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潼关之败为何如此蹊跷?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22 05:20:31



先说个热知识:

很多人都看过典故和历史课本,还有近期的影视剧也有这段战役的表现。

潼关哥舒翰被玄宗强行命令出兵,哥舒翰明知不能打,但没办法,只能强行出兵,出兵前还悲壮的流泪痛哭。

对吧?

没错,史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但是,很多没看过史书的普通人,并不知道,哥舒翰从潼关出兵后,战败并没有英勇战死在沙场

战败后,他逃回了潼关后,被自己部下绑了,然后交给了叛军——知道这一段的,就已经是相对较少。

而下面是更少人知道的了:

哥舒翰被俘后,面对安禄山这个自己曾经的死敌,这位哥舒翰大将军的表现,非常的软骨头……

·

潼关之战并不能单纯的从军事角度去看,这个事儿里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了。

玄宗固然是发昏强行催战。

但哥舒翰——这个时期的哥舒翰,也真的是一言难尽。

这么说吧,年老的哥舒翰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哥舒夜带刀的纯粹武人了,这个 时期的哥舒翰已经是一个年老体衰病弱,越来越政治化的一个武将政客。

而且,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潼关那个时期,就能看出:这个时候的哥舒翰,是有一定私心的。

说他拥兵自立,或者拥兵谋反,是肯定没有。

但是,【拥兵擅权】四个字,恐怕是逃不过的。

·

先说叛军这边,崔乾佑是安史之乱中,叛军阵营里比较出色的将领了。

他打垮了封常清高仙芝,击败哥舒翰,后面还打下了长安,跟郭子仪他们也打的有来有往。

当然,崔在前期神奇的战绩,和封常清高仙芝带的兵都是不熟悉的新军,兵不行,封高两人输的很冤。

但崔能一口气把当时唐的名将行列的封常青高仙芝哥舒翰全击败了,你说有运气的因素。

但崔乾佑自身的能力肯定也是比较强的,这一点是没法否认的。

对手也是强敌。

·

然后说这个时期的哥舒翰……

再说一次,这个时期的哥舒翰,已经蜕变了,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衰病弱,并且还有了很多私心的老年武人政客了。

说两个名字。

一个安思顺。

安思顺本来是安禄山的族弟(另外一个说法是从弟)。

但安思顺并不是叛党,甚至他是忠诚于唐的,多次举报安禄山有谋反的痕迹。安禄山造反后,他交出了兵权去了长安,这个举动足以证明了。

哥舒翰拿了20万军队的控制权后,盘踞在潼关。

因为他和安思顺有旧仇,私人恩怨,所以他伪造了安思顺的通敌信件,污蔑安思顺谋反。

然后玄宗把安思顺弄死了。

这个时候,可以揣测一下玄宗的心里。

弄死安思顺,玄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他也疑心安思顺,顺水推舟,有人诬陷他,就顺水处死。毕竟是安禄山的同族。

但另外一种可能是:玄宗真的是愿意处死安思顺么?

安思顺摆明了不是安禄山的同伙,安禄山谋反前,他举报过,安禄山谋反后,他乖乖交出兵权去了长安。

玄宗那个时候已经封了他官,可以说拿来当典型树立:你们看,安禄山的族人大将都不跟着他谋反!连他自家人都不看好他,可见安禄山没几天蹦跶!!跟着叛军混是没前途的!!

大体应该是这种思路。

但是哥舒翰,因为私人恩怨,用政客倾轧的手法,诬陷仇人。

这个时候,玄宗很可能是不爽的。

他很可能是捏着鼻子,只能顺着哥舒翰的意思,杀了玄宗并不想杀的安思顺。

在大战之前,还搞这种内部倾轧,公然伪造证据诬陷朝廷官员,公报私仇的行为——这就是这个时期的哥舒翰。

而玄宗,多半是因为他现在要用哥舒翰抵抗叛军,同时哥舒翰手里掌握了20万军队,所以玄宗,多半是不爽,但是捏着鼻子,只能把安思顺砍了。

·

另外一个名字,是一个更小的小人物,叫杜乾运。

安禄山谋反的事情爆发,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玄宗对武将尤其是那种统兵大将的信任,降到了最低。

这个时候,为了抵抗叛军的西进,把东拼西凑出来的二十万军队……可以说是这个阶段,长安附近能拼凑出来的所有的机动兵力,全部打包给了哥舒翰了。

对于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疑心,非常担忧武将谋反的玄宗来说——他心里会不会直打突突?

肯定会的。

哪怕哥舒翰没有任何谋反的样子,哪怕哥舒翰一直都很忠诚于自己。

但是,二十万军队,都给了哥舒翰统帅,长安基本就是不设防了。皇帝的生死,就等于全部交在哥舒翰手里。

你让玄宗这种人怎么能放心?

这个时候杨国忠也担心哥舒翰会弄自己,于是和玄宗商议后,弄了个备用方案。

弄了一万军队,驻扎在灞上。而统领这一万军队的人,就是杜乾运。

这个杜乾运,是杨国忠的人。

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是,是玄宗同意的。

一万军队用来干嘛的呢?

是作为皇帝手里最后的兵力,用来预备,万一哥舒翰谋反,这一万军队,可以暂时抵挡一下子,为皇帝争取反应事件。

这是玄宗,把20万军队交给哥舒翰后,给自己留的一个小小的保险,一个小小的后手。

哥舒翰干了什么呢?

他上书给玄宗,要求把这一万人也给自己。

再说一遍,傻子都能明白,这一万人,是玄宗和杨国忠两人商量后,给自己留的一个保险!

目的就是防止,万一个哥舒翰也有异心呢?万一呢?玄宗这种皇帝,是绝不能把自己的命,彻底交到某个武将手里的。

这一点,傻子都能看明白。

哥舒翰不可能不懂。

但是哥舒翰就是直接上书,让玄宗把这一万人,给自己。

玄宗 再一次捏着鼻子忍了。

因为这个时候,哥舒翰手里有20万军队,要靠他抵抗叛军,更怕哥舒翰也有啥异心。

玄宗忍了。

于是玄宗把这当作预防叛乱的一万军队,也给了哥舒翰。

但是哥舒翰还不够!

他找了个理由,把杜乾运,直接砍了。

就是仗着自己是主帅,又是战时的特殊情况,找个理由直接砍了。

·

敢问,这个时候,你站在玄宗的角度,你会怎么想?

我,把拼凑出来的最后的家底20万军队给你了!

你在潼关不出战,你跟我说要坚守。

然后,你仗着手里的20万大军的兵权,我的身家姓名都托付给你,你呢?你公报私仇,摆明了是诬陷忠诚,逼我杀一个忠诚于我的大臣!

我给自己留的最后的保险,一万偏军,就是为了监视或者预防叛乱有个反应事件的保险——你居然不许我给自己留保险!

你不但把这一万军队的兵权也要走了。

你还把带兵的将领,随便找个理由就砍了!!

你哥舒翰,这个时候,是安的什么心?

敢问如果你是这个时候的玄宗,你会不会心里越来越怀疑哥舒翰?

这个时候,换做你是玄宗,你看这个大军头,手里带着20万军队,就驻扎在潼关,距离长安这么近。

潼关到长安之间,完全不设防了。

而你让他去打叛军,他一再推脱。不出兵的同时,却做了上面说的这些事情……诬陷大臣,公报私仇,杀皇帝这边的偏军将领,夺军权……

换做你是玄宗,你疑心不疑心?

你会不会也疯狂的命令他赶紧出兵?

客观的说,玄宗是疑心,是发昏,出兵的命令确实是错误的。

但是哥舒翰自己一系列的行为,也确实有点自己作死的感觉。

·

而不客气的说,这个时候的哥舒翰,就冲着他,仗着手里的军权,公报私仇,在大战之前,因为私仇而诬陷别的大臣,逼玄宗杀人。

这就是仗着军权,无法无天了。

这个时候的哥舒翰,真的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夜带刀的哥舒翰了。

·

讲真,看这一段的历史,哥舒翰这个历史人物,真的看了会让人很失望的。

前期他有诸多的高光时刻。

但是后期,真的拉跨。

当初哥舒翰和安禄山不对付,见面要硬刚的。

结果哥舒翰兵败被俘虏后呢?

软骨头模样,直接投降乞活。主动提出可以写信让自己的旧部来归顺投降。

结果,安禄山信了,信也写了送出去了,可旧部们都拒绝投降。

哥舒翰真的属于是晚节不保……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