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笑赵括“纸上谈兵”,可谁又知道他为赵国带来近30年的和平

哄动这史记 2024-02-14 06:34:46

长平之战不仅让白起被冠以“人屠”之名,同样也让只会“纸上谈兵”地赵括被后人贻笑千年。

据史记记载,赵括最终在乱军之中被射杀,四十万赵军降卒也被白起坑杀。然而,世人所不知地是,此战赵括并非毫无建树,反而为赵国带来了近三十年和平!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廉颇的真实原因

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当年,阏与之战中,赵奢以极其微弱的兵力一鼓作气,挫败了锐不可当的秦国虎狼之师,创造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争神话。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作为名将之后,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满腹韬略,对于父亲的军事思想耳濡目染,乃至成为拥有极高军事素养的后起之秀。

然而,在后世人们的印象中,赵括却是一个毫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但当我们摊开史书,仔细推敲长平之战的具体经过时,赵括绝非我们想象地那么简单!

历史往往比戏剧复杂、厚重地多!绝不是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能简单概括的。是时,秦、赵两军已经在长平地区对峙了很长时间,而老将廉颇虽构筑了“固若金汤”的三道防线,但仍阻止不了大秦虎狼之师的慢慢蚕食。

一场战争,除了表面上的战略部署、战术安排、排兵布阵、擂鼓助威外,归根到底拼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财政储备、军队素质、外交魄力、舆论导向等等,虽然这些因素的具体指标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通过一些史实可以推测出,当时秦国的综合实力是明显高于赵国的。

首先,当冯亭违背韩王意愿,主动将上党郡献给赵国时,赵国君臣其实是有所犹豫的。围绕上党郡该不该接手这个问题,必然进行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接手上党,等同向秦国宣战,不接,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且赵国将有失去最后屏障,直接与秦军对抗的风险。

经过一番利弊权衡,赵王仍是将上党郡接手了。但可以想象,此时赵国上下必是战战兢兢,顾虑重重,所以赵王马上派廉颇率兵驻扎、防守,生怕这“鸭子”被秦国抢跑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顾虑呢?答案无非是:军事实力不允许!怕打输!这从后面的廉颇避战不出也可以推测出来。

其次,赵国有明显向秦国求和的倾向,就在廉颇将空仓岭、丹水、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布置妥当后,赵孝成王却做出了一个令我们颇感意外的举动:他居然主动向秦国求和,这的确让人深感纳闷,一般地,即便是昏聩之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有此举动。

更为奇怪的是,在向秦国求和的同时,他又试图联合山东诸国重构“合纵抗秦”之势,以致各国都摸不清赵王的出牌套路,纷纷首鼠两端,坐山观虎。

那么,为何赵孝成王会有如此矛盾的两个举动呢?答案无非是经济实力不允许!

故此,在军事与经济两方面能力都欠佳的情况下,赵孝成王不得不做出妥协,先是以看似“固若金汤”的防守为条件,向秦国提出言和,这是此时赵王最希望看到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当后来秦国出尔反尔,开始继续向赵国发起进攻时,赵孝成王便马上开始两手准备,一边向秦国求和,一边又向诸国合纵。

我们通常说,财大才能气粗,已然面临经济崩溃边缘的赵王再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坐吃山空了!

所以,你看他下面的操作,马上将坚壁清野的廉颇换下,启用年轻的赵括为帅,无非就是想以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来结束这看不见尽头的持续消耗!

赵括:虽“纸上谈兵”但亦不是怂货

赵括率军到达战场后,马上背弃了廉颇“坚壁清野”的战略,选择地势开阔的韩王山附近,开始了对秦军发动进攻的准备。与此同时,他还更换了一大批军事将领,这与其说是赵括的决议,毋宁说是赵孝成王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司马迁的《史记》将赵括领导的这场战争极富故事性,说赵括事先不知道秦军会更换主将白起来跟自己对战,故此才敢贸然出兵。其实,这个时候,无论是白起还是黑起,对赵括来说,意义已经不大,赵王分明就是要自己当炮灰,侥幸赢了,固然好,即便输了,国帑也终于可以停止消耗了!

所以,面对这场毫无胜算的战争,赵括决定放手一搏,渡过丹水直接对秦军发起袭击,哪知白起会跟自己玩阴的,居然绕到自己的后方——百里石长城,直接将赵军的粮道给切断。

比这招更损的是,白起另派一支部队。在打通了一条重要通道后,顺利与在百里石长城的秦军会师,这样就等同于将赵军分为两截,而赵括所率领的赵军主力则被逼向韩王山附近的狭窄区域。

最让人纳罕的就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面对秦军的重重包围,赵括竟然领导着赵军主力足足坚守了四十六天。

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在那生死攸关的四十六天当中,身为主帅的赵括要做多少将士的思想工作?要做多少次准备反攻的谋划?要经历多少次整宿不眠的漫漫长夜?要流多少泪?要操多少心?

在战斗的最后,英勇刚强的赵军将士,在粮食吃光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偷偷吃战友的凄惨现象,最终,赵括也在交战中被乱军射杀。

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的数字可信吗?

赵括死后,《史记》详细记载了后面发生的故事,那就是耸人听闻的白起坑降事件。而且,人数还不是一点点,足足四十万!

但,我们要对这四十万的数字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四十万什么概念呢,一个小型县城的人口总和,如果将四十万人列为方阵,紧密排列,也要占据两百六十多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相当于364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了。

至于四十万赵军的出处,可能来自赵军的虚假宣传,就像官渡之战中,袁绍号称七十万大军一样是一个道理!

赵括虽然牺牲,但长平一战他也让秦军伤亡过半,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在魏信陵君的帮助下,窃取兵符,最终与楚、魏联军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赵国换来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和平。

而倘若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就已将赵国的家底败光,让白起白白坑杀四十万赵军,那么,之后楚、魏还会帮助一个家底被掏空的赵国吗?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赵国虽然惨败,但恐怕未被伤筋动骨,而赵括,恐怕是赵孝成王安排下的“牺牲品”,用他的牺牲来停止军支的靡费,国家的暂时苟安!

结语

一个历史人物,总是有多重的复杂性,我们必须透过表象看本质,才能深入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灵魂,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读史让人明智”的目的!

参考资料:

《史记》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4-02-25 16:32

    直接举报内容虚假!

  • 2024-02-25 16:30

    确实没人知道,因为人会看书,能分辨出来真假,长平之战后将近三十年蒙骜率领的秦军打通了整个战国,让最西边秦国和最东边的齐国接壤,蒙骜为秦国拿下百座城池,其中三十多座是赵国的旧城,哪里来的三十年和平?就算不看史书也应该知道长平之战后紧接着就是邯郸之战,在接着就是燕国来袭廉颇复出等打完就距离长平接近十年了。后来又是老套路廉颇被换离开赵国,在接着就是赵国又想启用廉颇,出现著名的廉颇已老的成语,这都不知道吗小编?

  • 2024-02-25 16:32

    至于赵国缺粮才换帅,完全就是现代不懂装懂键盘侠的意淫!但凡缺粮廉颇第一个会反击,秦国更不需要用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