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画:抢救
陈寿著《三国志》,他在魏书方技传中记载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翻译过来就是:华佗本想做个士人,走仕途,以医为业,经常自己后悔。华佗依仗自己的技能却讨厌自己的工作,还不尽职责。
《三国志》还记道: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翻译过来:华佗性格恶,不会做人,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他以行医为耻。
分析这两段话的内容,都是前后矛盾的。首先华佗讨厌行医的工作,那为什么又依仗自己的技能的?既然他选择了学医治病,悬壶济世,又为什么要以医为耻呢?
历史上的评价总结起来就是:华佗性恶,恃技,以医为耻,医业自悔。这样看来,华佗真是一个矛盾的医者。他一边想走仕途,还要学医技,他一边恃技,还要以医为耻,他一边后悔从事医业,还要以医为业。
真实情况却是:
华佗只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曹操治病,还成为曹操的专用医生,成为军医。吃了曹操的饭,拿了曹操的钱,成为了曹操的专用医生,也意味着,他再也没有自由行医的权利了。
曹操的头风病,本是不治之症,只能缓解,华佗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方案就是治疗维持,延缓发病。而这套治疗的方法,曹操却是不认可的,曹操来看,你治不好我的病,不是你医术不能,而是你恃技邀功。
华佗学医为的是救天下穷苦的人,不是救一个无道的官僚。所以他才常常后悔,以医为耻,为个医,不是他学习的医,而上是以医曹操的病为耻。
在进退两难之际,曹操找了个回家不返的借口,就抓华佗入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