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一个人的幼年,就无法了解其成年。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提起网球这项运动,很多人自然会想起网球冠军李娜。
1996年,李娜14岁。
这年8月,她从外地参加完网球比赛,回到武汉的家里。
推开门,她发现父亲变成了一张黑白遗像。
她嚎啕大哭。
扑倒在地。
她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
她向母亲大吼:“为什么这么大的事,不告诉我?”
妈妈泪光闪闪,对她说:
“这是你爸爸的意思,他不希望影响你比赛。”
父亲临终前,给她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让李娜终生难忘。
这封信,也成为李娜努力拼搏的动力。
李娜1982年2月出生于武汉。
她的血液里似乎早已流淌着运动的基因,因为她的父亲曾是湖北省羽毛球队的运动员。
退役后,父亲李盛鹏就在武汉一个中学当体育老师。
李娜的母亲在一家公司当出纳。
李娜出生时,中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父母只生了她这一个孩子。
虽然是独生女,但父母对她并不溺爱。
4岁时,父母就寻思着该如何培养李娜。
最初,李娜看着别的小朋友弹钢琴,她表现出了兴趣。
父亲就花了1万多元(那时工资才几百元)买回来一架钢琴。
一开始,李娜还有点兴趣,但不久之后,新鲜期一过,她死活不愿意学钢琴。
一坐在钢琴前面,她就哭闹。
母亲只能无奈地叹气:
“你这娃,我们省吃俭用才买了钢琴,还花钱请老师,你倒好,不乐意学。”
还是李娜的父亲比较开明,说:
" 孩子对钢琴没兴趣,也不能强求。
我们再观察下她对什么感兴趣。”
6岁的时候,李盛鹏想看看李娜对自己的老本行--羽毛球是否感兴趣。
他就带着小小的李娜到了球场,教她打羽毛球。
李娜此时已经显示出对运动的喜爱,父亲心里自然很高兴,看来后继有人了。
练了一年羽毛球后,武汉业余体校的一个网球教练注意到了李娜。
她觉得李娜更适合打网球,于是就对李娜的父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之后,李盛鹏就让女儿专门去练习网球。
从家里到体校有5公里,李胜鹏每天早上凌晨5点,准时喊李娜起床,
简单洗漱一下,然后陪着她从家里跑到体校。
早晨的训练结束后,李娜还要去学校上学,学习文化课。
下午放学后,又从学校到体校接着训练。
训练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还要写作业。
小小的李娜能够坚持下来,多亏了父亲在身旁的陪伴和鼓励。
作为一名前运动员,李胜鹏深知运动员之路充满了艰辛,
但他依然希望女儿能战胜困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争光。
风雨无阻,
咬牙坚持,
努力拼搏,
她逐渐在网球方面,显示了实力。
那时,好的网球教练非常少,学费也比较贵,但李娜的父母省吃俭用,挤出学费让李娜去学网球。
1996年,李娜14岁,是她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一个年头:
这一年,她被选入湖北省网球队,
也是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
其实在1995年,李盛鹏因为身体极度不适,到医院检查,被查出了先天性血管狭窄,之后在医院住院、做了手术。
但李盛鹏为了让李娜专心训练,他和妻子商量,不要将自己的病情告诉李娜。
做了手术后,李盛鹏的病情依然反反复复,为了治病,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消耗一空,还债台高筑:
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但病情依然在恶化,到了1996年8月,李盛鹏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他在病榻上,给女儿写下了一封信:
“娜娜:很抱歉,爸爸不能继续陪你了,
此后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努力了。
“当运动员很辛苦,压力也非常大,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坚强地走下去。
希望你好好训练,争取将来拿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
当李娜看到这封信时,她泪流满面。
最初,是痛彻心扉,
然后,是孤独无助,
接着,她失魂落魄。
此后,人生该怎么走?
当她慢慢接受了父亲去世的现实后,还有更加让她伤心的事:
父亲去世一年多之后,母亲就再婚了!
她感到愤怒,
亦感到痛苦,
更无法理解。
她无法喊一个陌生的男人为“爸爸”,
对于她来说,自己的爸爸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任何人无可替代的。
她开始叛逆,
节假日,她也呆在队里,不愿意回到母亲那里。
幸好,有一个比李娜大2岁的男孩,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孤独无助的李娜,
他就是网球队里的姜山。
姜山同样出生在武汉。
他比李娜大2岁,身高1.84米,是湖北省网球队的队员。
李娜被选入省队的第二年,教练就安排15岁的李娜和17岁的姜山练习混双。
每天训练在一起,两人逐渐熟稔起来。
刚开始配合时,李娜对高大帅气的姜山怀着一股崇拜之情。
姜山性格很开朗,很喜欢笑。
他了解李娜14岁就没了父亲后,他在心里对李娜不禁产生了怜惜之情。
姜山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着李娜。
他在李娜身上,看到了一股女孩子少有的拼劲。
在完成教练要求的练习时间后,李娜还常常要求加练。
她之所以这么拼,有两个原因:
一是爸爸临终的那封信,对她是一股强大的动力,
另一方面,父亲去世后,家里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她希望拿到奖金,帮助家里还掉债务。
90年代,几万块是一笔不小的钱。
经常结束练习的时候,省队的食堂早已关门。
而此时两人早已饥肠辘辘,姜山就笑眯眯地问李娜:“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
然后,姜山就骑着自行车,载着李娜,一起去觅食。
那时的李娜,因为身边有姜山的陪伴,她才不至于一直陷入失去父亲的悲痛中。
她对姜山也越来越依赖了。
姜山在生活上对李娜非常关心,显示出柔情的一面,
但一起训练时,他又非常严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建立起了难得的默契。
1998年春节前几天,省队放假了。
其他的队员都陆续回家了,只有李娜磨磨蹭蹭地呆在宿舍里。
姜山得知后,从家里回到了宿舍。
一开始,他也没直接劝说李娜回家,他就陪着她一起练球,然后去吃美食。
之后,姜山耐心地开导李娜,对她说:
“不管与家人有多大的隔阂,都要回家过年,
你妈妈再婚不影响她对你的爱, 不要让你妈妈伤心。”
除夕的前一天,姜山将李娜送到了她的母亲那里,他才放心地回自己的家。
李娜回到母亲那里,她觉得自己无法融入母亲新建立的家,
她也不愿意面对继父,
总之,她觉得尴尬。
才大年初五,她就提前回到了省队。
姜山知道后,也提前赶了回来,还从家里带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李娜。
1999年,李娜顺利入选国家网球队。
此时,她17岁。
此后两年时间(1999年-2001年),李娜开始在国际网球比赛中发力:
一连拿下了3个女单冠军,
一共获得了8次女双冠军。
她如同网球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
绽放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娜一人包揽女单、女双、混双的冠军。
此时,她19岁。距离父亲去世,已经5年。
她多希望父亲能看到这一天,可惜,父亲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多少个夜晚,她一个人偷偷躲在被窝里思念父亲。
她知道不辜负父亲最好的方式是,继续努力,争取拿到世界冠军。
但是,2002年夏天,男朋友姜山退役,她竟然做出了一个负气的决定。
姜山退役是因为伤病,而李娜在当时,完全还可以再拼搏几年,
但是她率性地提交了退役申请。
还没等到领导审批同意,她就擅自离开了省网球队。
原来,姜山退役后计划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学习,
李娜为了爱情,她打算追随男友。
2002年9月,李娜和姜山一起到华中科学大学,做回了学生。
他们一起憧憬着,毕业后去做体育记者,从事传媒工作。
2002年到2003年,李娜和姜山在大学里度过了一段非常自由、甜蜜的时光。
要知道,李娜从6岁就开始学习网球,一直训练强度很大,几乎没什么自由的时间。
周末的时候,姜山还是会陪着她去吃美食,去景点玩,也会陪着她打网球,
不过此时只是当做一个爱好,而不是为了比赛。
李娜此时才20岁出头,沉浸在幸福的爱情中,她的野心还没有显现出来。
2004年,中国申奥成功。
国家网球队非常希望李娜复出。
当时,相关领导主动联系李娜,希望她能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但李娜一口回绝了。
省网球队的领导只好采取迂回路线:
他们找到姜山,希望他能说服女友李娜复出。
姜山知道李娜是个倔脾气,如何劝她复出,他也动了一番脑筋。
他对李娜说:
“我觉得你有潜力,说不定能拿个奥运冠军。
这样对我们俩的未来也有好处。”
“你爸爸要是在世,也会劝你再去试试的。”
李娜最终被姜山说动了。
是姜山后面那句话起了作用。
是的,她知道如果父亲还在世,一定会鼓励她去参加奥运会。
从小,爸爸就教导她:
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也不要轻易放弃。
人生就是一个拼搏、努力的过程。
不久,李娜就从华中科技大学申请了休学,复出为奥运备战。
当时,国家队特意为李娜安排了4名专职外教,
但李娜性格很火爆,这4名外教都无法和她配合下去。4名外教,最后都灰溜溜回了国。
如此一来,李娜就没了教练,但没有教练,肯定是不行的。
国家队领导问李娜:
“ 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教练,我们帮你去找。”
李娜此时毫无犹豫地提出:
“我想让姜山当我的教练!”
领导一开始有点左右为难:
“姜山不是你的男朋友吗?
情侣在一起,肯定容易分心,这会影响训练效果啊。”
但李娜对领导说:只有姜山懂我。
因为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领导就决定试试看。
没想,姜山给李娜当教练后,李娜的状态出奇地好。
在李娜眼里,姜山是世界上最懂她的人。
无论她发起脾气来,如何冲,
嘴里蹦出的字眼如何难听,
姜山都会包容她。
姜山也懂得最大限度地激发她的潜能。
在训练时,他们只是目标一致的盟友。儿女私情,早已抛在脑后。
这对情侣,无论是事业目标,还是生活,都早已融为一体。
2006年,李娜24岁,她和姜山去领了结婚证。
非常低调,
异常简单,
只花了9.9元,办了个结婚证。
然后两人回到了食堂一起吃饭。
但幸福洋溢在彼此心中,与外在的物质、婚礼形式都无关。
与姜山结婚后,李娜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网球训练。
她也不断地突破自己,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2007年3月,李娜成功打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16强
美国迈阿密网球公开赛上,李娜更加厉害,她杀入了8强。
李娜非常拼,在比赛中,她的一根肋骨摔裂了,但她很坚强,接受治疗后,她又继续回到了训练场。
姜山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陪伴她,给了她无尽的支持和关爱。
2008年奥运会上,李娜夺得女子单打第4名。
别看只是第4名,但这是我国网球运动员首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这个成绩,已经让中国很多球迷热血沸腾了。
之后,李娜决定单飞,以个人身份参加各种赛事。
2009年,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同意了她的这一申请。
李娜脾气火爆,是出名了的。
2012年,悉尼网球公开赛半决赛,首盘李娜1:6惨败,姜山走到李娜面前,本想安慰下她,
没想李娜对着姜山大吼道:
“你要是看不下去,就滚出去!
你觉得我打得丢脸是不是?”
好几次,电视里转播了李娜吼丈夫的镜头,但姜山一点都不生气,
他心疼李娜。
他知道人无完人。
他知道李娜心里压力非常大。
换做一般男人,听到妻子叫自己滚,估计这关系也就完蛋了。
但是姜山太了解李娜了,
他自己也曾是网球运动员,也曾参加过比赛,知道那种压力是何等大。
面对李娜的发飙,姜山往往一笑了之。
李娜虽然脾气爆了点,但总体还是通情理的,事后她还是会与姜山说说笑笑,很多事情又很依赖姜山。
还说自己永远不会换掉姜山。
李娜比赛的奖金,她都交给姜山去打理:
截至2014年,李娜的奖金收入有1.6亿美元左右!
2016年,李娜仅品牌代言费就超过2000万美元。
将这么多钱财交给姜山打理,这代表着,她对姜山的信任。
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是最最信赖对方的人。
2011年5月,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经过一番厮杀,最后夺得了女单冠军。
法国网球公开赛属于国际四大网球公开赛之一,有100多年的历史。
3年后,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32岁的李娜又获得了女单冠军。
由此,她奠定了自己在国际网坛的地位。
她也是首位入选澳网名人堂的亚洲球员。
不过当年(2014年)9月,李娜选择了退役。
此时的她,多年参加训练,身上也有很多伤病,加上年龄也到了30多岁,体力已经不敌20岁出头的运动员。
退役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她到了该生孩子的年龄。
退役的第二年,李娜生下了粉粉嫩嫩的女儿。
2016年12月23日,李娜又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
孩子的到来,意味着人生新的阶段到来,也让夫妻间的感情更加牢固。
姜山依然很包容李娜。
李娜结婚16年,从来没有做过饭。
就连公公婆婆也没改口,依然叫伯父伯母。
也没有主动去拜见公公婆婆。
而姜山对此一点都不介意,公公婆婆也不介意。
公公婆婆甚至心里很怜惜李娜:
他们觉得李娜14岁就没了爸爸,母亲不久后又再婚,
她能取得后来的成绩不容易。
公公婆婆还让自己的儿子姜山,对李娜要好一点。
李娜14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早逝,此后,她想喊一声爸爸,都没有机会。
结婚后,她也一直忙着比赛,根本无暇考虑生活方面的私事。
不去拜见公公婆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结婚16年不做饭,也很容易理解:
1、她从小就投入训练和比赛中,没有时间学做饭。
2、她的时间要花在更加有价值的事情上
3、凭李娜夫妻的身家,家里请几个保姆几乎是零压力,所以不做饭也正常。
李娜14岁失去爸爸,24岁结婚成家,这中间足足有10年的时间。
按照习俗,一般管公公叫“爸爸”,
但是,姜山的父母很通情达理,如果猛地让李娜喊公公为“爸爸”,可能会触景生情,让她想起早逝的父亲,
所以就依李娜的习惯,还是叫“伯父”。
一家人,重要的是相互理解,而不是形式。
虽然对公公婆婆的称呼没改口,但实际上早已是一家人。
李娜嫁给姜山时,他们没让姜山的父母出任何钱。
两人只是简单的领了一个结婚证。
李娜比赛获得的奖金收入,她都交给姜山打理。
买房、买车,投资,给双方长辈多少钱,都是姜山在打理。
当然,姜山会提前和李娜商量。
理财、家里各种事务非常繁琐,姜山担当了这些杂事,然后让李娜能够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网球事业。
李娜退役后,她也一直活跃在各种网球公益活动中,还筹备建立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
2020年,李娜还担任了中国网球巡回赛的形象大使。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李娜和丈夫毫不犹豫地捐出了300万元。
父亲的早逝,对李娜的性格有一些影响,她背负了同龄人更多的压力,但她又是幸运的: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父亲和丈夫,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李娜的人,
都是竭尽全力去滋养她的人。
也给了她无尽的支持。
从这点看,李娜又是幸运的。
她曾经历父亲早逝、家里债台高筑,但她如今活成了人生赢家。
在一些方面,李娜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网球职业生涯中,她脾气火爆、不愿服务队里的决定
成名后,执意选择单飞
结婚十几年,从不拜见公公婆婆,也不改口叫“爸爸妈妈”。
这招来了一些人的非议,
有些人觉得她比较狂妄, 有些人觉得她不够尊重长辈。
如果你深入了解她的原生家庭,以及成长历史,
了解她在背后如何疯狂的训练, 一次次面对比赛的压力,
也许你就能理解她为何会这样。
相反,你会被她的坚强、率真、乐观而感动。
祝他们一家四口在以后幸福快乐。
也期望李娜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网球后备力量。
END 点个赞吧,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关注我@Linda时光之心,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琳黛), 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家族沉浮、个体际遇的真实故事。
欢迎点赞、评论、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时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云卷云舒。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
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