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部长出叉子,到底该不该掰掉?如何打杈?一篇文章告诉你!

财刀国际 2025-01-09 19:20:48

玉米分蘖后长出叉子,很多人都不知道要不要掰掉,玉米分蘖一般称为发叉或者发杈,发叉的危害主要就是影响正常玉米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

但是发叉有助于促进其养分吸收,也可以保持静息状态,后来会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今天文章就专门针对玉米根部发叉的原因以及是否需要掰叉一起来研究研究。

玉米分蘖的原因。

玉米分蘖就是玉米根部腋芽生长的现象,玉米是禾本科植物,也是一个抗性植物,在其根部腋芽中如果营养条件好、环境适宜就会长出分蘖。

分蘖是玉米的一种生理现象,有人说分蘖就是玉米不成熟萌发出的新芽,但是实际上,植物的腋芽是相对静止的,当有一些刺激来时其就会开始生长,因此其在相应条件下就会开始生长。

引发分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

一般情况下,非洲和南美产的玉米杂交种,且产生杂种后代往往更能表现出分蘖现象,同时较之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它们更容易分蘖。

2.营养失衡。

如果供给植物生长的氮肥过量的话,就容易导致植物出现徒长或分蘖现象,植物的氮肥过量导致植物出现营养失衡,植株叶片较大,对于光照需求大,如果实现光合作用就需要通过分蘖提高光合产物的获取效率。

因此由于氮肥的过量就会导致玉米为了达到正常生长期的光合产物而促进自身分蘖从而提高光合效能。

3.极端气候。

一般情况下,干旱或者气候炎热情况下会使作物经过长期休眠后就会出现苗期分蘖现象,通常这种情况是暂时的,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掰除。

4.病虫害。

一些根部害虫对植物根部进行啃食会造成根系突破,因此一些芽眼也会随之受到刺激从而促进生长导致分枝现象,因此这也算是分枝的一种。

5.药害。

在玉米苗期如果施入某些物质后也可能会有使腋芽刺激生长的药剂,因此施入这些药剂后会导致其腋芽发育更加迅速。

玉米分蘖的作用。

1.促进养分吸收。

分蘖后的叉子处于休眠状态,但也有具有生长潜力的一部分,如果玉米植株上部叶片因风吹雨打造成倒伏时,这个时候生长的分蘖将会起到支撑作物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安全。

如果作物有多个分蘖,甚至有一两个分蘖处于生长状态的话,这个时候就会对主要茎起到保护作用,此时还兼具一定的吸收养分作用,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减少大量养分的浪费。

2.改善光合作用。

玉米是需要接受阳光照耀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形成植株同时保证其旺盛生长的大好植物。

玉米植株在各个阶段上对于阳光都是存在一定需求且大部分时间内都在不断生长,不过在每当灌浆时期内对阳光的需求会尤为显著重要。

因而,一定阳光照射下玉米植株才能正常健康成长,其对于土壤部位和土壤养分吸收也相对较好。

玉米植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60%—75%的光合效应,以适应土壤中的养分需求,而通过腋芽的生长可以帮助各个叶片进行一定程度上遮住阳光,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湿度,又利于土壤中的养分保存。

因而,一定阶段上腋芽的长出是好事,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用。

3.增强抗倒伏能力。

为了防止倒伏和减少病害影响,农民朋友们采取措施均可从一方面增强作物的抗性能力,通常来说,我们需要将主要茎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相邻的每两棵地里的作物牵连在一起,作为三个整体来看待。

通过科学方式施加一些力,同时借助作为工具,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提升抗倒伏能力目的效果。

这种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腋芽剪除,而是通过一定物理措施,使植物中间无腋芽部分更加厚实、强大,因此更容易保持立竿状态,不容易倒伏。

玉米根部发叉该不该掰。

现在许多农民已经不怕玉米发叉了,因为发叉并不会影响主要花穗结籽,更不会影响结果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出穗的,此时其实并没有太多危害。

另外,即使我们掰除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只有在那些影响主茎结穗的时候才会考虑掰掉,但是这样也是有代价的,其实工时费、劳动成本都是需要我们付出的,所以也要考虑到成本问题。

一般情况下,如果四颗地里都有茁壮强健的虾叉,那么就一定要考虑一下是否肥料施加过量了,如果有一颗或者某颗地里有三叉,那这个情况算正常,因为比如不是每一颗地里都有同样数量的虾叉,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肥料施加过量就会形成三叉,因此过量施加氮肥就会使其出现三叉虾现象,因此农民朋友们得当节制施加氮肥!

该掰的时候掰,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