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圆明园,那可是中华民族心里的意难平。
因此,有这么一个人,就直接被钉在了耻辱墙上,跟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紧紧绑在了一起,他就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额尔金。
想当年,额尔金带着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得那叫一个欢,最后一把火,又把个万园之园烧成了废墟。
可是这家伙干完这些坏事,得意才不过三年。就有天降正义,一道雷电劈中他家,将他活活烧死。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一、圆明园的修建白山黑水之间因为更靠北,虽然冬天极冷,可夏天也凉爽。
满族人一入关,定都北京。可北京夏天的热浪,却热到他们怀疑人生,特别是康熙帝,更是直呼热不起。
既然不能总呆在承德避暑山庄,也不能总下江南玩水。所以,康熙就想在北京也建个既能避暑,又有风景的别宫。
说到底,谁不怕热啊。老百姓靠扇扇子硬扛,可皇帝有权有钱有闲,那就可以建园子。
所以关于圆明园的修建,民间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颇为接地气的说法。
但其实,康熙出生的时候清军已经入关80年了。因此,康熙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户口。对北京的气候,打一生下来就开始适应了。
所以,虽然修建圆明园是他的主意,可和他是关外满族人的身份,没有半毛钱关系。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当时是康熙帝要给四子胤禛赐园。
雍正一上台,就把这花园扩大了,还加了好多办公室,比如正大光明殿、勤政殿,还有内阁、六部、军机处等等。
把一个避暑的园子,当成了正式的国家机关,一到夏天就来这里 “避喧听政”。
到了乾隆在位期间,他不仅给圆明园做了微整,还在旁边新建了长春园,把万春园也并了进来,至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年间,绮春园(万春园)又得到了翻新和扩建,成了嘉庆的又一休闲胜地。
道光皇帝那会儿,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八旗垮了,钱包瘪了。但道光宁愿把万寿山、香山、玉泉山的装饰撤了,连热河避暑和木兰狩猎都省了,也要给圆明三园搞装修。
从康熙到道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圆明园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三次大扩建,据说总花费高达白银6亿两,维修费也花了4500万两。
按清朝银子的购买力算,放到现在,那就是3万亿人民币的大手笔!
可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终究没能逃过咸丰十年的那场劫难。
二、圆明园的悲剧清朝中晚期的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落后了不止一点点”。
道光年,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结果却成了引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这一战,清朝是输得一塌糊涂。
当时一连串的霸王条约,让晚清时期的中国一头栽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可是列强一心想打开中国市场的野心,却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特别强大的抵制作用,并没能得逞。
鸦片战争后,是连续六年的一边倒贸易逆差。
到了1859年,英法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联军攻陷广州后,一路北上,在强逼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撤离南下。
可一看条约内容,咸丰帝心里是拔凉拔凉的,但英、法两国不但不满足天津条约的利益,还要借机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1860年,英法再次炮轰大沽炮台。咸丰帝只好派人去谈判。
谈判时,因为见皇帝跪不跪的问题,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还动了手,清朝代表一怒之下,把英国使节巴夏礼一行39人,全部打包带回了北京,拘押起来。
手下闯了祸,负责谈判的皇帝弟弟奕忻没办法,只好把人质送了回去。可是,39个人里只有18个是活着回来,剩下的都成了尸体。其中还有个《泰晤士报》的记者,直接被剁成了七八块。
英法联军一看,人质都被“团灭”了,直接下令进攻通州。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吓得一口气,跑到承德避暑山庄躲了起来。
按说,欧洲列强打进北京城,抢东西是常事,但多少还要注意点吃相。因为签条约讹诈,才是他们所谓文明人的做派,因此烧房子这种理亏的事,一般还不敢明着干。
不过,清朝谈判桌上的傲娇,却给了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一个完美的“借口”。
三、落入敌手1860年10月6日,格兰特以清政府在圆明园囚禁英法俘虏为借口,绕道北京东北郊,率英法联军一路狂奔到圆明园。
法军这回可是当了开路先锋,天边最后一抹夕阳还没消散,他们就已经在圆明园的大门口打卡了。
僧格林沁剩下的那点人,也就够象征性地走个过场。倒是圆明园的守卫和太监们挺硬气,全部战死。
晚上七点,虽然英军还在堵路上,但圆明园已经凉了。
第二天,英法联军正式组队,闯进了圆明园。
为了便于商量着怎么分园里的宝贝,英法两边还各派了三个代表监督、协调抢劫事宜。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便给外务大臣写信炫耀:他已经让委员先种草那些顶级好物,准备打包送给拿破仑三世,放到博物馆。英国司令格兰特赶紧也让军官去找搜刮英国专属的宝藏清单。
可踏入这皇家园林的第二天,那些侵略者的士兵们便被琳琅满目的宝藏闪瞎了眼,完全不听指挥了。
据亲临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以及记者们的爆料,为了争夺这些财宝,圆明园内瞬间变成了“英法战场”,军官士兵们从各个角落蜂拥而至,抢红了眼,就动手干架。
一场场拔枪互射,打得侵略者自己也是目瞪口呆。
在混乱达到顶峰时,英国军官脑洞大开,居然要文明抢劫,在圆明园里搞起了现场拍卖。
随手捞点财宝,便足以让一个不知名的小兵后半生躺平。因此,士兵们恨不得把圆明园搬空。
可宝贝实在太多,就是抢到手软,也抢不完。于是在身上装满宝贝后,他们就以疯狂的报复破坏,给自己的断舍离情绪,进行减压。
花瓶碎了一地,画卷被撕得稀烂,丝绸也被他们抢来包马。有几间屋子里堆满了绸缎衣服,被他们拖出来扔得到处都是,人走进去,衣服都堆到膝盖那么高了。
那些工兵们更是不得了,拿着大斧子砍家具,就为了取里面的宝石。镜子、烛台都是开枪取乐他们的靶子,大部分法国士兵更是手舞木棍,对着那些带不走的东西,就是一顿狂砸。
所有美好瞬间灰飞烟灭,只留下一片狼藉和无尽的叹息。
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抢那叫一个爽,但英军指挥官额尔金却觉得还不到位,他还得给大清皇上和中国来个王炸,于是他下令火烧圆明园。
10月18号,英军贴了个告示,大意就是说:
“清帝不守信用,还违约,不顾国际法将抓获的21名英法侨民虐待致死,那我们就得烧你的圆明园报仇。这事儿跟老百姓没关系,我们只针对清政府。”
曾被扣起来的使团领队巴夏礼也写信说:
“圆明园是我们同胞受罪的地方,烧了它挺合适。不过烧整个北京城太残忍了,毕竟很多老百姓是无辜的。在圆明园,我们只对付朝廷。这园子对中国人来说,就像我们的白金汉宫。要只是赔钱,那就等于用国民的血换钱,圆明园反正得毁。”
瞧瞧,明明是它英法联军,闯进了别人家园子,抢了东西,还高调宣称自己是“正义的使者”,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就在圆明园被大火烧得正旺的时候,不但珍藏的关于中国历史、科技文化、艺术的著作,在大火中烧了个精光,灰飞烟灭了。
甚至连安佑宫里三百多还没来得及逃跑的宫女、太监、工匠,也被活活烧死了。
然而,额尔金却以一种“膨胀到爆炸”的姿态,大放厥词:宣称这场掠夺与破坏,必将震撼中西,其影响力之大,绝非千里之外的“吃瓜群众”所能想象。
他的这番言辞,无异于将明火执仗的强盗掠夺行为,包装成了一部对英国的“献礼大片”。
这场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烧掉了无数人的心血和精力凝聚成的旷世珍宝。
从此,圆明园就变成了一片废墟,成为了历史的伤痛和民族的耻辱。
五、额尔金再说“罪魁祸首”额尔金这个家伙,他本是来自苏格兰的贵族老炮儿,家族爵位传到托马斯·布鲁斯这儿,已经是第七代传承了。
托马斯这人可不简单,小时候就在军营混,后来干到了少将,还跨界当了外交官,在布鲁塞尔、奥斯曼帝国都上过班。
托马斯有个癖好,那就是收藏文物。
结婚时,他给老婆许下豪言壮语,说要建个豪宅,里面摆满古希腊的珍宝,让老婆过上“贵妃”般的生活。于是,在奥斯曼当外交官时,他就想尽办法,把神庙里的雕塑“顺”回了伦敦。
可在回国的时候,他在伊斯坦布尔染上瘟疫。结果因为鼻子没了,老婆跑了,外交生涯和贵族席位也都没了。
可生活还得继续,他就想把那些石雕卖给英国政府,而政府却趁机黑了他一把,以很低的价收购了他的藏品。
虽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可额尔金家族并没打算吸取教训。
托马斯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主角额尔金,原名詹姆斯·布鲁斯,他从他老爹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爵位,还有那股子一点都不少的强盗劲儿。
他牛津大学毕业后,仕途一片光明,当过加拿大、牙买加的总督,还参与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谈判。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女王授权他代表英国对华行使特权后,他就带着军队跑到香港去了,跟法国军队一汇合,就开始了对中国的无耻侵略。
这家伙擅长用战术进攻,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炮击大沽,逼着清政府签了《天津条约》。
1859年,他“荣”归故里,担任邮政大臣。
1860年,在额尔金的带领下,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直奔圆明园。抢掠一空后,额尔金下令烧了圆明园。
战败后,清政府只好又签了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九龙。额尔金却带着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回国。
英国人再次把他当成了英雄,维多利亚女王嘉奖了他。1862年,他被派到印度当总督,定居在达兰萨拉镇。
可回国的额尔金,却是一副敢做不敢当的样子,他不承认是自己下令烧的圆明园,还把责任都推给了法军。他说得轻描淡写,好像圆明园的惨状跟他没关系似的。
结果报应不爽,多行不义必自毙。
就在火烧圆明园三年后的一天,一个雷电正好劈中了他家,随即便燃起熊熊烈火,火光冲天,啥时间照亮了整个夜空。
等人把火扑灭的时候,只找到了一具额尔金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
结语:圆明园的悲剧,是清王朝落后与腐朽的直接体现。而真正的原因,是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说到底,圆明园是毁在了清政府自己手里。
可火烧圆明园,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还是让中国人愤怒,也让全世界为英法两国的罪行感到震惊。
就像法国文学家雨果嘲讽的那样,“这就是一个‘文明人’对‘野蛮人’干的好事”。
不过,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坏事做多了,一定是要遭报应的。这不仅是额尔金个人的报应,也是对所有行恶者的提醒。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每一个罪行,都将得到应有的审判。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究竟是谁烧毁了圆明园》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