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现代民族概念

映天评历史 2023-05-15 21:45:05

我们现在所熟知和常用的民族一词,并非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近现代概念。它发源于欧洲(何时何地存在争议,本人还没搞明白),后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而传播至世界。

民族的英语表述为nation,其内涵可用两个汉语词语来概括,即国家与国民。国家的出现推动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因共同的地域和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即民族。

现如今,一国多族与一族多国已经取代一国一族,成为现代民族的普遍特征。

日本人在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率领黑色战舰威逼日本德川幕府,此为日本近代史开端)后被迫开放国门,民族概念随之传入,并逐步发展为日本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种族主义倾向的意识形态)。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造就了日本这个千百年来始终不忘征服大陆的国家,覆灭中国,种族灭绝,根植于其国民的基因序列中,代代相传,希望大家时刻保持警惕。

清末民初,国内大量的革命先驱受制于晚清政府的压迫,不得不出走日本,从而接触到了现代民族概念,并将之传入国内。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梁启超的中华民族概念、章太炎的国粹主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马列主义中关于民族的定义对我们影响较大,但经过实践发现,其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复杂的民族历史。后来,国内学界为此做过多次研讨,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依旧未能对中文语境中民族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内涵得出普遍认可的定论。

下面这段关于民族的定义,仅供大家参考。

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人类共同体,是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是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语言和文明的进步,由居住在同一地区的相关部落逐渐融合并形成起来。

接下来,小编以中华民族为例,对现代民族概念的基本要素做一个浅层梳理,欢迎指正。

共同的祖先记忆: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与炎帝、蒙古人的苍狼白鹿、契丹人的青牛白马等;

共同的信仰:中华民族信仰人定胜天、女真人的萨满教、藏族的喇嘛教等;

共同的语言文字:中华民族的汉语(含普通话与方言)与汉字、藏族的藏文藏语、蒙古族的蒙语蒙文等;

共同的历史认同:全球华人普遍认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华夏各族在其发展历程中普遍承认历代中央政府的合法统治,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

共同的文化习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严、勇、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受到全球华人的普遍认同;春节、端午、中秋是华夏各族的共同节日。

共同的生活地域:华夏大地自秦汉以后,大一统状态成为主流,并一直延续至今。华夏各族始终生活在这片统一的区域内,在心理上形成了对大一统国家的普遍认可和期盼。

心理认同:全球华人普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极其反对各种分裂思想;南宋时期,铁木真所在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草原诸部,于是,整个蒙古高原各大族群皆认同自己是蒙古人,对外一律称蒙古;金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东北地区的各主要族群皆以女真自居,直至皇太极强行改为满洲后,女真这一称呼才逐渐消失。

早期的所谓民族,多是通过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共同的语言、文化、生活地域、经济生活等要素结成共同心理状态的人类共同体,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各族群之间交往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民族融合,血缘关系逐渐淡薄,文化认同成为稳固民族主体的核心要素。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多民族融合的历史,期间被同化消失的民族数不胜数,留存下来的各民族也都无一例外是反复融合后的产物。中华民族概念的出现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便是对这一现象最为科学的表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