寄死窑”,反而是“老人洞”,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恐怖气息。

不仅如此,实际上这里并不是老人的最终归宿,甚至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存在。

因为在确定自家老人死亡后,子女会重新将尸体取出来,找个合适的地方进行二次埋葬。

也就是说,“寄死窑”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过渡,但却是承载了无数老人临死前的绝望和无助。

然而,要想了解这可怕的丧葬仪式究竟从何而起,那就要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古麋国”了。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这个古老的国度最早存在于鄂西北附近。

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多少可以赖以生存的物资,时常要为如何填饱肚子而感到烦恼。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便会知道,以前的人们之所以会经常爆发战争,说到底就是为了一口吃食。

而这个时候的老年人都显得十分碍眼,既不能参与国家战争掠夺物资,又不会下地劳作创造粮食。

想要活命还会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在当时的人们心中是不成正比的存在,故而也就衍生出了“寄死窑”的存在。

那么,残忍的习俗又是何时被废除的呢?

参考资料:凤凰网资讯2012年2月26日发布关于《武当山惊现不明窑洞 揭秘神秘“寄死窑”风俗》的报道

03

事实上,关于“寄死窑”的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佐证材料。

或许古人也觉得这样的行为有悖人伦,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也就不愿对其进行专门的记载。

但这些大大小小的洞穴,却是真实存在于湖北武当山一带,时至今日还能找到它的历史遗迹。

没有具体进行的记载,自然也就没有何时取消的相关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弃老”行为是不可取的。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接受的,故而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它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

参考资料:北京青年报2009年9月2日发布关于《湖北武当“寄死窑”证明我国曾有“弃老”习俗》的报道

参考资料:《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发布关于《汉水流域“寄死窑”大文化观系统阐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