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天,一个孩童正纠结着三五好友一起在河滩上玩耍,嬉戏追逐之际,这个孩童突然摔倒在地,好在沙土松软,孩童并无大碍。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土,疑惑地向着刚刚绊倒他的东西看去,在炽热的阳光之下,那东西还泛着微微的绿光。
好奇的孩童叫来伙伴,一起将这个东西挖了出来,其中一个孩童立刻认出这是大人们所说的老物件,随后赶忙回到村里,将这件事告诉给了大人们。
听到描述,大人们也立刻找到村支书,让孩童带着前去确认,由于干旱导致河面下降,原本的河床上出现一些老物件并不稀奇,但当村支书看到那个东西时,却被惊得瘫坐到了地上。
那是一块青铜器的碎片!
1978年大旱,神秘古墓浮出水面
1978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干旱,河南浙川县也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旱灾,农民们赖以生存的河水下降严重,大面积的河床因干裂露在外面。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原本以农耕为生的农民们只能转型靠畜牧来维持生计,而活泼好动的孩童们,也就成为了放养牛羊的主力军。
在闲暇之际,孩童们就会去河滩附近玩耍,那里的沙地松软,还有阵阵凉风吹过,属实惬意得很。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发现青铜器碎片之后,村支书立刻联系了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得到确切信息之后,将这个消息告知给了浙川县博物馆,得知发现了青铜器碎片后,淅川县博物馆马上成立了专门的考古队,对当地进行考古勘探。
当考古队到达之后,立刻恍然大悟,怪不得这里会出现青铜器,这里之前可是香严寺啊!香严寺分上寺和下寺,后来由于修建丹江水库,下寺就被淹入了水中。
如今因为干旱,水面大幅度下降,虽然之前的下寺已经完全被大水冲塌,但一些文物却被保留在这里。
不过由于这个地方长期被水淹没,考古队也无法立刻确定墓穴的位置在哪,所以要先对周围进行系统性的挖掘。不料,这一挖,竟然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古墓葬群,这个墓葬群尤为复杂,考古队甚至怀疑这些墓葬可能不是一个朝代的。
经过仔细的对比,他们决定先从下寺旧址的一处白膏泥封土的墓群开始发掘,白膏泥是秦汉时期墓葬最常用的土,所以考古队断定,这个旧址下的墓葬,肯定也是秦汉时期的,甚至时间更早。
但是,秦汉时期的大型墓群,考古队根本没有挖掘经验,况且如此大的墓葬群,他们却只有十多个人,若是按照穿透的开掘方式,怕是挖到过年都挖不完。
考古队的队长稍做犹豫,还是决定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发掘,一是这种方式不容易出错,二是确定了墓群的具体年代之后,也好方便下手。
说干就干,在周围居民的帮助下,考古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着,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标号1的土葬群在挖掘中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古物。
不过考古队并没有放弃,重新制定了挖掘路线之后,再次开始挖掘,而这次的挖掘很快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不仅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还挖掘出了一整套的编钟。
但奇怪的是,如此多的陪葬品,却没能见到主墓的墓室。由此可以断定,这个大型的墓群很有可能属于同一个墓,而如此大的墓葬规模,墓主生前一定不是一般人。
于是,考古队立马将此次发掘的收获上报,上级得知之后也对此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在短暂的休整之后,浙川县博物馆再次组成考古队,有了上级支援的人手和设备,考古队员们相信,这次定能找到主墓的信息。
战国大墓被盗,偏室之中还藏有至宝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挖掘相当顺利,很快就找到了墓室所在。为了保留墓室的完整性,考古队所有人的动作都慢了下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泥土,期待着墓室内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瑰宝。
但当考古队好不容易清理干净墓室之后,映入他们眼帘的,却只有一个硕大的盗洞。据当时的队员描述,那个盗洞大的可以拉走整个棺椁,而且盗洞附近还散落着各种文物的碎片。
一时间,所有队员的心情都如同被一块巨石压着一般沉重,部分眼窝子浅的考古队员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虽然这次挖掘十分顺利,但由于墓室长期被水浸泡,挖掘工作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被埋进土中,挺着这样的危险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迎接他们的却是如此场景。
但考古队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古墓都有被盗的风险,他们其实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况且,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专家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的历史,而不是为了那些古物瑰宝。
在队长的鼓励下,考古队员们都重振起了精神,对主墓室旁边两个墓室展开了勘探,可其实,每个队员的心中都对此不抱什么希望,直到钻探机发出了与金属摩擦的声音。
刺耳的摩擦声瞬间燃起了所有人的希望,没等队长下令,一行人就已经开始了紧张有序地挖掘工作。不到半个小时,侧室已经被打开,考古队员们鱼贯而入,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三列青铜大鼎!
除此之外,墓室中还摆放着许多其他的青铜器和玉器,棺椁虽然已被损坏,但棺木上的金箔却反射着褶褶的金光。
这一切都让考古队热血澎湃,如此多的文物,定能产生极大的参考和研究价值!短暂的欣赏之后,考古队员们立刻展开了初步的清查。
在清查完毕并进行标点之后,考古队员们向上级汇报了此次调查的结果,上级也立刻派来了更多的人手和器械,将那些文物全部取出,并紧急送往专业部门进行鉴定和修复。
经过数月的时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列大鼎,首先向世人们展现了他们当年的样貌。
三列大鼎共有七尊,七尊大鼎除大小之外,形状完全相同,大鼎鼎腹和鼎盖还铸有铭文,由于铭文中提到该鼎为王子午所铸造,故将这组大鼎命名为王子午鼎。没错,就是如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保护文物,王子午鼎。
经过调查可以确定,出土王子午鼎的墓群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庄王之子王子午的墓,王子午也被称为令尹子庚,大量历史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其中,《春秋左传》中就有很多地方讲到了他。
除了这七尊大鼎,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也为中国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参考和依据,为我国历史研究领域,填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可是,如此重要的古墓,怎么会在丹江江底呢?难道是特意埋在水底,防止被盗吗?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四方”的大工程。
修建丹江水库,南水北调牺牲巨大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有储水、抗洪、水利发电等作用,还具有航运、养殖、旅游等经济效益,而且丹江口水库还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拥有“亚洲天池”的美誉。
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四个省市中20多座中大型城市都由丹江水库进行供水,让中国北方的同胞们都能用到优质的水源。
但提到丹江口水库,河南浙川县和湖北丹江口市的群众们,却怎么都笑不出来。
这两地的居民为了配合丹江口水库的建设,都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以河南浙川县为例,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县城,在建设期间先后向外迁出了36.7万余人,整个县城几乎都快被搬空。
被迫迁出故土、背井离乡,而且一辈子都无法再回到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这对讲究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故土难离。
人类是有感情的生物,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和寄托。但为了北方的同胞能够用上干净清澈的水,他们自愿选择离开。
除此之外,丹江口水库还淹没了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古建筑,除了我们上书提到过的香严寺下寺,还有战国时期楚国的第一个都城——丹阳城,还有当时的均州古城,被丹江口水库淹没之时,古城的城墙、城门以及无数的古建筑都还保存完整。
由于当时技术落后,无数的文物之中,只能挑着极个别十分特殊的文物带走,剩下的文物只能留在那里,甚至有些可能产生影响的古建筑,还要进行拆除。
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香严寺南寺的两座唐代琉璃塔,为了保证不影响船只航行,这两座无价的琉璃塔只能被全部炸毁。这些东西都无法被救回,更别说深埋在地底的那些古代古墓了。
看到这里,可能部分小伙伴会疑惑,为了建造丹江口水库,付出如此巨大的损失,真的值么?
值,特别值。
一切以人为本,丹江口水库必须要建
或许建造丹江口水库,真的给部分的居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也让无数中华文明之瑰宝沉入湖底,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前,湖北省极易发生洪灾。以1935年洪灾为例,湖北省老河口市几乎全被淹没,670万亩耕地颗粒无收,370万人口遭到侵害,据统计,因洪灾去世的人数至少有8万余人。
而在1931年至1948年,湖南省总共经历了9次水灾,11次河堤溃口,对湖南及河南南阳地区都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一首来自湖北省江汉平原流传的民谣,足以说明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何等的地狱之中:
汉江大水浪滔天,十年倒有九年淹。卖掉儿郎换把米,卖掉妮子好上捐。打死黄牛饿死狗,背起包袱走天边。
这首通俗易懂的民谣,正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国家才决定兴建水利工程,给民众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未来。
丹江口水库建成以来,共阻拦了59次汉江上游发生的特大洪水,保卫了湖北、河南共23个县市近1亿人口的安危,使得1860多万亩耕地能够正常耕作。
同时,丹江口还有6组水利发电装置,保障了武汉、襄阳、南阳等多个城市的工业农业用电需求。
而且,在水库建成之后,丹江上下上千千米的河道都可全年通航300吨级的船舶,为中原地区带来有力的水运保障和经济效益。
南阳盆地和鄂西北地区,也因为水库得以灌溉耕地,使得粮食的产量大大提升,更是成为了中国的商品粮基地。
如今北京举办冬奥会,中国南水北调中线也成为了北京市自来水厂的主要水源,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重要的奥运场馆,都用上了来自丹江水库的优质水源,不仅为冬奥用水提供了保障,也让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将,都能品尝到来自“亚洲天池”的甘甜。
对于被丹江口水库所淹没的瑰宝,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在竭尽全力地进行发掘、保护和研究。
而那些因为建设水库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民众,国家也加大了补偿力度,并且积极支持迁移的民众在其他地区安家。
在祖国的努力之下,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祝愿祖国的未来繁荣昌盛。生在华夏,值得我们骄傲一生。
河南浙川县在哪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