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纷纷把智驾交给华为,到底是为什么?

萨担话 2024-11-14 01:45:52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越强调不造车,其话语权反而越重。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则反映出华为强大的技术影响力和品牌魅力。

沾上“华为”二字,众多车企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有的从小破厂摇身一变成为市值千亿的大厂,有的一步越级晋升为豪华品牌,更有的车型价格暴涨,发展扶摇直上。华为的造车“朋友圈”不断扩大,问界、智界、享界、傲界自不必说,阿维塔、极狐、深蓝、岚图、猛士等也纷纷加入,甚至全新奥迪 A5 都将搭载华为智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市场上从未畅想过华为能和比亚迪联手。毕竟两者虽都在深圳,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寻求华为这棵大树依靠的,往往是那些半死不活的车企,或是在新能源领域做得一团糟的品牌。

那为何国内车企纷纷把智驾交给华为呢?原因在于高阶智驾并非谁都能玩得转。这是一项投入大、成本高的艰巨任务,对于一般车企而言,根本无力承担,这是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高阶智驾既要比拼算力,又要较量能力。算力的提升相对简单,通过堆砌硬件,如安装三个激光雷达、配置两个高算力芯片即可,但这无疑会增加造车成本。

而能力的提升则较为困难,需要考量工程化能力,包括代码编写的质量以及数据采集的规模。实际上,智驾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研发资金能够支撑多大规模的智驾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企的下限。

目前,国内车企智驾团队超过千人的仅有 6 家,华为以 6000 人的规模独占鳌头,处于国内第一档。比亚迪拥有 4000 人,小鹏 3000 人,极氪 1500 人,蔚来 1300 人,小米 1000 人。

华为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庞大的人才队伍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智驾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华为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无疑令人充满期待。而国内车企与华为的合作,也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