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后愿意把肾捐给我,我马上嫁给你!”

39健康网 2024-09-22 18:11:14

“你死后愿意把肾捐给我,我马上嫁给你!”

西安,一名23岁的尿毒症女孩,为了得到肾,不惜和母亲断绝关系,嫁给白血病男子。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二人的结局却很意外。

王欣(化名)今年23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因尿毒症饱受折磨。其他同学们都已经走进下一段人生旅程,王欣却被透析和医院的白墙困在了原地。可刚刚步入社会的王欣本就家境贫寒,又是单亲家庭,自己也因为生病没办法工作,家里的积蓄早就被花光了。

王欣觉得,这样下去只会拖累母亲,于是她决定演一出戏。 某天,王欣的母亲和往常一样带了饭菜过来看望她,王欣却二话不说,拿起饭盒就扔在了地上,指着母亲嚷嚷:“我没你这样的妈!我都快死了,你每天给我送饭菜还有啥用!”说完便表示要和母亲断绝关系,反正自己也是将死之人,以后别来医院了。

母亲见状心灰意冷,可她却不知道,王欣另有打算。这天,王欣在某癌症论坛上发布了一则征婚启事,表示只要有人能给自己捐肾,就和他结婚,并好好照顾他。王欣本以为不会有人答复,可三天后,一名叫张建华(化名)的人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这个条件,前提是要马上领证。

王欣起初觉得这一定是个骗子,可见面后发现,张建华的确是个病人,他已经白血病晚期了。张建华说,自己得了白血病的事儿,一直瞒着家里,而且还谎称自己马上要结婚了,其实就是想圆奶奶的梦,好让老人家安心,这才急着找到了王欣。

王欣心想,反正自己也没什么活头了,不如就试试,说不定能有一线生机,于是她便很快和张建华领了证。两人做好约定,张建华死后给她肾,王欣则为他照顾奶奶。

本来以为这只是场交易。但渐渐地,两个苦命人也对彼此有了真感情。然而有一天,张建华却突然联系不到王欣了。他焦急地跑到医院一间间病房地敲门,这才找到了王欣。原来王欣自知时日无多,只想在医院等死。张建华听了没说什么,默默离开了。

可没过几天,张建华的朋友打来了电话,说他现在停了药,打算用自己的死成全王欣。王欣听了泪如雨下,立刻出去找他,两人敞开心扉,决定要一起好好活下去。

幸运的是,张建华在不久后找到了骨髓配型,而王欣也在张建华的帮助下成功移植了肾脏。几年后,两人都恢复了健康,还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

其实,尿毒症患者在晚期阶段接受肾脏移植后,存活率就可以大大提高。2020年美国某团队在《美国肾病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活体器官捐赠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对于像王欣这样的尿毒症患者来说,接受肾脏移植往往是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供体短缺,许多患者不得不等待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合适的器官。

但是当涉及亲属或朋友作为供体时,如何确保知情同意以及避免施加压力,是医学界面对的重要挑战。对于王欣来说,她对张建华说的那句“你死后把肾给我”,以及和母亲断绝关系的举动,其实反映出一种潜在的伦理困境:爱与责任之间如何平衡? 除了现实和伦理的困境,器官移植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重要。在经历重大疾病及其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会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王欣和张建华都处于生死边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支持,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层面的理解与关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关于爱的承诺,更是一段关于生命、责任和选择的深刻反思。因此,在做出任何重大医疗决策之前,与专业医生进行详细咨询,以及充分沟通各方意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我们也应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无论是在面对疾病时寻求治疗还是选择放手,都值得被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活体供体在尿毒症患者肾脏移植中的作用与风险评估》. 中华医学杂志, 97(12), 1023-1027.

0 阅读:6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