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张克侠部,后改编为第33军,师长政委都是谁?

长江有大中 2024-11-11 13:58:34

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张克侠部,后改编为第33军,师长政委都是谁?

引言:

世人皆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却鲜有人知这场战役的序幕,是由一支起义部队拉开的。

1948年深秋,在江苏贾汪和台儿庄一带,一支2.3万人的国民党军队突然举起义旗,打乱了国民党的全盘部署。

这支部队的率领者,正是当时担任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的张克侠将军。

起义后,这支部队经过改编,成为了威名赫赫的第33军。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支军队中的将领们,几乎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他们当中,有的是从普通伙夫一路升至将军,有的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还有的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那么,这支改编后的第33军,究竟都有哪些叱咤风云的将领呢?

一、张克侠起义的历史背景

1948年秋天,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在华东战场上,国民党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年的10月,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全面溃败,长春、锦州相继解放。消息传到华东战场,让许多国民党将领开始动摇。

就在这个时候,中共地下党组织抓住战机,开始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秘密展开策反工作。张克侠,这位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便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作为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统率着第59军两个师和第77军一个师,共计2.3万余人。

图片源自网络

在淮海战役即将打响之际,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派出联络员,与张克侠秘密接洽。为了避免引起国民党方面的怀疑,联络员化装成商人,借着做生意的名义,多次出入张克侠的驻地。双方约定,一旦时机成熟,就以"调防"为名,将部队调往台儿庄和贾汪一带。

11月中旬,淮海战役的序幕即将拉开。国民党方面调集了80余万大军,企图在徐州地区与解放军决战。张克侠和何基沣商议后,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先是以"调防"为名,将部队调往预定位置,同时秘密派人与华东野战军取得联系,确定了具体起义时间。

11月28日拂晓,张克侠和何基沣在台儿庄、贾汪一带同时发布起义命令。这一天,天还未亮,两地的电台突然同时发出了起义通电。张克侠亲自向全体官兵宣读了起义宣言,号召大家"为民族解放事业共同奋斗"。

消息传出后,国民党军队顿时大乱。原本精心部署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缺口,整个淮海战役的战局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国民党军队被迫调整部署,临时抽调其他部队来填补这个缺口,但为时已晚。

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解放军总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对这次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对战局影响很大,使敌人原来的部署大为混乱"。华东野战军随即派出联络员,与起义部队取得联系,并迅速将他们接收编入。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克侠和何基沣带领起义部队,配合解放军主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猛烈进攻。

他们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以及对国民党军队部署的了解,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

在随后的战斗中,这支起义部队表现英勇,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第33军的组建过程

1949年初,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进展,张克侠起义部队的整编工作也随之展开。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下,起义部队与渤海纵队的合并工作于1月下旬正式启动。这次整编不仅是简单的部队合并,更是一次军事力量的优化重组。

整编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人员清理和统计。起义部队中的官兵经过严格审查,对其履历、能力和表现进行详细登记。同时,对武器装备、后勤物资进行了全面清点。这项工作持续了近两周时间,为下一步的部队重组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部队结构重组。原起义部队的三个主力师按照建制进行重新编排,分别整编为第97师、第98师和第99师。每个师下辖三个步兵团,配属一个炮兵营和必要的支援分队。这种编制结构既保持了原有部队的战斗力,又便于统一指挥和管理。

与此同时,渤海纵队的部分精锐力量也被划入新组建的第33军。渤海纵队是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的革命武装,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优良的战斗作风为第33军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的合并不是简单的人员调配,而是通过科学的编组方式,实现了两支部队优势的互补。

在整编过程中,特别注重军事专业能力的互补。起义部队中擅长常规战术的指挥员与渤海纵队善于游击战的指挥员搭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作战优势。同时,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在每个建制单位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政治干部。

1949年2月18日,第33军正式成立。军部领导班子的任命体现了党对这支部队的高度重视。张克侠被任命为军长,这是对他率部起义的肯定,也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韩念龙担任政委,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工作者,在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军部机关的设置也体现了科学性和完整性。设立了参谋、政治、后勤三个部门,分别负责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保持密切配合,确保了军队的高效运转。

新组建的第33军不仅在组织结构上更加合理,在战斗力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整编,部队在装备配置、训练水平和指挥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为后来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编过程中,军部特别重视对起义官兵的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学习班和训练课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体制,融入人民军队的队伍。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也为日后的战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图片源自网络

三、第97师的师长与政委

在第33军的三个主力师中,第97师的组建最为引人注目。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原国民党第59军的主力部队,在整编后成为了第33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2月下旬,经过军部慎重考虑,任命李天佑为第97师师长,王正为政治委员。

李天佑的军事生涯堪称传奇。他出身于山东临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武装。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伙夫,负责部队的炊事工作。在战争年代,他从最基层做起,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在1934年参加长征时,他在多次遭遇战中表现突出,从一名排长逐渐晋升为连长、营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天佑在平型关战役中率部击毁日军装甲车队,创下了以步兵对抗机械化部队的战例。这次战斗不仅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更为八路军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到1940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团级指挥员。

政委王正则是另一位经历丰富的革命军人。他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早期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他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秘密工作,为党组织发展力量、建立地下据点。1935年,他转入军事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新四军某部政治部主任。

第97师的组建工作在王正的具体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他采取"新老搭配"的方式,将起义部队官兵与原有革命武装人员合理分配到各个建制单位。每个营连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政治指导员,确保部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在李天佑和王正的共同努力下,第97师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他们首先对全师官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政治军事训练,重点强化基层指挥员的战术素养和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训练中特别注重实战演练,采用白天训练、夜间行军的方式,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技能。

1949年3月,第97师在淮河以北地区进行了首次实战演习。演习采用红蓝对抗的方式,模拟进攻防守战斗。在这次演习中,李天佑亲自担任红方指挥,展示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艺术。部队表现出的战斗力得到了军部的高度评价。

随后的渡江战役中,第97师担负了重要的突击任务。在军部统一部署下,该师采取"明示虚点、暗渡实点"的战术,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江防。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证明了整编后部队的战斗力,也显示出李天佑和王正的军政配合达到了很高水平。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第97师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他们负责攻打市区西部的重要据点,配合其他部队实施合围。战斗中,李天佑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了巷战中的重大伤亡,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王正则通过有效的政治工作,确保了部队的高昂士气和严明纪律。

四、第98师的师长与政委

第98师的组建过程展现了另一番特色。这支部队原是国民党第77军的一个主力师,在整编中被改编为第33军第98师。1949年2月,经军部研究决定,任命吴先松为师长,刘仁为政治委员。

吴先松的从军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1932年参加红军,最初是一名普通的通讯员。在长征途中,他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传递重要军令,立下战功。到达陕北后,他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统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和战术指挥知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吴先松在晋察冀边区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平谷战役中,他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伏,一举歼灭日军一个运输中队。这次战斗不仅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还切断了日军的重要补给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先松被派往东北军区工作。在辽沈战役中,他担任某团团长,在攻克锦州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正是这些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在第98师的整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委刘仁则有着不同的革命经历。他1930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4年转入军事工作后,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担任过某部政治部主任,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第98师的整编工作于1949年3月初全面展开。在吴先松和刘仁的共同领导下,首先对全师官兵进行了详细的政治审查和军事考核。他们特别注重发掘基层干部中的优秀人才,通过实践考察提拔了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连排长。

整编期间,吴先松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制定了独特的训练方案。他将全师分成三个梯队,采取"以老带新、以战代训"的方式进行轮训。每个梯队除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外,还要进行实弹射击和战术演习,确保部队随时能够投入战斗。

刘仁则着重抓好政治思想工作。他组织开展了"认清敌我、端正立场"的教育活动,帮助起义官兵彻底转变立场。同时,针对部队中存在的思想顾虑,采取个别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1949年4月,第98师参加了渡江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吴先松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在扬州以东地区制造声势,实际主力却在泰州附近突然渡江,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防线。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整编后部队的战斗力。

在解放南京的战役中,第98师担任了主攻紫金山阵地的任务。吴先松根据地形特点,采用"两翼包抄、中路突击"的战术,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了这个重要据点。刘仁在战前做了充分的政治动员,使全师将士以高昂的战斗热情投入战斗。

五、第99师的师长与政委

第99师是第33军的最后一个主力师,其组建过程体现了特殊的历史背景。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国民党第四绥靖区的一支地方部队,在整编中被改编为第33军第99师。1949年2月底,军部任命周明为师长,张国华为政治委员。

周明1928年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一位具有丰富游击战经验的指挥员。他最初在赣南地区参加农民起义,带领游击队与当地武装斗争。1934年参加长征时,他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成功指挥部队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

图片源自网络

在抗日战争期间,周明在华北地区开展游击战。1938年,他在太行山区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游击队,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多次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补给线。1940年冬,他指挥部队在河北深州地区设伏,一举歼灭日军一个运输大队,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张国华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地下党工作。1935年转入军事工作,在新四军期间主要负责敌工和统战工作。他善于做群众工作,在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方面有独特的方法。

第99师的整编工作于1949年3月中旬全面展开。周明和张国华首先对全师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他们发现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相对落后,但官兵们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山地作战方面很有一套。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周明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他根据部队特点,重点加强了山地战术训练和夜间作战能力。每个营都要进行实地地形演练,熟悉各种复杂地形下的作战方法。同时,他还特别注重提高部队的工事构筑能力和野外生存技能。

张国华则着重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他组织全师官兵学习革命历史,讲解党的政策。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地方主义倾向,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强调全军统一指挥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工作,使部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

1949年4月,第99师在渡江战役中担任了重要任务。

周明根据该师擅长山地战的特点,选择在长江北岸的山区设立观察哨,为大军渡江提供情报支援。

他们准确掌握了对岸敌军的部署变化,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在解放杭州的战役中,第99师负责攻打城西的半山区域。

周明充分发挥部队长于山地战的优势,采取分散渗透、分点突破的战术,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外围防线。张国华则通过做好群众工作,获得了当地村民的有力支持,为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5月下旬,第99师在浙东地区展开剿匪行动。由于熟悉山地作战,他们很快就摸清了土匪的活动规律。

周明采用分兵合击的战术,设伏关键要道,成功围歼了多股武装土匪。

张国华则深入村寨做群众工作,争取当地民众配合,切断土匪的补给来源,使剿匪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0 阅读:127