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重病儿子一番话,让我顿悟:人老了子女惦记存款希望你能早走

华贵禅心 2024-09-10 09:40:56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父母老了,要是存款太多,子女竟然盼着你早点走;若父母退休金多,子女又怕你早得走,他们没有地方啃老。

深以为然!老伴得了重病,在做不做手术之间选择,我家儿子一番话,让我心寒又失望。

儿子说:“只要检查出是癌症,大多数是晚期,做手术的结局,只能是人财两空,不做手术,还能多活几年。”

我还是坚持能挽救尽量挽救,即使人财两空,我也曾努力争取过,内心不会有亏欠。

儿子以孙子上学方便,给我借20万,说是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还有孙子的各种费用。

我说手里的存款是我们养老用的,现在老伴身体不好,后续还用很多钱,不借。

儿子却说我和老伴每月过万的退休金,干啥还不够,还说我的存款早晚都是他的。

我这才明白:父母存款多,子女居然会盼你早点走,退休金高,子女又怕你走得早。

来自62岁周艳菊阿姨的自述,心酸无奈,真实的人性,人老了,守住自己的养老三宝。

我叫周艳菊,今年62岁,退休多年,老伴比我大三岁,也退休几年。

独生儿子早已工作,成家,有娃,孙子我已经带大,今年上学。

去年,儿子曾跟我们商议,能否援助他们置换套学区房,我和老伴坚决不同意。

如果我们卖了自己的老房子,拿出所有积蓄,给儿子家换房,那我们的晚年就没有保障。

谁知,儿子张口就是借20万,说是在学校附近租套房子,几年房租加上孙子的学杂费。

我和老伴说我们手里的钱是用来养老,而不是为了援助他们生活的。

儿子儿媳却说,我们就这一个孩子,所有的财产将来都是他们的,晚给不如早给。

这让我家老伴非常生气,不知啥原因,居然气得住进医院,一番检查,老伴被查出癌症。

此时的我也慌了神,给儿子打电话,跟他商议是否手术。

却不想,儿子的一番话,直接让我看到了他的冷漠和无情。

儿子说,最好是保守治疗,几十万的手术费,外加后期的药物,很容易人财两空。

他认为最好是拿些药回家,也不要告诉老伴具体得了啥病,安静地陪伴一程就好。

我和老伴结婚30年,肯定不愿意他就这样走了,也不愿意他备受病痛的折磨。

儿子让我把存款交给他,说我心太软,容易被医生忽悠,真的手术,不见得能够活多久。

我知道,人性使然,在任何关键时刻,每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

儿子不是不想挽救老伴的生命,只是,到了这个境地,他能做的,只是减少他的损失。

而我作为老伴几十年的伴侣,我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老伴的生命。

身体健康时,老伴常跟我说:“小病从医,大病从命”。说得轻松随意。

真正疾病来临,把生死看淡的老伴,也是有强烈的求生欲,希望我能救他。

我没有听从儿子的劝说,坚持手术,即使将来我卖房子,我也要挽救老伴。

化疗21天,老伴的头发掉光,没有食欲,不停地呕吐,腹泻,身体虚弱地下不了床。

治疗到第三个疗程,老伴因病情加重住进了ICU,历经二十多天的抢救,浑身插满管子,也没抢救过来,老伴就这样走了,我们积攒的养老钱也花完了,

办完老伴后事,我内心一片迷茫,始终过不去这道坎,为啥儿子只看到钱?

在儿子的心中,到底是我们的存款重要,还是我们老人的生命更重要?

有人曾调侃:父母与子女也是一场人性的考验。存款多的父母,子女希望他们走得快点。

在儿子问我们借20万的时候,就准备好不还了,说借好听,不过是想直接占为己有。

老伴走后,儿子再一次跟我商议,希望我能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援助他们置换学区房。

通过老伴这件事,我算是彻底看清儿子的真实想法,期盼“养儿防老”,大多是梦想。

我能做的,大概只有好好锻炼身体,健康地活着,守好自己的养老三宝。

不再把晚年的养老希望寄托在儿子的孝顺里,凡事依靠自己,能够健康地活得更长久些。

再就是,不论健康时多么的清醒通透,真正面对生命终结时,谁的内心都恐惧。

有人说,越老越怕走,大病面前,能够做的,只有遵循内心的选择,不要听子女的安排。

人性里的自私,是不分亲疏,越是亲近的人,有时越自私。

在现代人的心中,多少也掺杂着利益得失,尤其是子女看待父母手里是否有钱。

存款多的老人,子女希望你走得早些,这样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遗产。

退休金高的老人,子女希望你走得晚点,这样他们就能将啃老进行到底。

人老了,遇到这样的子女,是我们老人的悲哀,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虽然我们都不愿面对这样残忍的人性,但这就是现实。

人性真的不可直视,如果存款多的或什么都没有的,盼着早走;

如果退休金高的盼着晚走,前种是急于得到或甩掉包袱,后者是源原不断带来财富。

太现实了,好儿女也有,有福气的人才能遇上。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1 阅读: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