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些年从国内撤出的外资

爱生活的自留 2024-08-21 20:04:52

一、消费电子领域

- 三星电子: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三星,近年来陆续关闭了在中国的部分工厂。2019 年,三星电子关闭惠州工厂,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国。其撤离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产手机品牌如华为、小米等迅速崛起,在性价比、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三星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三星自身在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上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导致市场份额逐渐下滑。此外,寻找更廉价的用工成本和建厂成本也是其考虑因素之一。

- 苹果公司:虽然苹果并未完全撤离中国,但也有将部分生产线转移的举动。例如,苹果将部分 iPhone 生产线迁至印度和越南。这其中既有苹果为了分散生产风险、降低成本的考量,同时也受到国际贸易局势以及一些地区政策优惠的影响。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吸引了苹果等企业的关注。

二、汽车领域

- 三菱汽车:2023 年,三菱汽车已敲定撤出在中国的汽车生产,放弃其与合资伙伴广汽集团的合资公司“广汽三菱汽车”运营的湖南省长沙工厂的生产。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车型更新缓慢,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需求,导致销量不佳。此外,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在技术、设计和性价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进一步挤压了三菱汽车等外资品牌的市场空间。

- 铃木公司:早在 2018 年,铃木公司就撤出了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的全部股份。铃木主要以生产小型车为主,而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中大型车、SUV 等车型的需求增加,小型车市场逐渐萎缩。铃木在产品转型方面未能及时跟上市场节奏,再加上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陷入困境,最终选择撤离。

三、家电领域

- 飞利浦:2016 年,飞利浦照明停止运营;2020 年,飞利浦全面退出中国家电市场。飞利浦在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面对海尔、美的等中国本土家电巨头的强大竞争,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中国家电市场的技术迭代速度快,消费者对品质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飞利浦未能有效应对这些变化,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

- 松下:2013 年,松下关闭上海工厂;2017 年,日本相机制造巨头尼康关闭中国子公司。松下等日资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价格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二是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智能化、高端化家电产品的需求增加,而这些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三是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战略调整等因素,也促使它们对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四、金融与咨询领域

- 瑞银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自 2023 年以来,这些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纷纷缩减在中国的业务或宣布逐步撤离中国市场。例如,裁减了数十名负责亚洲业务的高管。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些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调整和战略收缩;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日益提高,这也给外资投资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 化险咨询公司等咨询公司:这类公司主要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提供风险咨询等服务。随着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逐步撤离,化险咨询等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的收入大幅缩水。例如,受疫情冲击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的影响,化险咨询公司在中国损失了将近 40%的收入。此外,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不明朗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这些咨询公司对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持谨慎态度,进而选择将业务重心逐渐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

五、零售领域

- 家乐福:2024 年 5 月为止,法国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仅剩四家,此前苏宁收购了其 80%的股份。家乐福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来自电商平台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土连锁超市的激烈竞争。电商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消费者更倾向于便捷的线上购物,导致家乐福等传统零售超市的客流量大幅减少。同时,本土连锁超市如永辉超市、大润发等在商品种类、价格、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进一步抢占了市场份额。家乐福在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上未能及时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最终不得不缩减在中国的业务规模。

- 乐购:2020 年,英国连锁超市乐购宣布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乐购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市场定位不准确、商品价格缺乏竞争力、门店布局不合理等。与家乐福类似,乐购也面临着电商的强大冲击以及本土零售企业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乐购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不佳,难以实现盈利,最终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以减少损失。

0 阅读: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