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舍弃难?因为我们高估了拥有物品的价值!

伏琴读书 2022-01-23 08:08:27

断舍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舍,但是我们经常舍不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高估了拥有物品的价值。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禀赋效应”,是指当我们一旦拥有某个物品,我们就倾向于夸大这个物品的价值。

这一现象可以用经济学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即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从禀赋效应或“损失厌恶”理论中可以看出,我们倾向于避免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害怕改变带来可能的损失,容易安于现状。

所以,我们宁愿家里物品堆积如山,宁愿东西放着不用,也不愿意轻易舍弃。因为害怕舍弃之后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扔之前,我们总是会想,万一扔了,以后要用呢?放在这里,万一以后要用,还可以找到,但是扔了之后就一点退路也没了。

这种万一出现的概率其实很小,即使出现,我们一般也能找到替代品。但是因为这概率极小的可能的损失,我们会选择不扔。

我们过分考虑“舍”的损失,而忽略了“舍”的收益。

另外,我们在舍弃的时候,总觉得每样东西都比较珍贵。

有些是因为当年购买的时候花费了较高的价格,有些是因为付出了较多的心血。

我们对自己拥有物品的估价,除了购买时的价格外,还有持有成本,即在拥有期间花费的金钱、时间、精力、空间等。

持有成本甚至可能超过了原来的购买价格。所以,我们对拥有物品的估价经常是不客观的,往往高估了物品价值。

当你对一件物品付出的心血越多,你越难舍弃。

比如当我们出售房子时,我们自己装修自己居住的房子,要比单纯买来投资而自己没有居住过的房子,你会更加舍不得,你也容易索要更多的价格。

有些衣服本身买的价格不高,但那是你自己精挑细选的结果,所以敝帚自珍。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有些物品我们会想着出售。但是二手物品转让时,人们的标价经常并不理性,往往会高出它实际的价值。

舍弃时,我们一边夸大物品的价值,一边夸大舍弃的损失,导致舍弃寸步难行。

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赋予它的附加价值去掉,多想想舍弃带来的好处。这样,舍弃就会容易许多。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