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王杰8年的未婚妻:为其照顾父母不愿“改嫁”,后来过得怎样

文史菇小瑜 2024-06-13 11:24:32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2010年,山东省金乡县,辛庆文老人手握王杰烈士的血衣残片,走进王杰烈士纪念馆。

这片布料上,45年前的鲜血仍依稀可见,诉说着一段英勇与牺牲的往事。

王杰这位为救人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留下了未婚妻赵英玲。

在王杰离世后,她选择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始终没有忘记对王杰家人的责任和对王杰的思念,为其照顾父母不愿改嫁。

童年和少年时期

1942年,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王儒堂是个勤劳的农民,而母亲也在家里操持家务,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

由于王儒堂的哥哥多年无子,王杰在出生后不久便被过继给了伯父王廉堂。伯父王廉堂是一名教师,对王杰寄予厚望,悉心教导,使王杰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伯父的教导下,王杰不仅学会了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还从伯父那里听到了许多志愿军的英雄故事。

那些关于保家卫国的壮烈事迹深深地烙印在王杰幼小的心灵中,培养了他浓厚的军人情怀。

1957年,花鼓村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洪水灾害,洪水肆虐,整个村庄陷入危难之中。年仅15岁的王杰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救援队伍,和大人们一起抢险救灾。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王杰表现得尤为勇敢,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村里生产队的落水马匹,这一英勇举动在村民们中间传为佳话。

同年,王杰与同学赵英玲定亲。赵英玲理解并支持王杰的志向,她深知王杰心中那份强烈的军人情怀,两人决定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1961年8月,19岁的王杰从金乡一中毕业后,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选择了应征入伍,朝着实现他多年来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入伍前,王杰与赵英玲前往照相馆,拍下了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

部队生活

王杰进入济南军区装甲师部队工兵营1连6班后,开始了他的新生活。起初,面对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严苛的纪律,他感到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看到技术兵们驾驶坦克、汽车时,他感到工兵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光辉,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指导员看出了王杰的困惑,没有贸然批评,而是推荐他阅读《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王杰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指导员的引导和这些文章的启迪,让王杰对工兵的职责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部队的训练生活中,王杰逐渐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决心。他不仅认真完成日常训练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军事知识。为了给战友们上好一堂训练课,他常常在夜里打着手电在操场上实地操作,反复练习每一个细节。王杰的努力和勤奋很快得到了回报,他在短短两年内取得了工兵五大专业技术“满堂红”的优秀成绩,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尽管取得了不少荣誉,王杰并没有因此自满。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主动向排长检讨了一次为了争夺荣誉而进行的不正当行为,并将这次事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里。

王杰不仅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色,在实际任务中也总是冲锋在前。1963年8月,河北省遭遇洪涝灾害,王杰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救灾。在救灾现场,王杰和战友们几乎不分昼夜地执行各种救援任务。一次抢运被困木料的任务中,由于水位过高且夜晚视线不佳,前往木料场的路凶险难辨。带队领导决定派出一名尖兵前去探路,王杰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危险的任务。

在一次冬季的日常训练中,部队需要在冰冻的河面上完成打桩架桥的任务。面对寒冷的天气和危险的环境,王杰第一个冲进冰冷的水中,带领战友们完成了任务。

虽然王杰已经在部队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当他得知父亲王儒堂和母亲在内蒙古的健康状况不佳时,他心中十分挂念。为了不让王杰分心,未婚妻赵英玲只身前往内蒙古,替他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赵英玲的无私付出,让王杰能够安心在部队里训练和工作,赵英玲的默默支持也成为了王杰奋斗的动力。她不仅要处理家中的琐事,还要时常向王杰汇报家里的情况,给他鼓励和支持。

王杰在部队里逐渐成为了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优秀士兵。由于他的勤奋和无私奉献,他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入伍的第三年,他荣升为副班长。这时,连队里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王杰。”

英勇牺牲

1965年7月,王杰所在的部队来到江苏省邳州市张楼乡进行拉练。在短暂驻扎期间,部队接到当地县武装部的邀请,为新设立的民兵地雷班进行培训。王杰作为连队中的优秀班长,被选中前去为民兵地雷班进行短期培训。

在前期的理论课程中,王杰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民兵们。由于王杰为人细心,又是部队中少有的初中毕业生,因此课程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仅两周后,民兵们就迎来了最后一节课:地雷实爆训练。因为当时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王杰决定在乡政府旁的一条土路上进行。

在实爆训练开始前,王杰特意交代民兵们围成一圈,牢牢护住绊线雷的长引线,以防意外发生。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就在王杰全神贯注地完成接雷管的步骤时,不知是谁不慎碰到了引线。王杰迅速察觉到危险的存在,他毫不犹豫地扑向地雷,紧紧压住了即将爆炸的雷管。瞬间,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王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身边的12名民兵及周围的行人,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王杰的英勇牺牲,震动了整个部队和当地群众。消息传到部队后,战友们纷纷赶到现场,看到满身是血的王杰,战友辛庆文更是痛哭不已。他把王杰揽在怀里,用从王杰裤脚上撕下的布为他擦拭脸上的血迹,一边颤抖着说:“咱回家,我带你回家。”然而,辛庆文的话最终没能实现,在当地群众的强烈请求下,部队决定将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

两天后,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1965年9月16日,王杰所在部队的党委,根据王杰生前的意愿将其追认为正式党员。同年11月,国防部将王杰生前所带领的班更名为“王杰班”。

王杰的牺牲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树立了英雄的丰碑,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部队和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王杰,在王杰牺牲的地方,修建了王杰纪念碑,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们前来悼念,缅怀这位年轻的英雄。人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了解了王杰的英勇事迹,学习他的高尚品质。许多青年受到王杰事迹的感召,纷纷投身到军队和各行各业,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未婚妻的坚守

王杰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时,赵英玲正忙于照顾王杰的父母。得知未婚夫的牺牲,她感到天塌地陷,但她仍然坚持在王杰父母身边,尽力照顾二老的生活起居。每天,她为王杰父母准备三餐,打扫家中,陪伴他们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英玲逐渐接受了王杰已经离开的事实。然而,她从未停止对王杰的思念。每年,赵英玲都会带着王杰父母前往王杰的墓前祭拜,献上鲜花,默默地为他祈祷。她还会整理王杰生前的物品,将他留下的点滴回忆珍藏在心底。

王杰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日益不佳。赵英玲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常带他们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她每天忙碌于家务和照顾老人之间,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在王杰父母的晚年,赵英玲更加尽心尽力。她请来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协助她一起照顾老人,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每逢节假日,赵英玲都会精心准备一些老人喜欢的食物,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节日氛围。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杰的父母越来越担心赵英玲的未来。他们不希望她因为照顾自己而耽误了终身幸福。于是,他们多次劝说赵英玲,希望她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尽管赵英玲心中仍然对王杰充满感情,但她逐渐理解了老人们的良苦用心。

在王杰父母的多次劝说下,赵英玲终于同意考虑再婚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她决定尝试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在王杰父母的支持下,赵英玲最终结识了一位同样善良、体贴的男子,两人相知相爱,组建了新的家庭。

再婚后,赵英玲依旧没有忘记王杰和他的父母。她时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去看望老人,继续照顾他们的生活。

每年,她依然会在王杰的忌日和清明节前往王杰的墓前祭拜,向孩子们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

赵英玲的再婚生活虽然忙碌,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王杰家人的关爱。她的丈夫也理解和支持她的选择,陪伴她一起履行对王杰父母的承诺。

参考资料:

钢枪与玫瑰(图).光明日报[引用日期2022-12-16]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