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蒸,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技法,也是我们楚菜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所谓“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说到我们湖北的蒸菜,大家想到的可能是侏儒三蒸、竹溪蒸盆、钟祥蟠龙菜之类,但最著名的还是沔阳三蒸与天门九蒸。
1
越过2022,跨到2023,隆冬时节,武汉餐饮协会副会长、元银甲创始人杨元银问我,“明天有没有时间去天门,我的一个徒弟结婚,去参加下婚礼,正好你也可以体验下天门蒸菜宴,很有趣。”想起前些日子两次探访恩施街老方家沔阳三蒸,被蒸牛肉和蒸茼蒿所惊艳,想起网友们争论到底是天门还是沔阳是“蒸菜之乡”的话题,我顿时有了兴致,“好!一起去吧!”
第二天一大早,天寒地冻,据说过两天要下雪。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跟杨元银在汉口黄浦路汇合,附近吃一碗羊肉烩面,大家皱着眉头快速吃完,车上吐槽,“好难吃啊!味精把的太多了!习惯了鱼小杨的宁夏滩羊,现在吃不惯有些地方的羊肉了!”
我们驱车一路向西,九点钟出发,大概两个小时后,抵达天门。天门并不大,但因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岳口镇,位于天门中南侧,所需时间要久一点。岳口镇是天门最大的一个镇,从这里可以南下前往岳阳与洞庭湖,据说岳飞曾屯兵于此,由此北上伐金,故名“岳家口”,简称“岳口”。我们进入的是岳口镇的一个乡村,这里的乡村没有我们北方那样聚集且整齐划一,而是分散零落,街道也是宽窄不等,菜地水塘做插花状,乍看乱糟糟的。
当鞭炮齐鸣时,我们刚好踩点来到。下车,风真大,我穿着羽绒服,双手插兜,寒风不再是我的对手。杨元银讲究风度,只一件黑色薄外套,胸前打一条围巾,冻得鼻涕流……
不管哪儿的乡村,均遵循传统婚礼风俗,三拜九叩之类免不了,女主持人是个胖子,中气十足,声振屋瓦,哪怕这冷的天,也穿着性感的粉色大长裙,她是整个现场最淡定最活跃也最闪耀的人物。其他乡民朋友呢,就是围观的吃瓜群众,鼓掌喝彩,如斯而已。
杨元银告诉我,“你看,那个老爹爹脸上画着花妆,这是此处乡村的特点,叫做‘盘爹爹’。”“盘”,就是“修理戏弄一下”的意思,当地风俗是婚礼时戏弄公公和儿媳,很奇怪的现象。关于酒席,这里要连摆三天,中午与晚上都有,而且晚上宴席要更加丰盛。杨元银告诉我,在黄陂乡村,仅需两天(我们山东简单极了,一餐即可结束)。天门更独特的地方在于下午还有“进茶”一说,就是下午来参加的客人都是“喝茶”的,给了小夫妻家红包,对方可无需还礼。这真是一种有趣的形式。
2
婚礼在进行,宴席的准备工作也在一旁临时搭建的棚子里进行。杨元银说:“天沔一带最著名的就是蒸菜,我们今天应该也能吃到蒸菜,你看那一口口大锅……”我顺着杨元银的指向看过去,大煤炉子上两口大锅齐刷刷在开工,厨师们持勺或铲在挥舞,最里头的就是一个蒸笼屉子,不知蒸的是什么,还有一位总厨在旁监督指点。
等了许久,忙完切菜洗刷的厨工们终于开始做蒸菜了,蒸糯米圆子摆好,两个人抬起前行,顺势扣在之前大圆柱型煤炉的蒸笼上,一屉蒸笼增为二屉,蒸汽瞬间开始弥漫整个简陋的厨房,像寒冬老牛鼻孔喷出的气息。
宴席就摆在这临时搭建的棚子中,棚子是大红喜庆色,是几个棚子拼接起来的,如果人数众多,还可以像火车头挂火车皮一样,一节节的接续下去……棚子很简陋,摆两行桌子,风一吹有的地方没有粘好,会破开一个口子,寒气钻进来,像一把插入心脏深处的刀子。我们好在没有坐在刀子口,而是隔壁的一桌
这一桌人数齐活,我发现是在座有厨师大佬。其中一个是武汉何师傅美蛙鱼头馆的总厨,他睁着两只圆鼓鼓的眼睛,像一只青蛙,大声在餐桌交谈,不愧是有名的气氛组组长。总厨为我们各自倒一杯大红瓶装的粮食酒,客人凑近一问酒香浓郁。总厨今天格外开学道:“我喜欢喝这个,小时候就是喝这个长大的。”有同桌客人说了:“这个酒啊,喝个两三杯酒醉了。今天太冷,喝一点去去寒气,很好!”杨元银也说:“我们黄陂啊,婚宴上也多是这种粮食酒,酒劲大,三杯倒。我老丈人就好这一口,但每次都是浅尝辄止,中午二两,晚上三两,喝到分数,酒杯倒扣在桌上,无论你怎么再劝他,他就是不喝。如今亦是高寿。”
对于这杯酒,很少喝白酒的我起初是拒绝的,浅浅沾一下嘴唇,发现酒香扑鼻,不免后面开始放心喝起来,但也是保持着克制,喝了小半杯。
婚宴的菜很一般,吃的是喜庆氛围,吃的是那种古早的大碗菜的回忆。我们吃到了蒸牛肉、蒸鳝鱼、粉蒸肉、珍珠牛肉丸等,大饱口福。蒸牛肉里有豆瓣和花椒,蒸鱼则有花椒来去腥,泡蒸鳝鱼少不了黑胡椒,珍珠牛肉丸,就是牛肉丸外裹糯米蒸制,我以为是全场最佳。可谓,一物一格,一菜一味。
与老方家的沔阳三蒸一笼笼蒸的出现不同,天门婚宴上的蒸菜,没有餐馆出品的小而精致,不仅是大瓷碗,而且每一个碗底都是留有汤的。
蒸肉的打底,有土豆、莲藕、红薯等多种,我之前在老方家吃的是粉藕与红安红心苕合拼的,但婚宴上一定不能用“苕”,这是骂人的话,乡亲们见了要掀桌子的。而且,天沔一带的蒸菜,多给锅边醋,即著名的干驿米醋。
干驿,也写作乾驿,是天门的一个古镇,明代为驿站,人杰地灵,明清时期多出登上庙堂的人物,后千年繁华在抗战时焚于战火,甚是可惜。该镇以出产米醋著称。米醋,不同于山西陈醋,是由米酒转化而来,而且制醋过程中要加入麦芽糖,专为蒸菜定制。
传菜员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天冷戴一个耳罩保暖,臂力强的男士将装了六碗的盘子聚过头顶,沿着两行桌子空出的长廊,径直前行到底,一桌桌分发;女士呢,就慢悠悠略带吃力地端盘子啦!
蒸菜系列最后上的是一道“奇菜”,乍看是泡蒸鳝鱼,仔细一看还有大半碗毛血旺,难道是厨师的创新菜吗?后来跟婚宴人家聊天,大家推断可能是鳝鱼不够了,师傅干脆做一些毛血旺,将两者进行了合拼……
你别说,很多菜肴都是这样拼凑发明出来的,我怀疑片哥以前经常提及的蹦蹦烧鳝鱼也是这样无意偶得之,只是此次泡蒸鳝鱼跟毛血旺的合拼是失败的罢了。
湖北乡村酒宴,讲究“八大碗”、“十大碗”、“十二大碗”,不一而足。如汉阳升官渡早年的乡村酒宴是“八大碗”,有圆子、酥鱼等,天门乡村的婚宴是“十大碗”,我们这次吃到多半是蒸菜,只有开头有羊肉焖胡萝卜、小碗河虾,结束有一道肉丝炒榨菜,米饭是干蒸,的确是这边的奇趣,每一粒米保持着更加原始的小个头,而不是膨胀感,胃口不好的人不敢轻易尝试。
3
北方人蒸主食,南方人蒸肉菜。这是南方与北方在“蒸”这个领域的大不同。
片哥告诉我,不止湖北多蒸菜,连同他的家乡景德镇也有不错的蒸菜,比如我们在老方沔阳三蒸吃到的蒸茼蒿,这在景德镇叫做菊花菜。粉蒸牛肉,在四川也有,叫做笼笼蒸牛肉,张大千很喜欢,出品有所不同,他的心得是,加自炕自舂的辣椒面与花椒面,起笼时放下去,再加芫荽,取其活鲜味。最好再买来有名的椒盐锅魁,夹粉蒸牛肉一起吃,风味绝佳。至于浏阳蒸菜呢,则属于另一流派。
回到我们湖北的蒸菜名城,仙桃与天门对于“蒸菜之乡”的争论。
沔阳,地处沔水之阳,是仙桃的古称。其实,古沔阳区域甚广,包括如今的仙桃、汉阳、汉川、天门、监利、洪湖和潜江均属沔阳。当地人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
如今的沔阳三蒸,以粉蒸为主要技法,清蒸、扣蒸等多种蒸菜技法并用,当地民谚“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笼不成席”。沔阳三蒸,其实并没有具体指哪三样菜,这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三鲜”一样,是一个笼统的叫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如果硬要讲清楚“三”,大概指蒸畜禽、蒸水产和蒸蔬菜的总称,也就是蒸鱼、蒸肉和蒸菜。而要是说到蒸法,那更不止三样,粉蒸、汤蒸、清蒸、炮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旱蒸……
据考证,京山屈家岭、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3000年前的㕏坯,乃蒸笼之祖。故而,与沔阳相接的天门,在蒸方面亦是不落下风,号称有二十多种蒸菜技法,尤其是泡蒸鳝鱼享誉荆楚。当地老饕告诉我,除了淋干驿米醋外,天门的泡蒸鳝鱼,底料要放锅盔和洋葱,还要淋猪油二次蒸。
其实无所谓,谁家第一,都是旧时沔阳区域,承继传统,同出一脉。
大家也许好奇为什么湖北菜多蒸菜。我们的猜测是:第一,蒸菜可节省燃料和油,“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代柴是最缺也最重要的,蒸菜相对于炒菜,一次性可出很多碗,节省燃料;第二,沔阳商业发达,有“小汉口”之称,餐饮需求旺盛,人们消费能力强;第三,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湖北人可选择的蒸食很广泛,肉类、鱼类、蔬菜,无物不可蒸;第四,江汉平原水泽纵横,人们多有打渔为生者,吃饭没有准点,冬季湿冷,一笼蒸菜热气腾腾快速上桌,顿时就暖和起来了。
如今,因为用料简单,保留原汁原味,适合清淡饮食理念,沔阳三蒸也好,天门九蒸也罢,均备受人们喜爱,这个古老的做法,还在继续延续传承下去。
此时,我们来到了旧历年的终点,也是兔年的起点,朴实的中国人准备隆重地祭拜,并习惯性在这时讨个口彩。包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家庭聚会上摆一条鱼,“年年有余”;端一碗圆子,“团团圆圆”;上一盘炸春卷,“咬春”;立春之时,泡一杯菊花菜,可以“清肝明目”;广东人吃猪脚,叫猪手,“发财就手”;一大盆盆菜,“盆满钵满”。吃蒸菜呢,那就可以“蒸蒸日上”。在这里,祝愿大家春节安康,爱情美满,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舒怀
图片: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