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凤临阁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8-03 17:38:39

凤临阁位于大同城大西街的九楼巷内。早在明代时,凤临阁是大同府内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店。世人广为流传的“游龙戏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小店由李家兄妹二人经营,门面虽然不大,但饭菜可口、店面整洁

李家兄妹本是梅龙镇(今山西大同煤峪口)人,父母相继去世。于是人变卖家产,来到大同,以经营这家小酒店为生,日子过得清贫、忙碌。

兄妹一人相依为命,哥哥名叫李虎,妹妹人称凤姐。李虎性格直爽、勤劳节俭,风姐待客热情、童叟无欺。小店生意日渐红火,慢慢有了名字,叫“久盛楼”

话说15岁的朱厚照于1505年继承皇位,称武宗,年号正德,人称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位昏庸无道的皇帝,每天沉溺于酒色之中。

他厌恶朝政,喜欢骑射游猎。每次出宫都由太监刘瑾陪伴他玩乐,刘瑾等人仰仗皇帝的恩宠飞扬、陷害忠良、掠夺民田,民间怨声载道。

一日,刘瑾等人您惠皇帝出宫玩乐,正德便以巡边为由私自出宫。谁知,巡关御史张钦以关外战事混乱闭关为由拒命劝阻,迫使正德未能出关,史称“御史三疏”。

然而,正德玩兴正浓,不听百官劝阻,一意孤行,微服潜出居庸关。八月的塞外,秋高气爽,田野上玉米飘香,高梁泛红,一片丰收景象。

正德乔装西行数日,来到大同府。只见市繁荣,街道整洁,不觉游兴大增。

他信步来到清远街(今大西街),远远看到寺院巍峨,署森严,里坊整齐。九楼巷内更是人头动,十分热闹,于是便随着人群走进巷内。

这是一条不宽的小巷,两侧店铺林立,耳边不时传来叫卖声。一座二层小楼前,“久盛楼”的幌子十分醒目,缕缕饭香随风飘散。

顺着香味,正德走进“久盛楼”,凤姐面带微笑迎了上来,热情招呼这位客官。只见这位来客衣着考究,满面春风,气度不凡。

凤姐将他请上二楼刚一落座,就双手捧着一碗清茶送到他面前,正德被茶香陶醉了。

皇帝手捧清茶仔细端详这位姑娘,芳龄二八,聪明于练,仪态端庄,走起路来如风摆荷叶,别有一番风韵。

凤姐的美丽娇艳令正德眼前一亮,尽管后宫佳丽三千,但眼前的这位美人更让他动心。于是正德呼来凤姐,点了一桌颇具大同风味的酒菜。

皇帝一边吃菜喝酒,一边紧町着继续招呼客人的凤姐,只见小女子不卑不亢,热情周到。于是正德再唤凤姐增加酒菜,并追问姓名,风姐答道:“奴家姓李,人称凤姐。

正德随口赞道:“好一个凤姐儿,风兮凤分,应配真龙。”风姐听后满脸差红,躲进内屋。正德独自饮酒。不一会儿,他感到十分无聊,就用筷子敲着桌子,大声褒喉要让凤姐陪他饮酒。

凤姐听后十分不悦,掀开门帘走了出来,正色说道:“客官此言,甚是无理,奴家非比青楼女子,客官休得胡搅蛮缠,请自珍重才是。”说罢凤姐又要抽身回内屋。

不料正德假装醉酒,起身离座拉住凤姐的衣袖,风姐奋力反抗,大声斥责道:“你是什么人,竞敢如此放肆!”

凤姐的恼怒使正德皇帝更加喜爱这位泼辣而又锋芒毕露的小美人,拉住凤姐的衣袖不撒手。小店内的其他客人怕惹是非,于是纷纷离去。

瞬间,楼上就只剩下凤姐与正德皇帝二人,正德问道:“当今世上,何人为尊?”

风姐回答:“谁人不知皇帝最尊。”正德胸脯一挺答道:“寡人就是当今皇帝。”凤姐道:“谁听你胡说八道,你再不松手,我可喊人了。”

正德继续纠缠,风姐直言相拒。凤姐的不卑不亢令正德皇帝十分无奈,只好擦起便服露出赤金蟒服与玉,现出自己是皇帝的真实身份。

凤姐见状急忙下跪给皇帝请安,正德亲手将风姐扶起。在“皇恩浩荡”的威力下,凤姐只得半推半就,演绎了一段为世人所传颂的“游龙戏凤”的故事。

当时大同城有个有名的无赖叫王龙,此人仗着父亲在京城做官,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吃喝缥赌样样俱全,成为大同城一霸。

他对凤姐舰已久,无奈凤姐总是正色以对,使他无法下手。当他听说有个京城的客人在久盛楼滞留的消息后,便带着一帮打手前去寻。

王龙来到久盛楼前,一脚踢开大门,破口大骂:“什么人敢在大爷的地盘上撒野?”正德哪里受过这样的污辱,闻声下楼,与王龙等人理论起来。

王龙看到来人气宇轩昂,心里很是不高兴。说着说着,便与正德动起手来。正可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正德虽自幼习武,但面对武艺高强的王龙及众多打手,渐渐有些体力不支。

于是,正德摘下腰间金牌,派李虎到不远的大同总镇署,调兵救驾。大同总兵见到金牌,立即带兵将九楼巷团团围住。

王龙等人见势不妙,翻身跳下酒楼,从后门越墙向窖子巷逃跑。据说窖子巷内有一口窖子,为当年作战时的暗道,可通往城西的小站村。王龙急忙钻入窖子,企图借暗道逃命。

总兵的马队早已等在小站村的窖子口,王龙刚一露头就被抓了个正着,跟随他的爪牙也无一漏网。

由于王龙作恶多端,被处以极刑。据说用他的皮还做成一面大鼓,悬于鼓楼之上,每晚敲出“王龙、王龙”的声音,以警示后人。

再说正德皇帝,整天沉浸在大同的山水美色中,不思回朝,不问朝政。朝中文武百官连连上疏,声称“国不可一日无主,朝不可一一日无君”

正德恋着风姐,无心回銮,口口声声要封风姐为嫔妃。凤姐自知命微福薄,不愿受封。言道:“贼妾福薄命微,无望显贵,但愿下早回宫阙,以万民为重。

在凤姐的规劝下,正德决定返京。凤姐兄妹随行至居庸关下,时逢大雨,凤姐不幸身染重病,自知来日不多,声泪俱下地劝正德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

不久,凤姐便在居庸关下去世。正德悲伤至极,厚葬凤姐于居庸关西。

下葬后的第一天,坟丘上长满白草,正德亲至坟前,感概万于。当地人将凤姐的坟称为“白冢”,后成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

为了纪念深明大义的李凤姐,正德下诏将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经过修茸,焕然一新,聘请名师掌厨,使凤临阁代代相传,久盛不衰。

1900年8月30日,慈禧偕光绪西逃,路经大同,驻踏总镇署,大同知县命的赞誉,使凤临阁再次声名远扬。

20世纪30年代,北京至绥远的铁路开通,每到周未,名人学者在大同考察之余,都要到这里用餐,“百花稍麦”、“金风卧雪”、“于榨黄酒” 等酒菜备受青来。

如今的风临阁美轮美免、气势恢弘。在风临阁内观景、看画、品酒、忆凤,道不尽的人间真情在其中。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