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农村存在历史悠久,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沦为 “空巢村”。曾经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的村落,如今却大多房屋闲置、人烟稀少。空巢村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村空巢率近90%,这不是危言耸听。
比如,根据 “铁岭发布” 公众号公布的《关于加强 “空巢村” 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铁岭市清河区的3个乡镇3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占比不足户籍人口的40%。在一些极端的村子,空巢率将近90%。比如清河区的新兴村为朝鲜族村,户籍210户530人,常住人口60人占比11.32%,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在家的仅剩老人和儿童,空巢率占比将近 90%。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状呢?
首先,城镇化的加速是导致空巢村现象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虹吸能力十分明显,城市里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了生活,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使得村庄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他们努力拼搏、苦苦挣扎,仅想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的学校读书。有的父母甚至在城镇租房陪读,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外流。而那些留在农村的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形成了恶性循环。
再者,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使得农村难以留住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投入大、收益低。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相比之下,城市里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相对较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寻找更有 “钱途” 的工作。
还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人们对农村的归属感。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文化娱乐设施匮乏等问题,让农村生活显得单调而艰苦。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农村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空巢村现象的普遍性,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土地荒芜、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面临诸多困难,缺乏关爱和照顾。空巢村也使得农村传统文化逐渐凋零,乡村的凝聚力和活力日益减弱。
面对空巢村现象日益严重,不能坐视不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还应重视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留住乡村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