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彩蛋爸爸
表妹家最近挺混乱的,原因无他,就是想和俩孩子分房睡了。
表妹家有2个孩子,一个7岁上幼儿园大班,一个4岁上幼儿园小班,每天晚上睡觉,表妹都是一边一个,晚上被挤得实在睡不好觉,她觉得,两个孩子可以单独分出去睡了。
在表妹看来,即便分房睡,这两姐妹也能睡一间房,有个照应。
但是两个孩子可不这么想。
第一次分房,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哭得惨,然后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分房,小的哭,大的没哭,以为要成功了,没想到大的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是不要我了吗?”
为此,表妹很焦虑:“都说3岁分床,5岁分房,我家这两个可以分了吧!这再不分,影响他们独立性啊!”
孩子们的奶奶说:“是你舍不得,孩子哭几天就好了。”
01 那些“被迫分床”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就说说彩蛋妈妈吧。
彩蛋妈妈对小时候的记忆,其实并不深刻,但是对分房这件事情,记得太清楚了。
6岁前彩蛋妈妈都是和自己父母睡的,但是6岁那年,她的爷爷去世了,奶奶一个人不敢睡,父母便让彩蛋妈妈去陪奶奶睡觉。
忽然的分房,让彩蛋妈妈崩溃不已,分房的第一个晚上,彩蛋妈妈直接在床上坐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她的母亲心疼得不行,但开了个头,便没决定结束。
后来,彩蛋妈妈完成了分房睡这件事情,和奶奶在一个房间,一个人一张床。
但是,她至今都记得,那一段时间自己的崩溃:白天满脑子都在想晚上又要一个人睡,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噩梦连连。
后来,也如父母所说的那样,平安无事地长大,性格也很独立,但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却总有一丝地疏离,青春期更是叛逆到父母根本管不住,后来我们结婚后,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比较排斥我和彩蛋的亲近、接触。
《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两个“内在安全感模型”,其中有一个是孩子的“内在安全感”与家族无意识、依恋关系、生活事件、集体无意识息息相关。
而孩子“被迫分房”,便是破坏了孩子和家长的依恋关系,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分离焦虑、恐惧等。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反,依恋关系不足,缺乏安全依恋的孩子,便会缺少这种“亲社会行为”,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存在比较多负面的行为和反应。
而这时候父母想要教育孩子,不足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更为排斥父母的管教。
所以,孩子青春期问题多,是有原因的,“被迫分房”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02 “3岁分床,5岁分房”根本不适用
确实有的孩子“3岁分床5岁分房”,长大后还没有太多青春期相关的问题。
但前提是,一定不能“被迫分房”。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而言,“3岁分床,5岁分房”根本不适用,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内,孩子都处在比较重要的发展期。
0-3岁的孩子,有一个本能,那就是:亲近母亲。
宝宝对妈妈的气味、体温、声音等,都格外敏感,因为,这些都是孩子的“安全感来源”。过早将孩子“推出去”,便是切断了孩子的安全感来源,这会破坏孩子的“安全型依恋”,会形成“回避型依恋”又或者“反抗型依恋”。
亲子依恋的基础没有打好,未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大打折扣。
2-7岁的孩子,处于“泛灵期”,急需安全感。
彩蛋6岁的时候是“泛灵期”最盛的时候,晚上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更不敢一个人睡觉,因为在他看来,随便一个东西,可能都会变成“妖怪”。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
在这期间,孩子会将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的。随着思想的成熟,接触的故事的增多,孩子的“泛灵心理”也可能会成为他们内心恐惧的来源,会害怕。
所以在这期间和孩子分房,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无法顺利度过泛灵期。
而且,“恐惧”可能还会伴随孩子的一生,长大后的孩子想要为了寻求安全感,还真不知道到底会做出什么事儿呢。
03 何时分床分房?这些界限家长要明白
《儿童心理课》中有提到过:越早和父母分房睡的孩子,在独立性上越好。
这个问题,要辩证着看。
心理独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孩子心理、思想过于独立,那么性格上也会更加清冷,也就是亲子依恋关系,并没有那么好。
孩子未来进入青春期,有些独立的思想,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而这时候清冷的性格与亲子关系,也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渗透程度。
就我们国人的家庭结构来看,是比较重“亲情”的,过于冷情的教育,真不适合我们。
所以何时分床分房呢?
有一个界限一定要明白,那就是:孩子愿意分房了。
家长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但凡孩子小时候的安全感足了、亲子依恋关系建立得比较好,那么在孩子顺利度过泛灵期之后,进入小学,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萌发,那么分房,其实是意见顺其自然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10岁之前,便能够让孩子自主完成分房,而这个年龄,也恰巧早于青春发育的年龄,不会让孩子早熟。
在这之前,家长想要顺利完成分房,做好3件事:
第一件事,查漏补缺。
亲子依恋、安全感等不足的,家长就需要尽力补上了。
第二件事,允许孩子逐渐适应。
从分房陪孩子入睡,到允许孩子偶尔跑来和父母睡,再到孩子自己独立入睡,这个过程,得允许。
孩子如果还有害怕等情绪,那么便用孩子愿意接受的形式来安抚孩子,比如用小夜灯来过渡。
第三件事:分房仪式可以有。
孩子到了可分房的年龄,或许只是没有提出,但如果家长给足了仪式,孩子就能接受,那说明孩子已经不排斥分房。
比如,将房间布置成孩子想要的样式。
写在文末
养孩子这件事情,家长不能“按部就班”,不是到了时间就强迫孩子必须做到。
因材施教的后果,便是孩子可以更快乐地长大!
PS: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