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根据成绩分班公平合理高效,旗帜鲜明支持
今天《微博热议话题》#你认为根据成绩分班合理吗?#,主要是针对新京报《云南昭通一中被指为“关系生”分班 回应:名单属实 未违规招生》一文。该文称,9月18日,云南昭通一中一份高一年级分班名单热传。该名单还备注有学生选班要求及推荐人,推荐人职位多为“领导头衔”。昭通教体局通报,经调查未发现该校违规招生录取、违规享受相关资助政策等情况。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中国有一个习惯性说法很有意思,那就是过去一直被当作褒义,如今被很多人理解为贬义的“人情社会”。过去人们认为“人情社会”好,是因为大家都讲“礼义廉耻”,很在乎人情,骗子很少。如今认为“人情社会”不好的,更多因为尊重规则,崇尚“法律至上”,讨厌“凡事找熟人”、“有人好办事”的社会现状。
云南昭通一中被指为“关系生”分班,既然被弄到网上,就真的不是很好看了。因此,虽然该校说“经调查未发现该校违规招生录取、违规享受相关资助政策等情况。”但官方还是回应称,该校分班过程中存在监督管理责任缺失,组织不力,未建立合理规范分班工作机制的问题。已责成学校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将根据调查核实情况进行追责问责。
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方面说明该校并没有真正地按照学生的成绩分班,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社会资源不公平的现实状况下,所谓的均衡教育,其实就是一个谎言。
微博将该新闻弄成一个话题,正是说明根据学生成绩分班,社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分歧归分歧,只要能公开讨论就好。笔者长期关注基础教育,在此也想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根据学生成绩分班合情合理,且公平高效,更符合教育规律,应该作为最起码的分类手段,让所有中小学生受益。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学习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而反对按照学习成绩分班的理由,无非是学校不好对老师进行考核。比如高考,如果按照成绩分班,重点班的升学率就非常高,而普通班的升学率肯定就非常低。这就造成了一个错觉,那就是教重点班的老师更有成绩,而教普通班的老师就没有成绩,这就会打击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时间一长会产生懈怠心理。
此外,还有一种反对按成绩分班的思潮,那就是一些掌握着较多社会资源的家长,会想方设法托关系“走后门”让自己的孩子到“重点班”去学习,这样不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还会带坏社会风气。
这个其实是“神逻辑”。出现这种不正之风,正是因为未能严格按照学生成绩分班所导致的。只要严格地按照学生成绩分班,并做到公开透明,让全社会监督,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目前的公务员面试,就极少听到“走后门”的。
实际上,对老师不合理的考核办法是可以修改的,比如同等水平老师实行轮换制度、重点班学生优先投票选老师等等。而按照学生成绩分班的最大好处,是便于教学。
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同班学生水平相差过大,老师教深一点,成绩好的同学有兴趣,但成绩差的同学等于“听天书”,不但成绩会越来越差,时间长了还会增加“自卑感”,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反之,老师教浅一点,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兴趣,时间全浪费在给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了,这等于是全班都向成绩差的学生看齐,本质上就是“遏制先进”,
一些长期罔顾事实的人,会在“均衡教育”这样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下谈教育改革,我认为那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在十多年前就公开发表过《尽快取消“均衡教育”这一乌托邦式口号》一文。在该文中,笔者以四条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一,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其二,将均衡用于教育是一个违背科学的论调。其三,学校、老师水平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均衡是不现实的。其四,均衡教育违背平等竞争原则。
当然,虽然完全实现“均衡教育”绝对没有可能,但若将这个“均衡教育”弄成“差距不大的教育”也并非天方夜谭,那就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室标准都一样,全国教师全面实行学校间轮换、城乡轮换后,准入标准都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差距不大的教育”。如果不愿意朝着朝着这个方向去做,那么请问,北京、上海与贵州、甘肃能做到“均衡教育”吗?县城与乡村等实现“均衡教育”吗?
分班按成绩分没错,问题出在招生上。希望作者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