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今年已经五十好几了,从二十多岁开始,大伯就一直在村上工作,担任过文书、副书记、主任,如今,大伯是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
大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村委会工作的,那时大伯人年轻又是高中毕业生,在村里担任文书工作。
当时的村里,共有三个常职干部,分别是村书记、主任和大伯这个文书。
那时,村里的常职干部,不用每天到村委会坐班,都采取轮流坐班的方式,保证上班时间村委会有一人在岗,方便群众办事。
而没有轮到坐班的村干部,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家的田地里劳动,或者从事其它的职业。
如当时的村主任,有一手好的砖工手艺,平时除了轮到他坐班外,其余时间都会到周围村帮助村民建房挣工钱。
这种轮流坐班方式,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这期间,乡里也没有强求每个村干部必须按时上下班,毕竟,给予村干部的不是工资,而是误工补贴,自然就不能强求村干部天天坐班。
后来,脱贫攻坚来了,事情就逐渐多了起来,各种帮扶措施、各种表策,轮流坐班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只得采取工作日全部坐班方式,才勉勉强强应付过来。
如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始了,村里除了原来承担的脱贫户的帮扶外,为推进村里集体经济发展,村里还先后建立了集体经济公司和劳务公司,大伯他们三个村干部根本忙不过来,最后,报乡上批准,给村里增设了一个副书记,从此,村里常职干部由三人增加到了四人。
人数增加了,但工作量却是几倍的增长,撂荒地整治、河长制、田长制、安全生产、长江禁渔等专项工作接踵而至,每一项都要有记录,有图片,还得留档备查。
特别是近几年的环保,对村里的压力更大,每年七八月期间,大伯他们几个村干部每天晚上在村里巡查到十一二点,不准随意焚烧秸秆,同时,对土里发现焚烧后留下的黑斑,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覆盖,不然,被上级督察发现,会吃不了,兜着走。
这时大伯他们,已经没有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之分了,有时候晚上还得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完成工作任务。
不过,随着更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前不久,大伯所在的村,根据上级要求,开始由脱贫户向全村所有的农户延伸,要求每户农户每个成员都要采集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务工、就学、就医等多种信息,工作量十分巨大,在乡里支持下,经过十多天没日没夜的采集,才初步完成了全村信息采集,采集结束时,几个村干部都累虚脱了。
大伯当村干部的这三十多年里,从最开始的轮流坐班,到现在每天按时上班,很多时候双休日和夜晚还必须加班,按大伯的话来说,工作量比三十年前翻了十倍都不止。
要知道,就算如今,村干部也不算国家体制内人员,他们领取的还是基本报酬补助而不是工资,因此,天天坐班不是他们需要履行的义务。
而实际情况却相反,除了按时上班,有时候还得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从这一点已经充分说明,为基层特别是村一级减负已经刻不容缓。
其实大伯已经心生退意,他说,明年换届时,他就会主动申请退出现在这个岗位,一是年龄大了,二是工作压力也非常大,三是各种APP已经让他不适应了。
非常正确
这样的文章也能发出来
真实
最麻烦的是大部分工作都是起不到实质性提升群众的生活,无用功
客观事实
农村家庭门外不能有杂物,衣服不能挂外面,地面不能有垃圾积水[得瑟]光这个就能搞死人
活路是做不完的哟。
实情,明年我也不准备干了
现实
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