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怜悯征妇的诗词,秋风起,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9-22 10:31:17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在那悠远而宁静的秋之序曲中,有一种声音,它穿越了千年的尘埃,虽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渐行渐远,却依然承载着古老岁月的风霜,深深刻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中。这,便是捣衣声,一曲穿越时空的柔情低吟,回响在历史的长廊,温柔了无数个清秋的月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以天象喻时序,当秋意渐浓,家家户户的思妇们便开始了她们年复一年的劳作——为远方的征人缝制冬衣。月光如洗,洒满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万籁俱寂之时,唯有那此起彼伏的捣衣声,成为了秋夜最动听的旋律。木槌轻敲砧板,每一次落下,都是对柔软与温情的追求,也是对远方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李白的笔下,这一声声捣衣,不仅仅是布料与砧板之间的简单碰撞,更是大唐盛世之下,柔情与坚韧并存的生活写照。他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那遥远而宏大的历史场景,瞬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与深邃的情感色彩。这捣衣声,汇聚成河,流淌在每一个思妇的心间,也激荡在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深处,成为连接闺房柔情与边关热血的无形纽带。

起时,玉门关外黄沙漫天,而长安城内,月光与捣衣声交织成一首无言的歌,诉说着对和平的渴望,对团聚的期盼。李白以他的浪漫与悲悯,不仅描绘了长安秋夜的静美,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对于家国情怀的朴素表达。他的诗句,虽不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那般宏大壮阔,却同样充满了对人间疾苦的关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读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捣衣声,又名寒砧,它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每当秋风再起,叶落纷纷,那遥远的捣衣声似乎又在耳边响起,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依恋、对爱的执着、对和平的向往,始终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